文档介绍:该【2025年陶渊明的诗词《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译文和注释(精选9篇) 】是由【zongzong】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陶渊明的诗词《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译文和注释(精选9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陶渊明的诗词《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译文和注释(精选9篇)
篇1: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注释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注释:
①弱:二十岁。弱龄:指年轻时。寄事外:托身于世事之外,指不做官。委:托。委怀:托心于、置心于。
②被:穿。褐:粗布衣,贫贱者所穿。屡空:指贫穷。晏如:安然,欢乐自得的样子。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贫困,穿着粗布衣服,但却欣然自得。
③时:时运、时机。苟:如果。冥会:犹默契。宛:屈。辔:马缰绳,这里借指车马。宛辔:枉道。愁:止息。通衢:大道,这里借喻仕途。这两句是说如果遇上做官的机会,也只好委屈就任。
④策:简策,古代连编竹简成册以纪事叫简策,即今天的书籍。命晨装:令人备置清晨出发的行装。疏:远。这两句是说弃置笔墨整备晨装,要暂且离开田园去做官。
⑤眇眇:遥远的样子。绵绵:不绝的`样子。纤:缠绕。这两句是说孤舟远逝而归思难绝。
⑥登:指登山。降:指临水。这句和上句是说我这次旅程难道不远吗?跋山涉水也有一千余里。
⑦目倦:眼睛疲倦。山泽居:园田旧居。这两句是说眼睛看腻了异乡的山川,心中仍怀念故乡的山泽。
⑧惭高鸟、愧游鱼:对鸟和鱼而惭愧。是感叹自己不如鸟鱼的自由。
⑨真想:淳真的思想,指爱好自然。初:原。襟:胸怀。形迹拘:被形迹所拘,指做官。这两句是说自己本来怀着一种淳真的思想,谁说能受仕途的拘束呢?
⑩化迁:指时运自然。凭化迁:任凭时运自然的变化,即与时推移的意思。班生庐:汉班固在《幽通赋》中说,我父亲能保持一辈子洁身自好,而又留给我以崇高的典范,要我择仁者之里而居。这里指仁者、隐者居住的地方。这两句是说且任凭时运的变化吧,最后总要返回园田。
篇2: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馀。
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篇3: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陶渊明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鉴赏:
虽然作者厌恶仕宦生活,然而他又以道家随运顺化的态度来对待自己迫不得已的出仕,把它看作是一种命运的安排。既然如此,那就无须与命运抗争,尽可以安心从政,把它当作人生长途上的一次休息好了。第二段“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衙”等四句对自己的出仕之由就作了这样的`解释。但是,通衢大道毕竟不能久停车马,因此这休息就只能是小憩而已,与园田的分别也就只能是暂时的。作者正是抱着这样的态度和打算,坦然应征出仕了。
陶诗的遣词造句,常于平淡中见精采。粗读一过,不见新奇;细细品味,则颇有深意。如“时来苟冥会”一句,写作者在应征入仕这样一种“时运”到来之际,既不趋前迎接,亦不有意回避,而是任其自然交会。一个“会”字,十分传神地表现了作者委运乘化,不喜不惧的道家人生态度。又如“目倦川途异”一句,一本“异”作“永”,依笔者拙见,“异”字远胜于“永”字。从浔阳至曲阿,沿途既有长江大川,亦有清溪小流,既有飞峙江边的匡庐,亦有婉蜒盘曲的钟山,可谓美不胜收。一个“异”字便涵盖了江南的山水之胜。然而面对如此美景,酷爱大自然的诗人却感到“目倦”,使人奇怪。对景物之“目倦”,实际正反映了作者对出仕之“心倦”。“倦”、“异”二字,含义何等丰富。其他如“宛辔憩通衢”之“憩”字,“暂与园田疏”之“暂”字等,也都是传神阿堵。
篇4:陶渊明的诗词《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译文和注释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注释
⑴始作:初就职务。镇军参军:镇军将军府的参军。镇军是镇军将军的简称。曲阿:地名,在今江苏丹阳。
⑵弱龄:少年。指二十岁时。弱:幼。寄事外:将身心寄托在世事之外,即不关心世事。
⑶委怀:寄情。
⑷被(pī):同“披”,穿着。褐(hè):粗布衣。《老子》:“是以圣人,被褐怀玉。”欣自得:欣然自得。
⑸屡空:食用常常空乏,即贫困。《论语·先进》:“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是说颜回的道德学问已是差不多了,但常常食用缺乏。诗人在这里即以颜回自比。晏(yàn)如:安乐的样子。
⑹时来:机会到来。时:时机,时运。苟:姑且,暂且。冥会:自然吻合,暗中巧合。郭璞《山海经图赞·磁石》:“磁石吸铁,琥珀取芥,气有潜通,数亦冥会。”
⑺宛:屈,放松。辔(pèi):驾驭牲口的缰绳。憩(qì):休息。通衢(qú):四通八达的大道。这里比喻仕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偶然遇上了出仕的机会,姑且顺应,暂时游迹于仕途。
⑻投策:丢下手杖。投,弃,搁下。命晨装:使人早晨准备行装。
⑼疏:疏远。这里是分别的意思。
⑽眇(miǎo)眇:遥远的样子。《九章·哀郢》:“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逝:去,往。
⑾绵绵:连绵不断的样子。归思:思归之情。纡(yū):萦绕,缠绕。
⑿登降:上山下山,指路途跋涉艰难。登,指登山。降,指临水。这句和上句是说我这次旅程难道不远吗?跋山涉水也有一千余里。
⒀目倦:谓看得厌倦了。川途异:指途中异乡的景物。一作“川途永”。
⒁山泽居:指山水田园中的旧居。
⒂惭高鸟、愧游鱼:对鸟和鱼而惭愧。是感叹自己不如鸟鱼的自由。这两句是说,看到云中自由飞翔的鸟,和水中自由游玩的鱼,我内心感到惭愧。意谓一踏上仕途,便身不由己,不得自由了。
⒃真想:纯真朴素的思想。《淮南子·本经》:“质真而素朴。”初:当初,早年。
⒄形迹拘:为形体所拘。形迹,指形体所为。拘,拘束,约束。此句即《归去来兮辞》中所说“既自以心力行役”的反意,表示内心本不愿出仕。
⒅凭:任凭,听任。化迁:自然造化的变迁。
⒆班生庐:指仁者、隐者所居之处。班生指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他在《幽通赋》里说“里上仁之所庐”,意谓要择仁者草庐居住。庐,房屋。
扩展阅读:《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赏析
陶诗总的特点是亲切、平易。其述志诸作多如朋友相聚,一杯在手,话语便从肺腑间自然流出。初看似略不经意,细读却深有文理。这首诗便正是如此。
全诗可分四段。首四句为第一段,自叙年轻时淡泊自持之志。作者谈到自己从小就对世俗事务毫无兴趣,只在弹琴读书中消磨时间。虽然生活穷苦,却也怡然自得。此话果真。作者不止一次地说过自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颜延之的《陶徵士诔》也说他“弱不好弄,长实素心”。然而,又不完全如此。因为作者在《杂诗》之五中说过“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这样的话,可见他本来曾经有过大济天下苍生的宏伟抱负。作者之隐居躬耕,除了个性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由于受“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的污浊而黑暗的现实之所迫。一个人对往日美好事物的追忆,常常就是对现实处境不满的一种曲折反映。作者这里开宗明义,强调自己年青时寄身事外、委怀琴书的生活,实际就表达了他对当时迫不得已出仕的自我谴责,对即将到来的周旋磬折、案牍劳形的仕宦生涯的厌恶。
扩展阅读:文学思想
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然而,无论是提倡艺术真实,还是推崇文学的自然,都是为了酣畅淋离地表现人生。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因而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当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尽管也彷徨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没有向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要坚守清节。据说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从此,不为五斗米折腰传为佳谈。陶渊明喜欢喝酒,“寄酒为迹”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表现出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作品才虽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
陶诗文共一百四十几篇,引用《列子》、《庄子》典故多达七十次之多,不能不说对老庄思想接受甚深。陶渊明崇尚老庄的自然美学观,同时又是生活劳动在田园之中,很自然地,田园生活便成了他的审美对象化,也因此成就了中国田园诗歌的辉煌。陶渊明以自然为美,以真为美的诗美思想,闪耀在诗情上,便是照亮了人物个性,使读者强烈感受到诗人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内容上,则是把田园生活引进了诗坛,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渗透在艺术上,则是产生了真朴淡远的艺术境界和冲淡自然的美学风格。这就是伟大诗人的陶渊明,千百年来,他的品格,他的诗歌,他的田园,连同他的那份悠然,一并成为后世诗人与读者崇拜和研究的对象,就足以说明他美学思想的无尽生命力。
篇5:《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年代:魏晋 作者: 陶渊明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2)。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3)。
时来苟冥会,宛辔想通衙(4)。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5)。
吵吵孤舟逝,绵绵归思纤(6)。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7)。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8)。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9)。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10)?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11)。
[注释]
(1)始作:初就职务。曲阿:地名,在今江苏省丹阳县。
(2)弱龄:少年。弱:幼。寄事外:将身心寄托在世事之外,即不关心世事。委怀:寄情。
(3)被:同“披”,穿着。褐(hè贺):粗布衣。《老子》:“是以圣人,被褐怀玉。”欣自得:
欣然自得。屡空:食用常常空乏,即贫困。《论语?先进):“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是说颜回的
道德学问已是差不多了,但常常食用缺乏。诗人在这里即以颜回自比。晏如:安乐的样子。
(4)时来:机会到来。时:时机,时运。苟:姑且,暂且。冥会:自然吻合,暗中巧合。郭噗《山
海经图赞?磁石》:“磁石吸铁,琥珀取芥,气有潜通,数亦冥会。”。宛:屈,放松。辔(pèi 配):
驾驭牲口的'缰绳。憩(qì气):休息。通衢(qú渠):四通八达的大道。这里比喻仕途。这两句的意
思是说,偶然遇上了出仕的机会,姑且顺应,暂时游迹于仕途。
(5)投策:丢下手杖。命晨装:使人早晨准备行装。疏:疏远。这里是分别的意思。
(6)眇眇:遥远的样子。:去,往。绵绵:连绵不断的样子。归思:思归之情。纡(yǘ于):萦
绕。
(7)登降:上山下山,指路途跋涉艰难。
(8)目倦:谓看得厌倦了。川途异:指途中异乡的景物。山泽居:指山水田园中的旧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