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文档名称:

2025年高三语文《说木叶》说课稿(共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63KB   页数: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5年高三语文《说木叶》说课稿(共篇).docx

上传人:xx 2025/5/15 文件大小: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5年高三语文《说木叶》说课稿(共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5年高三语文《说木叶》说课稿(共篇) 】是由【xx】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高三语文《说木叶》说课稿(共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高三语文《说木叶》说课稿(共篇)
篇1:高三语文说木叶知识点

林庚(ɡēnɡ)王褒(bāo)征戍(shù)橘颂(jú)招徕(lái)
涔阳(cén)陇首(lǒnɡ)寒砧(zhēn)桅杆(wéi)袅袅(niǎo)
窸窣(xīsu)迢远(tiáo)灼灼其华(zhuó)得鱼忘筌(quán)
得鱼忘筌:得了鱼就忘了筌。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忘记了原来的凭借。筌,捕鱼的竹器。










,作者林庚,著名的学者、诗人。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进一步强调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的滋味。
(1).“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
“木”就是“树”,在概念上是一致的。但在意味上,“木”一般是在秋风叶落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而“树”则要借助树叶的多来表达饱满的感情。
(2).说说“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的不同。
“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因此“树叶”可简化为“叶”。“木叶”:“木”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树干,很少会想到叶子。“叶”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木”与“叶”的形象之间是不一致的。
“落木”与“落叶”的不同: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而“落木”比“木叶”还进一层,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3).“木”在形象上有哪些艺术特征?
有两个艺术特征:第一,“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它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使读者更多地想到了树干,而很少想到叶子,“叶”因此常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
例如,“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扫高木”,显然是落叶的景况,显出“落木千山”的空阔。第二,“木”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










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而清秋的气息。至于“落木”,则比“木叶”显得更加空阔。“木叶”中“叶”带有绵密的意思,“落木”则连“叶”这个字所保留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考点复习
一、内容分析
全文共七段,主要写了三方面内容。
第一至三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
1段,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2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又发展到用“落木”。
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
第四至六段,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
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作者把曹植诗中的“树”的形象与吴均诗中“木”的形象作比较,“树”没有落叶的形象,而“木”显然是落叶的景况。
5段,说明“木”为什么有这个特征。因为诗歌语言在概念的背后,还躲着暗示性,它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6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第七段是小结。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字千里。
二、引用与比较
全文大量引用了我国古代诗歌中含有“木叶”“树叶”“落木”“木”等词语的诗句,并分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比较,来说明道理。
比较的对象有:“木叶”与“树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木”与“树”。
下面以“木”与“树”的比较作简要分析:
树木叶一致,繁茂排斥,越来越少,无颜色褐绿色透着黄色触觉湿润干燥感受空阔、疏朗、较单纯饱满
三、文中诗句例析
,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
是说秋风—起,洞庭湖掀起波澜,树叶纷纷落下。袅袅:秋风摇木貌
,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临江王节士歌》)
节士:有节操的人。月浦:月光映照的水滨。
,橘徕服今。(《橘颂》)
后皇:指天地。徕:来。全句大意是: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
皎皎:光明的样子。灼灼:花盛的样子。华:同“花”。
,陇首秋云飞。(《捣衣诗》)
古人在裁制寒衣前,要将纨素一类衣料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捶捣,使其平整柔软。捣衣的劳动,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感情,因此捣衣诗往往就是闺怨诗的异名。










上句是思妇捣衣时眼中所见之景。亭皋:水边平地。暗切思妇所在的江南。
下句是思妇心中所想之景。陇首,犹言山头。系游人滞留之地。常与游子的飘荡相联系,此处即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去涔阳今极浦。(《哀江南赋》)
涔阳近湘水,极浦:最远的水滨。全句大意是:辞别洞庭湖时树木的叶子纷纷落下,离开涔阳极远的水边,走上了出使西魏的征途。
,海水扬其波(《野田黄雀行》)
全句大意是:秋风瑟瑟,树叶象海水一阵一阵荡漾着悲凉。
,海水知天寒。(《饮马长城窟行》)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满庭芳》)
这句是说:正午的时候,太阳光下的树影,又清晰,又圆正。
,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美女篇》)
妖,艳丽。闲:同“娴”,雅。歧路,岔路。冉冉:动貌。翩翩,动作轻盈的样子。
篇2:高三语文说木叶教案
高三语文说木叶教案
教学目标










、总结归纳分析的能力;
,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1、分析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总结归纳;
难点:
1、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的同类现象。
教学方式 朗读法、探究法、分析与归纳等方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你们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意在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轻松的回顾,让学生先进入语言的美感情境。)
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
“诗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
同学们,就让我把这几句话作为本堂课的“题记”献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带着的激情和想象,走进诗歌的殿堂吧。










二、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落叶”及“黄叶”,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
问1:从概念上讲,“木叶”就是什么?
讨论,明确:就是“树叶”。
问2: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
边显示文中所引诗句边引导学生思考:
引1:
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思考:这所有的诗句,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明确:枝繁叶茂,浓阴匝地
引2:
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讨论:体会这几句诗给你的感觉。并注意由“木叶”到“落木”的发展及其关键之处。(为帮助学生体会,播放杜甫《登高》的朗诵。)










明确:萧瑟、凄凉。关键之处在于“木”字。
显示:木 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比较:“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讨论后明确:“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予人以一种饱满感,感觉到了层层树叶的波动。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则是一种落木千山的画面,感觉到的是“空阔”。
小结:这就是“木”字在古诗中的艺术特征。
提问: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木”暗示了“落叶”呢?
明确:因为“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 “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
思考:“木叶”暗示的究竟是怎样的“落叶”呢?
体会:“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木叶”、“落叶”、“黄叶”带给我们的感觉是否一样?
明确:“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木叶”飘零中透些微黄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落叶”则饱含水份,繁密,而“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黄叶”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
结论:“木叶”暗示的是“落叶的微黄与干燥”,带给我们的`是“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这就是“木叶”的艺术特征。请同学们再结合“洞庭波兮木叶下”的画面体会一下。










三、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把握诗歌语言的特点;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思考: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明确: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提问:作者又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
明确: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
讨论: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
明确: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 “说‘木叶’” ,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篇3:高三语文说木叶教案优秀发文
一、导入
“同学们好,我姓卓,卓文君的”卓“,我来自广西;我的丈夫姓张,来自云南富源。”
请问,我刚刚这段话给大家传递了一个什么暗示性的信息?——我已经算得是云南人。
是的,文字具有联想意义,可以传递一些暗示性的信息,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林庚先生的《说“木叶”》,看看木叶给我们传递什么暗示性的信息。










二、文本探究
(一)摆现象——中国古代诗人钟爱“木叶”
文章的题目是《说“木叶”》,这告诉我们本文主要讨论的中心是“木叶”,那么请问,文中告诉我们一个有关“木叶”的什么现象?(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一段,筛选有效信息。)
——现象:中国古代诗人钟爱“木叶”一词。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一般来说,我们“木叶”可以理解为“树叶”,为什么古代诗人几乎不使用“树叶”一词呢?
(二)析问题——分析“树叶”“木叶”“落叶”“落木”的艺术差别
(1)“树叶”与“木叶”
“树叶”与“木叶”的差别点在于“树”与“木”,那么,二者有什么不同呢?
(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三段、第四段,筛选有效信息,回答“树”与“木”的区别。)
树——有生命力的,翠绿的,枝叶繁密的
木——没有活力的,枯黄的,树叶落尽的
第四段最后两句话
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最近更新

2025年谁的本领大0字作文(精选25篇) 24页

2025年度新型新能源汽车质押融资合同 10页

2025年度新型农业设施租赁空地合同 10页

2025年读书是一场旅行(精选篇) 20页

2025年读书伴我行小学生演讲稿(锦集篇) 21页

2025年读《我的压岁钱》有感作文500字(通用2.. 23页

2025年读《友情是一棵月亮树》有感作文(精选.. 19页

2025年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集锦7篇) 21页

2025年语文课文教学计划(共20篇) 68页

2025年语文的“还乡路”(集锦7篇) 17页

2025年语文教师个人求职信(集锦20篇) 30页

2025年度影视拍摄场地舞台租赁合作协议 10页

2025年度建筑材料销售合同环保认证登记台账 10页

2025年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作文500字(精选26篇).. 44页

2025年诗经里美丽的句子(推荐7篇) 18页

2025年诗歌赤道留不住雪(精选篇) 20页

2025年度工业用地经营权转让与投资合作协议 10页

2025年度展览馆临时隔断租赁与施工合同 10页

2025年论命运作文(精选篇) 21页

2025年讲究卫生国旗下演讲稿(推荐篇) 22页

主播试播合作协议 11页

2025年度起重工标准手势大全 6页

车身镀锌板与冷轧板材质共用情况下涂装前处理.. 6页

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集[共96页] 96页

奥维互动地图使用介绍经典课件 21页

入团申请书格式:入团申请书格式 6页

入团申请书:入团申请书 2页

歌声中的党史(148张幻灯片90周年2011年6月28日.. 152页

成都市新建住宅附属设施设备交付使用备案办法.. 6页

汽车离合器的设计计算与选型 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