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奇妙的对联.ppt

格式:ppt   大小:1,204KB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奇妙的对联.ppt

上传人:aena45 2018/3/11 文件大小:1.1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奇妙的对联.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
2、与高考接轨,结合文章内容拟写对联。
考点探究:
对联是一种文学形式的应用文。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属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查的范围,也属于仿写句式考查范围,是语法知识、文化知识和思想积淀的综合体现,它直接指向考生语文素养的考查。
能力要求:D(表达应用)
相传对联起源于五代时蜀主孟昶的桃符题词: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常见的有春联(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
上下联字数相等
对联的基本要求:
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能重复
词性相当种类相当
结构(格式)相似
围绕同一主题
仄起平收
①字数相等。
一般情况下,在同一联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还须注意的是,上下联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 ②结构相应。
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 ③词类相当。
即上下联相应部分要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具体地说,就是名对名,动对动,形对形,副对副,数量对数量,方位对方位。 ④平仄相对。
现代对联的平仄要求已没有古代那么严格,但还须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 “仄起平收”。
即“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这是定律,轻易不能违反的。汉语声调有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通俗地说,一二声是平声,三四声就是仄声。
有这样一副老联: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上联最末用“水”字,仄声,下联末字“松”,平声,前后分明,错落有致。如果我们把它改一下:
福如东海水长流,寿比南山松不老
读起来是不是有点别扭?大家把次序颠倒过来试试:
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
⑤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要密切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各自为政;也不能一轻一重,相差悬殊,那样,内容的关联就不密切了。
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