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马窑大桥施工方案 】是由【胜利的喜悦】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马窑大桥施工方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马窑大桥(K12+340)施工方案
一、 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 1、工程概况
本桥桥位地处大河沟沟谷,河谷宽阔,呈“U”型谷,沟内有季节性流水,桥址处宽约160m,相对高差26m,桥面高18m左右。本桥中心桩号K12+430,跨径组合为(4×20+4×20)m,起讫桩号分别为K12+347和K12+513,桥梁长166m。本桥跨越大河沟沟谷,纵断面纵坡-%。上部结构采用8×2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双柱式墩台配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
根据地质分为D130配D150、D140配D160两种,桥台采用柱式台配130钻孔灌注桩基础。
2、重要工程量
本桥共18根桩基,其中D130的4根,80米,D150的8根,164米,D160的6根,116米,共360米,C30砼浇筑,,~25m不等,根据本桥设计桩长及地质情况,采用冲击钻钻孔施工。
立柱分为两种:1#、2#、6#、7#桥墩为D130柱,共 8根;3#、4#、5#桥墩为D140柱,共6根,~,采用C30砼浇筑,共225m³。
0#、8#桥台台帽、背墙采用C30砼浇筑,断面形式为宽200cm、厚120cm,³;1#、2#、3#、4#、5#、6#、7#桥墩共14根系梁,采用C30砼,断面形式为宽100cm、厚120cm,³。
盖梁采用C30砼浇筑,0#、8#桥台盖梁断面形式为宽200cm、厚120cm, m³;2#、3#、4#、5#、6#、7#桥墩盖梁断面形式为宽170cm、厚80cm+60cm, m³。
3、地质情况
桥位处沟底表层覆盖冲洪积角砾,下伏基岩为上第三系泥岩,左岸岸坡局部为坡积粉土覆盖,其余大部分为基岩岸坡。河床地层多为角砾、砂砾石组成,骨料成分重要以红色砂砾岩全风化后经冲洪积形成。桥位区地处大河沟沟口,沟内有季节性流水。
二、施工准备工作
1、场地
项目部设在张家川县刘堡乡水泥场旁,占地总面积约2500㎡,交通便利。办公室及生活区约1050㎡,其中运用既有砖房约450㎡、活动板房600㎡,项目部会议室面积60㎡.实验室165㎡左右。实验室重要分为办公室、土工室、力学室、留样室、水泥室、混凝土室、集料室、标养室、沥青室等。混凝土搅拌站设在K13+500附近,紧靠主线,占地5000㎡,内设办公室、工人宿舍、食堂、材料仓库、机械场地、钢筋预制场及拌和楼,其中拌和楼占地1500㎡,由2台JS 750型拌和机组成,砂、石料场地可堆放2023立方。
施工用水采用现场截流和开井两种方式 ,电源装有高压线接通配电变压器,用电功率400KW,另配备临时发电机组一台。
2、便道及工作平面
施工便道使用路基纵向便道,通过场地平整和现有道路的修整,
能满足施工规定。
钻孔灌注桩工作平台的布设:在表土清除、场地平整并修筑桩机平台,桩机安装时必须将钻架脚采用枕木垫平、密实,并固定牢固,保证钻机在钻孔时运营平稳,钻机安装就位必须做到天车中心与钻孔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钻机安装就位后,底座和顶端平稳,不得产生位移和沉陷。
3、技术准备工作
施工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审核设计图纸,学习各种规范、规程及本项工程项目管理手册,纯熟掌握特殊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设计规定,并严格按照监理程序和质量检查标准进行工艺检查。层层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认真领略、理解设计部门技术交底,项目部对施工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中队的各施工班组,各施工班组对每一项工艺的操作工人进行严谨的、一丝不苟的技术交底。做到交底一项,施工一项,不交底不施工的原则。
三、施工方法及工艺
1、设计图纸、施工规范依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23);
(2)、庄浪至张家川至天水连接线HS1协议段两阶段施工设计图;
(3)、公路工程质量检查评估标准(JTGF80/1—2023);
(4)、本项目施工管理手册和监理细则。
(5)、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2、测量控制方案
(1)、控制点复测及加密
控制导线点复测及加密按四等符合导线标准施测,水准点加密按四等闭合水准规范施测,以提高控制点对施工放样的相对精度,已完毕导线点加密测量,满足I级导线精度规定,已完毕水准点加密测量,符合规范规定。(见附件测量成果表)
(2)、施工中对桩位的放样测量
在已验算桩位坐标与设计无误的前提下,采用三级控制。先由测量组进行桩位放样,开钻前由质检工程师进行桩位放样检查,然后向监理工程师报验,获批准后方可开钻施工。桩位放样检测时规定在护筒周边用坐标放样加设护桩,并用水泥砂浆加固,以便能随时检查桩机冲绳位置是否与桩中心一致。在钻进过程中每进尺5-8m用冲绳吊冲锤从孔底缓慢提起,检查冲锤的摆动,来检测孔的垂直度,整个施工过程、测量检测不断跟踪控制。
四、桩基各道工序的具体施工方法
1、桩基施工
(1)、安装钻机
、钻机底架应垫平,保持稳定,使不产生偏移和沉陷,钻机顶端应用缆风绳对称拴牢,拉紧,以防冲孔过程中发生位移和下沉。
、通过钻架上滑轮缘的铅垂线应对准桩位(或护筒底)中心,其偏差不得大于2cm。护筒底口中心用“浮标法”拟定。钻头挂上后,要反复核对中心位置,以免导致斜孔。
采用挖埋式护筒,回填土要夯实。,夯填土在护筒底下至少2米。
(2)、冲孔施工
、冲孔的过程为“投泥—冲孔—掏碴—投泥—钻进”的反复循环程序。
、开孔前应在护筒内多加一些粘土块,如土质疏松,还要混入一定数量的小片石。借钻头冲击力把泥膏、石块挤向孔壁,以加固护筒刃脚。
、在钻孔中,必须随钻随掏碴,使用取碴筒清碴,~,或者根据钻进速度决定清碴与否,保证钻头冲击在新岩层。
、开始造孔时,宜采用小冲程,使成孔坚实、竖直、圆顺,对继续钻孔起导向作用。钻进深度超过钻头全高加冲程后,方可进行正常冲击,~。
、钻进时起落钻头速度要均匀,不得过猛或骤然变速,以免碰撞孔壁或护筒,或因提速过快而导致负压引起坍孔。
、在钻进过程中,必须勤松绳,每次少松绳防止打空锤。要勤掏碴,使钻头经常冲击新鲜地层。钻进时,应经常检查钻头转向装置,使钻头在钻进中能自由转动。作好钻进记录和取样工作,当钻头进入岩层时,为防止卡钻,应经常检孔。
、钻进时应有备用钻头,轮换使用。,及时更换、修补。更换新钻头前必须检查到孔底,始可放入新钻头。若不能到孔底,应抛投片石进行扩孔,使孔径始终保持设计直径。
、钻孔过程中,应用检孔器经常对已钻成孔进行检查,检查钻孔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发生弯孔、斜孔、十字槽等问题,如有问题,应抛片石、~。严禁未投片石、土、单纯使用钻头修孔,以防卡钻。停机时应将钻头提起,防止沉碴埋钻。墩位处应常备打捞钩,一旦掉钻或卡钻,必须及时解决。
、在地层情况复杂时,钻孔应对不同的地层采用不同的冲击方法,并注意取样。
、钻进中应常用检孔器检孔。检孔器可用圆钢筋或角钢制成,其高度为桩径的4~6倍,直径同孔径。 更换钻头前必须通过检孔,将检孔器检到孔底通过后,才可放入新钻头。如检孔器不能沉到本来已钻的深度,或钢丝绳拉紧时位置偏移护筒中心,则也许发生了弯孔、斜孔或缩孔等情况,应及时采用补救措施。如发现弯孔、斜孔或孔径过小,应立即停钻,-,重新钻孔。
、冲孔过程中的泥浆的重要指标:~;粘度22~30;含砂率≤4;胶体率≥95。实际冲孔时须根据不同的地层情况酌情予以调整,以保证桩基成孔质量。
(3)、终孔和清孔
当冲孔至设计标高后,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必要时会同设计单位共同进行。终孔原则按照设计单位规定进行。如发现实际地面高程与设计相差大于1m或钻孔过程中各地层与设计参考钻孔地质条件差异较大时应及时告知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按照实际钻桩情况重新拟定桩底标高。
终孔后即可进行清孔。清孔前须用探孔器检孔,具体规定同前。采用泥浆渐近法清孔。灌注前应进行二次清孔,二次清孔的泥浆性能指标:相对密度:~;粘度:17~20(s);含砂率:<4%;孔底沉淀物厚度不大于30mm。清孔时要多晃动导管。清孔时注意不能以加深孔深的方式代替清孔,同时注意保持孔内水头,以防塌孔。
(4)、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
、采用Ⅰ、Ⅱ级钢筋,现场进行加工。钢筋的加工遵照JTT041-202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及设计规定进行。
、按施工的实际桩长来决定钢筋的下料,依桩的长短来拟定分段制作的长度,钢筋笼在桩孔附近制作。
、依设计图纸的规定,先制定相应的加劲筋,然后按规定的根数布置主筋。设立每隔2m一道的加劲筋,排列好后将主筋按规定间距焊死在加劲筋上,再依设计规定的间距焊接箍筋。每道加劲筋内须焊接十字撑或三角撑,并注意保证加劲筋与主筋之间的焊缝质量,必要时加设短钢筋支撑,以保证吊装作业时钢筋笼自身的稳定。
、成孔验收第一次清孔后,运用吊车将钢筋笼吊入桩孔,钢筋笼分段制作,每下完一节后用钢管或方木固定,再用吊车吊住另一节进行驳接,段间驳接采用电弧焊焊接,焊缝长度应符合设规定,在钢筋笼外侧焊设计图纸上的定位钢筋并增设混凝土定位垫块,以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吊放钢筋骨架入桩孔时,均匀下落,保证钢筋笼居中。钢筋笼顶部与护筒固定,以防灌注混凝土时钢筋骨架上升。桩基检测用超声波管按设计图纸及总监办批准后的桩基检测方案进行安装,并符合规范规定。
、骨架落到设计标高后,将其校正在桩中心位置并固定,待混凝土灌注完毕并初凝后才解除固定设施。
、钢筋笼制作的质量规定:
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的牌号和性能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有关标准的规定。
2)、钢筋的加工、骨架的制作应符合设计规定及有关规范的规定。
3)、安装钢筋时,配置的钢筋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符合设计规定,焊接的钢筋和钢筋骨架,没有变形、松脱和开焊。清除钢筋表面浮皮及铁锈。
(5)、水下混凝土灌注
、导管吊装前进行试拼,检查接口连接是否严密牢固,若接口胶垫有破损,更换后使用。同时检查拼装后的垂直情况,根据桩孔的总长,拟定导管的拼装长度。使用前,进行过球、水密及耐压实验,实验时的水压,。吊装时,导管位于井孔中央,并在灌注前进行倒管升降实验。
、导管吊放完毕,在导管顶口接异型接头,往导管内加灌泥浆,使沉淀在孔底的沉渣飘流,即灌注混凝土前不能停止换浆工作。
、复测孔底标高,检测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渣的厚度,判断是否达成设计规定及满足灌注规定。满足规定后,才干灌注混凝土。,桩底沉渣厚度不大于30mm。
、在导管上端连接混凝土漏斗,其容量必须满足储存首批混凝土数量的规定。灌注混凝土时保证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以保证桩基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及桩基的施工质量。首批灌注的混凝土量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m3);
D——桩孔直径(m);
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
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
d——导管内径(m);
h1——桩孔内混凝土达成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 高度(m),即H1=/;
——混凝土拌和物的重度(取24kN/m3);
——井孔内水或泥浆的重度(kN/m3);
——井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m)。
例:马窑大桥3-2#,设计桩底标高20m,,求首批混凝土的灌注所需数量?
根据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