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 】是由【知识徜徉土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
兵团农一师医院
石河子大学第四从属医院
心脏中心 罗仁
-01-29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
第1页
一、概述
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CS)是AMI住院死亡首位原因,其住院病死率曾超出80%。
伴随药品治疗进步、CCU病房设置及完善、机械循环支持进展、紧急PCI和CABG开展以来,其住院病死率显著下降,但仍高达50%,二分之一病例在休克48h内死亡。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
第2页
二、诊疗关键点
组织低灌注:心率增快、指端湿冷、尿少、呼吸困难、和神志改变;
低血压:收缩压低于80mmHg;
/();
肺动脉楔压(PCWP)大于18mmHg。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
第3页
三、发病基础
多项临床试验显示,当前约5% ~ 8%STEMI患者合并CS,%。
AMI伴CS患者通常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约2/3为3支血管病变,20%为左主干病变,常见于左心室梗死面积大于40%患者。
迟发性CS原因:
梗死面积扩展;
梗死相关动脉再闭;
非梗死区域心肌代偿失调;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
第4页
CS主要原因
右心室梗死;
室间隔穿孔;
急性二尖瓣返流(乳头肌功效不全或断裂);
心室游离壁破裂;
医源性原因。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
第5页
医源性原因
约3/4AMI患者入院后才发展为CS,多数发生在入院后48h之后,部分是因为药品治疗不妥所致。
β受体阻滞剂;
ACEI;
吗啡;
大剂量利尿剂。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
第6页
AMI伴CS危险原因
高龄;
前壁心梗;
高血压;
糖尿病;
多支血管病变;
既往梗死史和心绞痛病史;
既往心力衰竭史;
STEMI;
左束支传导阻滞。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
第7页
四、病理生理
;
%-20%CS主要归因于右心室衰竭;
:周围循环系统、神经体液、细胞因子作用。
低灌注状态引发包含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担心素系统和血管加压素在内各种神经体液系统激活。
低灌注状态引发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反射机制。
AMI发生后24 ~ 72h,体内各种细胞因子显著升高,其中IL-6和TNF-α发挥心肌抑制作用, TNF-α 还可诱导内皮功效异常,深入降低冠状动脉血流。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
第8页
五、临床表现
病史
体格检验
辅助检验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
第9页
临床表现--病史
AMI普通含有经典胸痛病史。
急性心肌梗死机械并发症通常在心肌梗死后几天或一周,可能以胸痛为先兆,但更常见为突然发生急性肺水肿或心脏骤停。
心律失常患者可有心悸、晕厥前或晕厥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
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