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中华眼针治疗篇 】是由【知识徜徉土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5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华眼针治疗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华眼针治疗篇
中华眼针治疗篇
第1页
治疗篇
中华眼针治疗篇
第2页
一、感 冒
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烧,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中华眼针治疗篇
第3页
感冒 病因病机
感冒病因是感受风邪所致,但风邪多与寒热暑湿之邪夹杂为患,秋冬多感风寒,春夏多感风热,长夏多挟暑湿。肺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感冒风邪自口鼻而入,故展现一系列肺卫症状。
因为外邪有偏寒、偏热和挟湿不一样,所以其病机亦随之而异。偏寒则寒邪束表,毛窍闭塞,肺气不宣;偏热则热邪犯肺,肺失清肃,腠理疏泄;挟湿则阻遏清阳,留连难解。
中华眼针治疗篇
第4页
感冒 辨证治疗
1.风寒束表
[症状]:恶寒,发烧,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清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白睛可见肺区脉络淡红。
[治则]:祛风散寒,解表宣肺。
[取穴]:取肺区、上焦区。亦可配风池、合谷、列缺。
2.风热犯表
[症状]:发烧,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白睛可见肺区脉络鲜红。
[治则]:疏散风热,清利肺气。
[取穴]:取肺区、上焦区。亦可配曲池、大椎、尺泽。
3.暑湿袭表
[症状]: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烧,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脉濡数,白睛可见肺区脉络鲜红而充盈。
[治则]:清暑化湿,疏表和里。
[取穴]:取肺区、脾区、上焦区。亦可配孔最、合谷、足三里。
中华眼针治疗篇
第5页
1.刘××,男,45岁。发烧3天。
素体虚弱,动则汗出,3天前因气温骤变而出现发烧,恶寒战栗、头痛身疼,鼻塞不通,服解热镇痛药汗后稍好,2小时后又出现发烧恶寒而来诊。查病人神清面赤,体温38.2℃,咽部正常,扁桃体不大,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白睛见肺区脉络淡红。此属外感风寒侵袭肺卫,肺气不宣而引发感冒。治以祛风散寒、解表宣肺。针灸取双肺区,双上焦区,用眶外横刺法,留针10分钟,日1次,配刺身柱,用泻法,留针20分钟。针后10分钟热退身凉,体温36.4℃,次日体温没升,改刺双肺区,双上焦区,针法同前,连针2次,诸症消失,病愈。
感冒 验案举例
中华眼针治疗篇
第6页
2.李×,女,18岁。头痛发烧2天。
昨天无显著诱因出现头痛发烧、咽痛、鼻塞不通、咳嗽气粗,口服解热镇痛药后热退,但数小时后又出现发烧恶风寒而来诊。查病人神清,体温38.9℃,咽赤、扁桃体Ⅱ°大,有脓苔,双肺呼吸音粗,舌质红、苔黄、脉浮数,白睛见肺区脉络鲜红。此属风热之邪侵袭肺卫,肺失清肃而引发感冒。治以疏风清热,解表宣肺。针灸取双肺区、双上焦区,用眶外横刺法,留针10分钟,日1次,配刺大椎、双曲池,留针20分钟,日1次。针后汗出热退,体温36.7℃,咽痛减轻。连针2次,体温正常,咽部微赤、扁桃体稍大、脓苔已无。改刺双肺区,双上焦区,手法同前,续针2次,咽痛消失、扁桃体正常,双肺呼吸音清,余症皆消,病愈。
感冒 验案举例
中华眼针治疗篇
第7页
二、咳 嗽
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病症。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中华眼针治疗篇
第8页
咳嗽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效失调、内邪干肺。不论邪从外入,或自内而发,均可引发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
1.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多因肺卫外功效减退或失调,以致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情况下,六淫外邪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使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为咳嗽。因为四时主气不一样,因而人体所感受致病外邪亦有区分。风为六淫之首,其它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挟有寒、热、燥等邪,但以风邪挟寒者居多。
2.内伤:总由脏腑功效失调,内邪干肺所致,可分其它腑病变包括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它脏及肺咳嗽,可因情志刺激,肝失条达,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逆犯肺所致;或由饮食不妥,嗜烟好酒,熏灼肺胃;或过食肥厚辛辣,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致咳,因肺脏自病者常由肺系各种疾病迁延不愈,肺脏虚弱,阴伤气耗,肺主气功效失常,肃降无权,而致气逆为咳。
咳嗽 病因病机
中华眼针治疗篇
第9页
1.风寒袭肺
[症状]: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烧,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白睛可见肺区脉络淡红。
[治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取穴]:取肺区、上焦区。亦可配肺俞、合谷、列缺。
2.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烧,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白睛可见肺区脉络鲜红。
[治则]: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取穴]:取肺区、上焦区。亦可配尺泽、曲池、大椎。
咳嗽 辨证治疗
中华眼针治疗篇
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