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诗歌鉴赏专业术语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 】是由【梅花书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诗歌鉴赏专业术语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诗词鉴赏
主讲人:张艳茹
第
章
1
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PART ONE
(一) 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体现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论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体现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① 体现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 忧国伤时,揭发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方、象征、拟人、对比等体现手法。
1、形式标志:
①以物象为题;
②咏(题、赠、赞)+物象 ;特征(意象);松、竹、梅、菊、蝉、花、山,水等。
体现要点:托物言志,以中心物象的本质特征,寄寓诗人的情怀。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体现自已的志向或品质;或体现自已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三) 写景诗 (山水田园诗) 南朝謝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此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烘托。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得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体现自已决不一样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 战争诗(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种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参军行》等; 
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因此此类诗文就尤其多,他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怀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曰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