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人格心理学课堂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格心理学课堂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人格心理学课堂
人格心理学课堂
第1页
2
汇报提要
:UPPS-P
人格心理学课堂
第2页
3
冲动性作为一个人格特质,影响人类思维和行为控制。
大量研究表明冲动性在自杀行为、心境障碍、物质使用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病理性赌博、行为障碍、进食障碍、儿童多动障碍、冲动控制障碍及违法行为等各种精神疾病及病态行为中起着主要作用。(Qi Gao, Jie Zhang, Cunxian Jia, ; Meerkerk , ; Moller, Barratt, Dougherty & Schmitz, ; Brezo, et al., )
人格心理学课堂
第3页
4
当前尚无统一冲动性定义,现有冲动性概念能够从认知、行为、和人格三个不一样方面来了解。
对冲动性研究从人格方面开始,Murray认为“冲动性”视为“不经思索而快速反应倾向性”,他把冲动性者特征总结为“通常是好动、走路快速、快速地决定、快速地表示他观点。他经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总是不考虑他行为远期后果”。
从行为学观点来看,冲动性被定义为:一个包含构想不充分,表示草率,过分危险或者与环境不对应、经常造成不良结果广泛性行为(Evenden, 1999)。
生物心理学试图融合认知、行为和人格三方面观点。Moeller,Barratt等人()指出冲动性定义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对负面后果敏感性降低;(2)在全方面获取信息之前即快速地、无计划地对外部刺激做出反应;(3)不考虑长久后果。
人格心理学课堂
第4页
5
因为对冲动性定义以及影响冲动性不可控因子缺乏统一意见,对冲动性进行测量就变得很困难。动物与人类研究都使用了不一样测量工具去测量冲动性。尽管对冲动性测量方法有很各种,但当前常见可测量冲动性主要方面方法可归类为三种:自评问卷法、行为试验法和事件相关电位法。因为时间所限,在此只介绍冲动性测量自评问卷法。
测量冲动性常见自陈式量表有:
(1)BIS/BAS(Carver & White, 1994);
(2)BIS-11(Patton et al., 1995);
(3)I-7(Eysenck et al., 1985);
(4)DII(Dickman,1990);
(5)EASI-Ⅲ(Buss & Plomin);
人格心理学课堂
第5页
6
(6)PRF(Jackson, 1984);
(7)MPQ(Tellegen, 1982);
(8)TCI(Cloninger et al., 1991);
(9)SSS(Zuckerman, 1994)
(10)NEO-PI-R(Costa & McCrae, 1992)
(11)UPPS(Whiteside & Lynam, )
UPPS-P(Cyders et al., )
Negative Urgency (NU)
Lack of Perseverance(LPL)
Lack of Planning (LPV)
Sensation Seeking (SS)
Positive Urgency (PU)
人格心理学课堂
第6页
7
:UPPS-P
冲动四原因模型: UPPS (Whiteside & Lynam, )
人格心理学课堂
第7页
8
:UPPS-P
冲动五原因模型: UPPS-P(Cyders et al., )
Positive Urgency(PU):极端正性情绪下冲动行为倾向
Negative Urgency(NU):极端负性情绪下冲动行为倾向
Negative Urgency (NU)
Lack of Perseverance(LPL)
Lack of Planning (LPV)
Sensation Seeking (SS)
Positive Urgency (PU)
人格心理学课堂
第8页
9
冲动五原因模型: UPPS-P(Cyders et al., )
不一样冲动维度与不一样青少年风险行为(如物质使用、问题饮酒、病理性赌博、不安全性行为、贪食症等)相联络(Cyders等, , ; Zapolski, )
风险行为
Negative Urgency (NU)
Lack of Perseverance(LPL)
Lack of Planning (LPV)
Sensation Seeking (SS)
Positive Urgency (PU)
人格心理学课堂
第9页
10
Cyders MA, Smith GT.(). Clarifying the role of personality dispositions in risk for increased gambling behavior.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5(6): 503–508.
人格心理学课堂
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