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 】是由【梅花书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来源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农耕时代)
(远古时代)
北京人
元谋人
山顶洞人
元谋人
元谋人
黄帝尧舜禹时期的居民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大汶口居民
(远古时代)
氏族公社
原始人群
名称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体形特征
工具、生产、生活
社会组织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70—20万年
北京西南周口店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用天然火、狩猎、采集
原始人群
1万8千年
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
与现代人基本相似
磨制石器、人工取火、骨针、项链、采集、狩猎、打鱼、爱美
氏族
170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
人类社会是不停发展和进步的
1、列表归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概况
居民
体质
工具
用火
组织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比北京 人进步
与现代人基本相似
磨制石器、骨针、项链、采集、狩猎、打鱼、爱美
氏族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木棒
狩猎、采集
原始人群
用天然火
人工取火、
2、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体现?
居民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时间
地域
工具
农作物
房屋
畜牧
手工业
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
距今70
粟、蔬菜
磨制石器、耒耜
磨制石器、木耒、石刀、箭头、鱼叉、鱼钩
陕西西安半坡(黄河流域)
距今四五千年
干栏式
喂养家畜
喂养猪狗
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黑陶、玉器、乐器
水稻
半地穴式
3、列表归纳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概况
相似:
4、列表归纳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异同?
1)都处在氏族公社时期
2)都使用磨制石器
3)都开了原始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
4)都开始了定居生活
不一样:
1)所处地区不一样(河姆渡居民处在长江流域,半坡居民处在黄河流域)
2)种植作物不一样(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
3)使用陶器不一样(河姆渡居民使用黑陶,半坡居民使用彩陶)
5、黄帝在历史上有哪些奉献?
1)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了奉献:距今四五千年,黄帝联合炎帝在涿鹿大战中打败蚩尤,炎黄部落结盟,逐渐形成华夏族。
2)为中国古代文明作出了奉献: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后人尊他为“人文初祖”。
6、尧舜禹时期实行什么措施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大禹有什么奉献?
实行“禅让制”。
大禹的奉献:1)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
2)公元前2070年,建立第一种奴隶制王朝---夏朝。
(约 年)
7、原始社会是怎样结束的?你怎样认识这一问题?
剩余
产品出现
贫富
分化
战俘
犯罪的
平民
初期
奴隶
主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生产
发展
私有
财产出现
氏族
贵族
初期
奴隶
公元前2070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成果,是社会的进步。
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的来源问题一直困扰着古代的劳感人民,
你懂得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从哪里而来的?(  )
A.女娲捏出出来的       B.亚当和夏娃制造的   
C.猴子变化而来的       D.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2.1月19曰,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友好圣火”的
“文明之火”在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点燃,大会组织者选择在元谋县
采集圣火的重要原因是(  )
       B. 元谋县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   
       D. 元谋县是我国遗留人类化石最多的地方
3.“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
判断他属于(  )
                       
,你懂得人和动物的主线区别是(  )
A.会不会使用天然火       B.会不会制造工具
C.会不会语言交流         D.会不会直立行走
D
C
B
B
5.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对的的是(  )
。使用打制
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  )
A“新石器时代”    B.“旧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金石并用时代”
7.可以较经典的反应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河姆渡聚落     ④半坡聚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右面的文物出土于下列哪一著名的考古遗迹(  )
     B. 陕西西安半坡遗迹
       D. 陕西临潼姜寨遗迹
9.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感人民种植的(  )
A.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
C.甘薯、玉米    D.水稻、粟
D
B
D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