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语文中考环境描写专题复习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25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语文中考环境描写专题复习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1520377**** 2025/5/16 文件大小:2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语文中考环境描写专题复习教学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语文中考环境描写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是由【1520377****】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语文中考环境描写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考专题复习--环境描写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具体实例,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深入理解文本。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考点探源。
在文学作品中,有一种文字虽然着墨不多,但却对人物命运、文章主旨有着重要的作用,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它就是环境描写。今天,我们就一同来走近它。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一)什么是自然环境描写呢?
明确:自然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如日月山川、花草树木、阴晴雨雪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二)什么又是社会环境描写呢?
明确:狭义社会环境是指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三)考点探源
(1)回归教材,参考书本“预习”“阅读提示”“旁批”或课后“思考探究”梳理下表。
册数
篇目
考点探源
七上
《散步》
思考探究: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七下
《老山界》
预习:阅读课文,勾画出描写册势险峻和行程艰难的语句,想象作者翻越老山界的情景。
《紫藤萝瀑布》
思考探究:作者不仅描写了眼前的此乃藤萝,还回忆起过去的紫藤萝。这两者有什么不同?
八上
《白杨礼赞》
思考探究: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又宕开一笔,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八下
《壶口瀑布》
思考探究:作者在枯水期来到壶口瀑布,采用了独到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在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
思考探究:作者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九上
《故乡》
思考探究:画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体会作者以此营造的氛围,说说这些描写对表达主题所起的作用。
《孤独之旅》
课文旁批: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阅读提示:大量的环境描写对人物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富有韵味的语言营造了诗一般的氛围……细细品读,体会小说的诗意。
九下
《孔乙己》
思考探究:小说多次写到人们的“笑”,找出具体语句……作者用“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2)常见题型
①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②在文中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
二、以文析法,归纳策略。
(一)以文析法
案例1.《故乡》第二段的环境描写有作用?
答案要点:
(1)交代回故乡的时间是寒冷的深冬;
(2)描写了农村衰败、晦暗、萧条的景象;
(3)渲染了沉寂、死气沉沉的氛围;
(4表现了“我”内心的悲凉情感,为后文我在故乡的见闻做铺垫;
(5)反映了农村贫穷萧索的社会现实。
归纳要点:①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案例2.《变色龙》开头的社会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要点:
(1)真实地再现了沙皇统治下的社会一片萧条败落的景象,渲染了死气沉沉的、萧条压抑的社会氛围;
(2)暗示了当时社会阴森可怖的黑暗面貌,交代了狗咬人案子发生的社会背景;
(3)为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的出场做铺垫。
归纳要点: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交代环境背景,暗示社会环境。
注意:自然环境描写答题时,要紧扣其表现了怎样的地域风格,提示了什么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等。社会环境答题时必须结合时代背景,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案例3.《我的叔叔于勒》两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要点:
(1)以上自然环境描写的景色从明丽到阴郁,正烘托了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在见到于勒之前轻松、欢快的心情,见到落魄的于勒后失望、沮丧、沉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
(2)突出了他们虚伪、冷酷、自私的性格特征。
归纳要点:
①衬托人物形象,烘托人物的心情;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等;
案例4.《智取生辰冈》花大量篇幅或直接或间接地描写了天气的“热”,这样写有作用?
答案要点:
(1)天热是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
(2)天气酷热引出杨志与厢禁军、虞候、老都管等人的矛盾,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突出杨志性格的粗暴蛮横、急功近利。
归纳要点:①暗示或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为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
案例5.《孔乙己》小说前三段具体介绍了咸亨酒店的情况,有什么作用?
答案要点:
(1)交代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
(2)揭示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和人与人之间冷酷的关系;
(3)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
(4)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悲剧结局做铺垫。
归纳要点:揭示(暗示、深化)主题。
(二)归纳策略
——环境
(1)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2)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3)交代环境背景,暗示社会环境;
——人物。
(1)衬托人物形象,烘托人物的心情(正衬或反衬);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等;
——情节 。
(1)暗示或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2)为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
——主题。
(1)揭示(暗示、深化)……主题。
注意:叙事类文章中的环境描写最终都是为了深化文章的主题,答题时必须要结合文章中心(主题)来答。
(三)答题格式:特点+作用
在回答环境描写的作用时,四个步骤不是割裂开来的,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文章有关具体内容加以整合,千万不能泛泛而谈。组织答案时,应遵循规范的答题格式,先指出环境的特点,然后指出环境描写的作用,做到条理明晰、要点清楚。
三、以法析文,巩固策略。
1.《孤独之旅》一文(第36段)对暴风雨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这段环境描写按照时间的推移极写天气之恶劣,渲染了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鸭逃人找”的情节做铺垫,预示着杜小康将经受一次成长的洗礼,同时也烘托出杜小康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
2.《溜索》一文是如何描写怒江的环境的?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直接描写环境:文中有大段的环境描写,直接刻画了怒江大峡谷的陡峭、艰险。运用视听结合,多角度展现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烘托出峡谷的险峻。
间接描写环境:文中有一些写人和牛直面险峻峡谷的感受和表现的描写,如“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牛的“皮肉疯了一样抖”,从侧面有力地烘托出峡谷的险恶。
(2)作用:环境描写是为了突出人的特点,特别是马帮汉子的彪悍和野性,他们常年穿行在这样的险境,却潇洒自如,举重若轻,表现了西南边陲人民的无畏和勇敢。
四、以文测法,内化能力。
《地铁站台的背影》,回答问题:请简析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2022福州质检)
参考答案:
第①段描写地铁站躁动、拥挤、嘈杂的环境(1分),暗示地铁志愿者工作的辛苦(1分),侧面表现了小析等志愿者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1分)。
《孤独的守望》,回答问题:文章从第⑥段起用较长的篇幅写村庄的各种景象和自己的感受,作者为什么这么写?(3分)(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参考答案:
(1)写出了眼前村庄的荒凉与冷落;(2)与小村庄曾经的温暖与喜庆丰收形成强烈的对比;(3)充分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希望人们对美丽村庄行将消失给予高度关注;(4)为下文村庄真正主人的出现做有力的铺垫。
《女真》,回答问题:小说中画线的两处环境描写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应细读画线的两处环境描写的内容,把握环境的特征,然后联系小说的情节,从其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氛围的营造、主题思想的揭示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时,应遵循规范的答题模式,先指出环境的特点,然后指出环境描写的作用,做到条理明晰、要点清楚。
参考答案:
第①处是对车厢里环境的描写,通过描写车厢的拥挤,交代了小说主人公李大壮乡村打工者的身份,揭示了乡村打工者生存的艰难,还起到了营造感伤气氛的作用。第②处是对车站环境的描写,通过强调冬天早晨的寒冷,揭示了小说主人公李大壮心境的凄凉,渲染了悲伤的气氛,有力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五、归纳总结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