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7
文档名称:

《土地整治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标准》.docx

格式:docx   大小:325KB   页数:5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土地整治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标准》.docx

上传人:书籍1243595614 2025/5/16 文件大小:3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土地整治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标准》.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土地整治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标准》 】是由【书籍1243595614】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土地整治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标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
土地整治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标准
Specification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for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DG/TJ×××
(征求意见稿)
2018 上海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 语 2
3 调查评价 4
基础条件调查 4
生态本底调查 4
4 工程要素布局 6
一般规定 6
农田布局 6
水系布局 7
道路布局 8
林网布局 8
5 农田生态工程 10
一般规定 10
土地质量保护 10
生态田埂(坎) 11
6 水系生态工程 12
一般规定 12
引排水河道 12
灌排沟渠 13
生态净化设施 19
7 道路生态工程 22
一般规定 22
田间道和生产路 22
生物通道 22
8 缓冲带生态工程 24
一般规定 24
乔灌木缓冲带 24
草地缓冲带 24
片林 25
9 生物保育工程 26
一般规定 26
田间湿地多样化与生境构造营造 26
灌木丛与草丛 27
鸟类栖息林营造 27
蛙类保育 28
10 生态工程效益评估 30
整治前调查评估 30
整治后生态效益评估 30
附录A 物种资源调查 31
附录B 农田净化系统工程技术参数 36
引用标准名录 37
本标准用词说明 38
条文说明 39
1
1 总 则
,确保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效果和工程生态效益,特制定本标准。

土地整治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应符合土地整治规划、郊野单元规划、村庄规划,并与土地整治项目总体布局相协调。
土地整治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应根据项目区域调查评价的结果,查明项目区域主要生态状况和主要问题,明确项目区域土地整治各项生态工程布局,确定土地整治生态工程各项工程结构形式和设计参数,编写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报告,编制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图册。
土地整治生态工程规划应遵循生产与生态并重、近期与远期并举以及自然与人文并存的原则。土地整治生态工程设计应遵循连通性原则、最低扰动原则、景观协调性原则。
土地整治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总体目标是项目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有改善,生物多样性有提高,景观环境质量有提升,实现项目区域生态生产生活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
开展土地整治项目生态工程规划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和上海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 语
(Biodiversity)
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包括研究区域内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Ecological engineering for land consolidation)
为达成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等目标而实施的土地整治工程。
(Ecological ridge)
为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和为农田生物提供生物栖息地,对耕作田块田埂进行生态化改造后形成的耕作田块边界。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infrastructure)
将水塘、缓冲带、林地等生态用地进行适当改造,形成的具有水质调蓄与净化功能的生态净化系统,用于削减农田排水或灌溉水中的污染物的设施,包括生态砾石床、水生植物塘、表面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等。
(Ecological-friendly river)
在满足河道灌溉排水通航等基本功能的条件下,建设的兼具野生动植物栖息功能和农田水质净化功能的,具有特定结构形态及其配套生态设施的河道。
(Ecological-friendly ditch)
3
在满足沟渠农田灌溉排水功能的条件下,建设的兼具野生动植物栖息功能和农田水质净化功能的,在结构、材质、边坡、护底等方面具有特定形态的沟渠。
(Ecological buffer strip)
在土地整治工程区域内的道路、河道、沟渠等两侧人工营造的,对于人类活动起到隔离与缓冲作用的乔木林、灌木带、草地等。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在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的基础上,确定项目区应保留的重要生物栖息地,营造生物通道和栖息生境,以保育本地物种的措施。
(Biological channel)
通过生态工程方式连接生物栖息地、农田、缓冲带形成的可以满足动物活动和迁徙需要的通道,包括水生动物通道、小型兽类通道、两爬类通道等。
(Habitat)
项目区原有的或新构建的林地、草地、水塘、湿地、自然沟渠等可为生物提供掩蔽、繁育、索饵的生境区域。
(Biological connectivity)
项目区关键动物如蛙类、小型兽类可到达的程度,即关键动物可达面积占总区域面积的比例。
3 调查评价
基础条件调查
、社会环境等进行的调查,内容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和质量等级状况、基础设施条件。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T 1012)有关规定进行。
生态本底调查
生态本底调查是指在项目区进行的全域生物多样性普查和关键性节点(生态廊道或生境栖息地)生物多样性详查。
,调查内容包括动植物种类、生态系统类型。应依据国家和上海市重点保护物种名录,明确项目区域内需要保育的目标物种及其栖息生境区域。生态环境调查以及生态功能关键区域划分应执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92)。
(生态廊道、缓冲带),开展生物多样性详细调查。主要调查对象包括陆生植被,湿生与水生植被,鸟类,两栖类,小型兽类,水生动物(主要为鱼类)。调查内容为保护物种的种类、分布、数量、食物来源、生境及质量、胁迫因子强度。
其他辅助调查方法。生态本底详细调查可结合无人机观测、GPS定位追踪等先进手段,调查物种的数量、年龄结构。
4
生态本底评估包括整治区域水土环境的基本情况分析,重要栖息地以及生态功能关键区域(生态廊道、缓冲带、湿地、林地等)的空间分布状况分析。
生态本底评估应在土地整治工程实施之前进行,作为土地整治工程设计与建设的重要依据。土地整治工程实施完成之后应开展生态本底二次评估,分析生态本底变化情况,如发现重要栖息地以及生态功能关键区域受损、生物多样性降低,应及时修复。
重要栖息地以及生态功能关键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评价应执行《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HJ 623)。
5
4 工程要素布局
一般规定
、水系、道路、林网等土地整治工程要素均应纳入项目空间布局规划。
、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景观多样为目标,引导农用地空间功能复合利用。
,保持地域景观生态格局,不宜过分追求机械化作业便利而破坏生态系统完整性。
水系布局应在维持沟渠灌排水功能的基础上,营造多样的水流环境和水系景观,保护生物栖息地,保障动物迁徙畅通。
,宜采用生态构型和环保材料,布置临路林网和生物通道。
,禁止使用外来入侵物种,应增强林网连续性和季相变化,预留生态廊道,形成生态网络。
农田布局
应根据地形和生产方式规划田块布局形态,相邻田块保持连通,构造“农田基质—斑块—廊道”合理镶嵌的斑块多样性高的农田生态景观格局。
田块长度和宽度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区域特点,满足机械作业、灌溉排水以及防止风害等要求的同时,降低对农田生态系统的扰动。
6
宜适度保留或者设计承载生物多样性功能的林地、湿地、灌丛等半自然的生境岛屿,保证农田景观中半自然生境的比重。
,保留或设计部分田间沟、养殖沟,引导稻蛙共作、稻蟹共作、稻虾共作等生态种养模式。
、土壤改良、植被重建、耕作层再利用,应进行土壤剖面重建并铺敷足够量的耕作土壤。
水系布局
河流水系布局应与相关水系规划相协调,可通过扩展边界、连通、导流等改造策略整治河道,提升水网连通度。
宜维持河道水系原有形态,避免对于天然冲沟以及溪沟的改造,不宜对村级及村级以下等级河道截弯取直。
宜采用自然软质驳岸、半自然驳岸等形式布设生态化驳岸,生态化驳岸比重不宜过低。
灌排系统布局应与相关水系规划相协调。
沟渠应沿农田边缘结合道路布设,避免深挖、高填,宜少占耕地,避免切割现有耕地。
沟渠布设宜保留自然坑塘,可增设植草沟、透水铺装等人工“海绵”设施调蓄雨水径流。
水系布局应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
宜使用半自然、透水性材质进行沟渠边坡、渠底的铺装,减少硬质沟渠,可用膨润土、防水毯、卵石、碎石、植被进行底铺、半铺或全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