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普通化学原子结构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普通化学原子结构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四章 原子结构
主讲:李琼芳
10/10/
1
第四章 原子结构
第1页
第1页
从希腊德膜克利特(Democritus)首先提出“原子”概念,到英国道尔顿()创建“原子学说”漫长岁月中,人类结识了“从哲学家主观臆测到科学家试验总结”质奔腾。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在阴极射线研究中,发觉“电子是一切原子共有组分”,并测定了电子电荷和质量。
10/10/
2
第四章 原子结构
第2页
第2页
19,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为理解释α粒子散射试验,提出了原子行星模型。
但事实说明卢瑟福原子模型是极不完善,与宏观物体运动不同,电子、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有其独特运动特性。
第一节  微观粒子运动特性
10/10/
3
第四章 原子结构
第3页
第3页
一、物理量不连续性-量子化、 波尔原子模型
19,玻尔()在卢瑟福行星模型基础上,结合普朗克()和爱恩斯坦()思想,提出了氢原子结构玻尔理论。
物理量改变不连续性是质量极微小电子、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宏观物体一主要区别。
量子化 量子
E=hv
式中,h=×10-,称为普朗克常数
10/10/
4
第四章 原子结构
第4页
第4页
玻尔提出了著名玻尔氢原子模型
基态
激发态
跃迁
△E=hv
△E
V=
h
当电子由n=3,4,5,6等轨道退激到n=2轨道上时,就产生氢原子可见光谱(Hα,Hβ,Hγ,Hδ)。
类氢离子(单电子离子,如:He+,Li2+,Be3+)
10/10/
5
第四章 原子结构
第5页
第5页
二、  电子波粒象二性
波粒二象性
E=hv
h
p=
λ
p=mυ
P :动量
E :能量
V :频率
λ:波长
υ:速度
10/10/
6
第四章 原子结构
第6页
第6页
1924年,巴黎大年轻硕士德布罗依()
1927年,美国戴维逊和革末,英国小汤姆逊分别通过电子衍射试验,证实了电子波存在。这些实物粒子波统称为物质波或德布罗依波。
1929年,德布罗依荣获诺贝尔物理奖,不久之后,戴维逊和革末也双双取得诺贝尔奖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从理论上证实,要想同时准确测定运动微粒位置和动量(或速度)是不也许。这就是微观体系测不准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10/10/
7
第四章 原子结构
第7页
第7页
△p × △x =h
△p 和 △x分别表示微粒在空间某一方向动量不准量和位置不准量; h是普朗克常数。显然, △p 和 △x呈反比关系,一个数值小(测得准),另一个必定大(测不准)。
10/10/
8
第四章 原子结构
第8页
第8页
三、波粒二象性统计解释
几率
几率密度
量子力学
任何微观体系运动状态都能够用一个波函数ψ进行描述,微观粒子在空间某点出现几率密度可用波函数平方ψ2来表示。
10/10/
9
第四章 原子结构
第9页
第9页
第二节  波函数和单电子原子结构
一、 波函数 量子数
  (1)主量子数
   (2)角量子数
   (3)磁量子数
   (4)自旋量子数
二、电子云和径向分布图
10/10/
10
第四章 原子结构
第10页
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