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和控制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和控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和控制
血源性病原体:指经过存在于血液和一些体液中进行传输,从而引发人体疾病病原微生物。比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疟疾、梅毒、巴贝虫病、布鲁氏菌病、猪钩端螺旋体病、虫媒病毒感染、回归热、克雅病、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病毒性出血热等30余种。
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在医院内从事临床诊疗、护理和检验、检验等工作过程中,经过眼、口鼻及其它黏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血液或其它潜在传染性物质状态。破损皮肤包含皮炎、倒刺、割伤、擦伤、磨伤和痤疮。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和控制
2/42
历史背景
100多年以前,人们已经认识到经皮肤暴露于血源性病原体对医务人员是一个职业危险,其中最经典事例是Semmelweiss和他同事Koustscha在维也纳医学院校工作时,不慎割伤皮肤后死于链球菌菌血症。100多年后今天,医学文件记载了30各种病原体或疾病可经过皮肤损伤传输,实际上,医务人员面正确病原体数量和种类比人们通常认为还要多,而且这种情况在未来会更严重,不过尽管如此,大多数病原体却极少引发职业传输,尤其是在流行率低地域。对医务人员危害大、经过血源性职业暴露传输最多病原体是:HBV、HCV和HIV, 其发生职业暴露后平均感染率分别为6~30%、%、%.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和控制
3/42
HBV
乙型肝炎
是医务人员面临传输危险最大血源性传输疾病。
中国是乙肝高发区,%%,%,也就是说10个人中就有一个是HBV携带者。
血液传输是乙肝传输路径中最常见一个。试验证实,HBsAg阳性血浆稀释1000万倍给易感者注射后仍可引发HBV感染。据报道,。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和控制
4/42
HBV
在医院中最常见感染路径是针刺和尖锐器械损伤,带HBeAg阳性血中空针刺伤感染临床乙肝危险性为30%左右,当HBeAg和HBeAb阳性时,感染率降低10倍。
HBV传输主要依赖于:
(1)暴露类型-------针刺、皮肤黏膜接触
(2)体液类型----------血液、唾液
(3)起源感染性----病毒浓度
(4)暴露者敏感性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和控制
5/42
HCV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疫情汇报数据显示,近年来,丙型肝炎发病人数逐年上升,据卫生部公布数据显示,全国HCV发病数为173872例,是3倍多,人类对丙肝普遍易感,我国丙肝感染率普通为3%,受血者或接收血液制品,血液透析患者和接触血液医疗护理人员感染率高达50~60%。
国内外学者依据流行病学研究认为,HCV传输路径50%可经过血液,10%可经过性接触,40%仍不十分明确。
医务人员在特定环境下,被感染机会大大增加,且感染后约有半数病例可形成慢性肝炎。
据报道:%。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和控制
6/42
HIV
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公布《中国艾滋病疫情预计》汇报显示,截止底,预计中国存活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78万人,%,%。
据报道,。
职业暴露后感染HIV危险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
皮肤黏膜接触血液、体液量大小;
接触时间长短;
造成表皮损伤针头粗细、类别;
刺伤深度;
所接触病毒浓度高低;
所暴露人员免疫功效。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和控制
7/42
血源性职业暴露常见情况1
护理人员:在给血源性病原体(如HIV\HBV\HCV)感染
者或病人抽血、注射时,被针头刺伤;或其伤口接触到
感染者或病人血液、含血体液等。
国外曾报道2名护士在护理艾滋病人过程中,不小心将
沾有病人血液针头刺伤脚背皮肤,分别在27天和45天
出现HIV抗体阳性;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和控制
8/42
血源性职业暴露常见情况2
外科或妇产科医生在给血源性病原体感染者或病人做手术时,被手术刀割伤或被缝合针刺伤;
口腔医生在给血源性病原体感染者或病人拔牙或镶牙时,被病人牙齿刮伤或被医疗器具损伤;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和控制
9/42
血源性职业暴露常见情况3
血库或化验室工作人员被带有血源性病原体针头或玻璃损伤;或有伤口部位接触到被血源性病原体污染血液、含血体液;
血液透析人员伤口接触到携带血源性病原体感染者或病人血液、含血体液;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和控制
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