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防治详解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防治详解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防治
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防治详解专家讲座
第1页
概述
CINV所致恶心呕吐机制及防治
对症支持及护理宣传教育
惯用药品
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防治详解专家讲座
第2页
概述
临床上各种抗肿瘤治疗都能够引发恶心呕吐,其中以化疗引发最为常见和较为严重,其它药品治疗(分子靶向药品和止痛药品等)、放疗以及手术等都可能引发患者恶心呕吐。当并发肠梗阻、水电解质紊乱和脑转移等,也可发生不一样程度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对患者情感、社会和体力功效都会产生显著负面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和对治疗依从性,并可能造成代谢紊乱、营养失调、体重减轻,增加患者对治疗恐惧感,严重时不得不终止抗肿瘤治疗。
主动、合理地预防和处理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将为肿瘤治疗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防治详解专家讲座
第3页
4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病理生理
一. 呕吐中枢和化学感受器触发区(CTZ)可能是产生恶心和呕吐中枢机制。除CTZ传入信号之外,化疗药品刺激胃和近段小肠粘膜,肠嗜铬细胞释放神经递质刺激肠壁上迷走神经和内脏神经传入纤维,将信号传入到脑干直接刺激呕吐中枢神经核,或间接经过CTZ开启呕吐反射。
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防治详解专家讲座
第4页
二. 神经递质:与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关系最亲密神经递质为5⁃羟色胺(5-HT)、P物质和大麻素,其它还包含多巴胺、乙酰胆碱和组胺等。
近年来认为5-HT是CINV,尤其是急性呕吐中发挥主要作用递质,在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化学感受器触发区及孤束核中都有各种5-HT受体。
P物质属于激肽家族调整多肽,能够结合神经激肽(NK)受体,在急性和延迟性呕吐中产生主要作用。
不一样神经递质在不一样呕吐类型中作用和主要性存在差异。比如顺铂化疗后8~12hCINV主要由5-HT起介导作用,延迟性CINV则以P物质起主导作用。
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防治详解专家讲座
第5页
三. 化疗造成细胞损伤以及炎症因子释放,在延迟性CINV中也起到主要作用,故临床上常利用糖皮质激素强大抗炎效应来防治延迟性CINV。
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防治详解专家讲座
第6页
恶心呕吐类型
1. 急性恶心呕吐:普通发生在给药数分钟至数小时,并在给药后5~6小时达高峰,但多在24小时内缓解。
2. 延迟性恶心呕吐:多在化疗24小时之后发生,常见于顺铂、卡铂、环磷酰胺和阿霉素化疗时,可连续数天。
3. 预期性恶心呕吐:在前一次化疗时经历了难以控制CINV之后,在下一次化疗开始之前即发生恶心呕吐,是一个条件反射,主要因为精神、心理原因等引发。预期性恶心呕吐往往伴随焦虑、抑郁,与以往CINV控制不良相关,发生率为18%~57%,恶心比呕吐常见。因为年轻患者往往比老年患者接收更强烈化疗,而且控制呕吐能力较差,轻易发生预期性恶心呕吐。
4. 暴发性呕吐:即使进行了预防处理但仍出现呕吐,并需要进行“解救性治疗”。
5. 难治性呕吐:在以往化疗周期中使用预防性和/或解救性止吐治疗失败,而在接下来化疗周期中依然出现呕吐。
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防治详解专家讲座
第7页
抗肿瘤药品催吐性分级
抗肿瘤药品所致呕吐主要取决于所使用药品催吐潜能。普通可将抗肿瘤药品分为高度、中度、低度和轻微4个催吐风险等级,是指如不给予预防处理呕吐发生率分别为>90%、30%~90%、10%~30%和<10%。
各种抗肿瘤药品合并使用时以及多周期化疗后,都有可能增加恶心呕吐发生率。
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防治详解专家讲座
第8页
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防治详解专家讲座
第9页
10
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防治详解专家讲座
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