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14 背 影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4 背 影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1660287**** 2025/5/18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4 背 影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14 背 影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是由【1660287****】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14 背 影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4背影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背影
教学目标
.通过对“背影”的分析感知父亲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情 感。
.把握文中“我”的情感变化,深入理解课文。
.品味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背影”的分析感知父亲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情 感。
.把握文中“我”的情感变化,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有人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可当我们面对着苍老而可 敬的父亲时,他的眼神、他的举动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着他对我们的 爱,我们也不由自主地升腾起对他的一种尊重之情。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来认识一位普通的父亲,认识父亲那 高大、感人的背影,感受浓浓的父子之情。
(板书:背影朱自清)
二、初读感知,读懂父爱
、文章共写了几次背影?
、分别写于何处?请以()的背影概括。
、作者对背影的感情如何?
自读课文,在文章中勾画(5分钟)
预设 四次。“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都有所 不同,而其中承载的思想感情却是一样的。分别是:
(1)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营造了 一种浓厚的感情氛围。
(2)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 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地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 动得热泪盈眶。
(3)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 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4)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 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 已,与文章开头呼应。
表达的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
哪一次“背影”写的最具体、最感人?
三、精读细品,读懂“父爱”
设问1:请认真研读第6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父亲背影的。
预设 作者在描写父亲的背影时,先用外貌描写来描写父亲,即 “父亲是一个胖子”“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表现出父亲买橘子的不易。这一段描写看似没什么,但是联系“我” 的“紫毛大衣”来看,却十分感人,父亲因家境惨淡只能穿着简陋, 却让儿子穿着紫毛大衣去求学。这对比中显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再 用动作描写,“蹒跚地走”“慢慢探身下去“攀着"“向上缩"向左微倾”, 似一个慢镜头一般,作者将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影仔细刻画,忽又定格 在月台上,形成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背影形象。而在父亲离开时, 又将众多的人影作为陪衬,写父亲的背影消失在人群里。
我们读懂了含蓄又深沉的父爱,那么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情感发 生过哪些变化呢?

师:在这篇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我”对父亲的情感很深厚,但不曾表现,且一开始表现 得略有些不耐烦。如看到父亲送站时和脚夫讲价钱,觉得“他说话不 大漂亮";看到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觉得他"迂二而 “我”的情感态度变化的契机,是在父亲爬上、爬下车站月台之时, “我”的内心被强烈震撼了。"背影”让“我”看到了父亲对“我”的 好,让“我”十分感动。文中的事件发生在作者20岁时,自然是觉 得自己长大了,一切可以自主的年纪。等到写这篇文章时,作者已经 28岁了,认识到了自己当时的幼稚,所以文中的两处反语都写出了 作者的愧疚与体悟。
提示:可引导学生关注文中“我"的四次流泪,即见父睹境思祖 母时的悲哀之泪,望父买橘时的感动之泪,父子离别时的感伤之泪, 再现背影时的伤心之泪。
资料助读:
出示:
1915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 隙。
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 父亲很生气。
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 弟几乎失学。《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1921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紧 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
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朱自清只能怅 然离开。父子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
1925年,朱自清父亲写信给儿子: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 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
1928年,朱自清父亲读到《背影》。父子冷战解冻。
1945年,朱自清父亲去世。
出示:
去年父亲来信,问起阿九,那时阿九还在白马湖呢;信上说,“我 没有耽误你,你也不要耽误他才好。“我为这句话哭了一场:我为什 么不像父亲的仁慈?我不该忘记,父亲怎样待我们来着!人性许真是 二元的,我是这样地矛盾;我的心像钟摆似的来去。
——朱自清《儿女》
师小结:新旧思想交替时期,作者与父亲之间曾有种种不合。直 到后来,作者才深深理解父爱。所以,作者借背影不只在写父爱,更 是表达自己的愧疚与感念。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想引领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理解父亲 含蓄深沉的爱和儿子顿悟后的愧疚与感念。
,说一说你读出了什么?读完这些,你想对 文中的父亲或自己的父亲说些什么?
出示:
(1) 1928年秋日的一天,我接到了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 文集,我手捧书本,不敢怠慢,一口气奔上二楼父亲卧室,让他老人 家先睹为快。父亲已行动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 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文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 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
——朱国华《朱自清与〈背影〉》
(2)孩子真情流露的时候,好似总是背着你们,你们向我显露 最深的爱的时候,也好似恰巧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影。什么时候,我 们能够面对面地看一眼,不再隐藏彼此,也不只在文章里偷偷地写出 来,什么时候我才肯明明白白地将这份真诚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向你 们交代得清清楚楚呢。
——三毛《背影》
(生交流讨论)
师小结:亲子之爱,是错位的,爱与被爱是有隔膜的。爱的隔膜, 正是《背影》之所以不朽的原因。《背影》中的爱的隔膜有着特别的 深度。错位的爱是普遍的,作为儿女应该更用心地去解读父爱,体悟 父爱。
四、学以致用,刻画形象
师:在你的印象中,是否也有人给你留下过如此感动的回忆呢? 请你仔细回忆当时的场景,具体到对方做了什么动作,他(她)是什 么形象,或说了什么话,将这些叙述出来,记住要表现描写对象的主 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