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华支睾吸虫专题知识讲座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华支睾吸虫专题知识讲座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华支睾吸虫专题知识讲座
华支睾吸虫专题知识讲座
第1页
肝吸虫最先于1874年在印度一华侨尸体胆管内发觉,至1908年在我国证实。1975年,在湖北江陵县西汉古尸和战国楚墓古尸体内检到肝吸虫虫卵,证实肝吸虫病在我国流行最少有2300多年历史。
肝吸虫病几乎遍布世界各地,主要流行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家。当前,我国有26个省、市、自治区、尤其行政区有此病发生或流行。广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近日对珠江三角洲地域某乡镇居民进行普查发觉,当地人群寄生虫感染率高达78%,其中最严重是肝吸虫,感染率为59%。
华支睾吸虫专题知识讲座
第2页
病原
成虫形态
图10-28 华支睾吸虫成虫及中间宿主
虫体背腹扁平,呈叶状,前端稍尖,后端较钝,体表无棘,薄而透明,大小为10~25×3~5mm。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腹吸盘位于体前端1/5处。消化器官包含口、咽和短食道及两条盲肠直达虫体后端。两个大而呈树枝状睾丸前后排列于虫体后部。卵巢呈分叶状位于睾丸之前,二者之间有大受精囊,子宫盘曲于卵巢与腹吸盘之间,生殖孔位于腹吸盘前缘,卵黄腺分布于虫体中部两侧。
华支睾吸虫专题知识讲座
第3页
华枝睾吸虫生活史
成虫
含毛蚴卵
尾蚴
胞蚴
毛蚴
雷蚴
囊蚴
经口
淡水螺
1h
3个月
淡水鱼、虾
小肠
总胆管
胆管
猫:12年;犬:3年;人:20年
华支睾吸虫专题知识讲座
第4页
1、需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鱼、虾。
2、幼虫阶段——毛蚴、胞蚴、雷蚴和囊蚴。
感染性阶段——囊蚴。
3、感染路径——经口感染。
4、成虫寄生部位——肝脏胆管、胆囊。
华枝睾吸虫生活史特点:
华支睾吸虫专题知识讲座
第5页
流行病学
一、宿主范围较广
人、猫、犬、猪、鼠类以及野生哺乳动物,食鱼动物如鼬、獾、貂、野猫、狐狸等均可感染。是含有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主要人兽共患病。
二、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
在我国已证实有3属7种,其中以纹沼螺、长角涵螺、赤豆螺和方格短沟蜷4种螺分布最广泛。
三、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和虾
在我国已证实淡水鱼类有70余种,以鲤科鱼为最多,其感染率也较高。
华支睾吸虫专题知识讲座
第6页
流行病学
四、感染方式
猫、犬—食生鱼类而感染;猪散养或以生鱼及其内脏等作饲料而受感染;人感染多半是因食生或未煮熟鱼虾类而遭感染。
据统计,当前广东全省共有63个县市有肝吸虫流行,人群平均感染率为16%,预计实际感染人数到达500多万,占全国总感染人数二分之一。 五、主要原因
粪便污染水源。
华支睾吸虫专题知识讲座
第7页
致病作用及病变
机械性作用:胆管炎和胆囊炎。大量虫体寄生时,可造成胆管阻塞,使胆汁分泌障碍,并出现黄疸现象。寄生时间久之后,肝脏结缔组织增生,肝细胞变性萎缩,毛细胆管栓塞形成,引发肝硬化。
毒素作用:贫血。
华支睾吸虫专题知识讲座
第8页
诊疗
病原学诊疗:
水洗沉淀法检验虫卵
尸体剖检检验成虫
流行病学诊疗:
在流行区,动物有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史;
临床症状诊疗:
表现为消化障碍,肝脏肿大,叩诊肝区时敏感,
严重病例有腹水
血清学诊疗:
IHA、ELISA
华支睾吸虫专题知识讲座
第9页
症状
多数动物为隐性感染,临床症状不显著。
严重感染时,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下痢、贫血、水肿、消瘦、甚至腹水,肝区叩诊有痛感。病程多为慢性经过,往往因并发其它疾病而死亡。
华支睾吸虫专题知识讲座
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