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内蒙古专用)中考历史真题汇编: 综合材料题- 5年(2020-2024)中考真题+1年模拟真题汇编 】是由【1520377****】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内蒙古专用)中考历史真题汇编: 综合材料题- 5年(2020-2024)中考真题+1年模拟真题汇编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内蒙古专用)中考历史真题汇编: 综合材料题- 5年(2020-2024)中考真题 1年模拟真题汇编
1.(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冉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抗倭战争】
材料一  嘉靖中叶,侵患已蔓延东南数省,烧杀抢掠,造成巨大损失,戚继光奉调至东南平倭,在浙江招募农民、矿夫等组成一支新军,严加训练,时称“戚家军”。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近代——抗日战争】
材料二  据统计,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主要战绩:毙伤日军520463人,毙伤伪军490130人;俘虏日军6213人,俘虏伪军512933人;投降反正的日军为746人,伪军为183632人;与日、伪军作战总次数为125165次,中国共产党不仅成为中国长期抗战最重要的因素,也为世界反法面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名家史学精讲——中国共产党历史》
【现代——抗援朝战争】
材料三  正当全国人民集中力量争取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时候,新中国又面临着外部侵略的威胁,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影响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抗倭战争的性质及其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抗日战争与抗倭战争在性质上的不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战争相同的国际影响。
2.(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交通工具的发展不仅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关乎千家万户的日需生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中某时期苏州年画。
材料二  中国交通工具发展情况简表
时期
陆路
水路
古代中国
人们出行主要依靠畜力、如驴、骆驼、骡、马以及驴车、骡车、牛车、马午等
以帆船竹为主要的水珞交通工具
近代中国
一些新式交通工具传入。方便了人们约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洋务系向国外购买舰船、蒸汽机用于航海事业,轮船成为帆船的重要补充
现代中国
在改革开放以前,农村传统的文通工具如人力车、畜拉车等是人们短途出行的工具。到了80年代,自行车、三轮车、拖拉机等成为农民短途出行的工具,尤其是自行车的数量增长迅速,特别是近年来,机动车辆数量快步增长,飞机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外出旅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随着环保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提倡绿色出行,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等交通工具涌现出来,绿色交通工具还包括各地电气化交通工具,如无轨电车、轻轨、地铁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航运交通发展出现了巨大飞跃,豪华游轮等相继出现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如识》
(1)请从交通工具革新的视角,将材料一归入到材料二中某个时期,并说明依据。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出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交通工具与经济发展”“交通工具与科技进步”“交通工具与人民生活”中任意一个为主题,自行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符合逻辑)
3.(2023·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追求,但世界并不太平,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与冲突,局部战争时有发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次战争中,双方军人死亡共1300万人,两倍于1910—1913年所有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受伤、失踪者达2000多万;群众因战乱死亡的人数远超过军队。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
(1)“这次战争”指的是哪次战争?这次战争中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的战役是哪次战役?
材料二  兹宣告: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
(2)该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什么?请列举其中一个“联合”的典型事例。
材料三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坍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日本可以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美]伊利奥·罗斯福《罗斯福见闻秘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意义。
材料四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1953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4)“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
4.(2023·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2023年是美国独立战争结束240周年,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实施160周年,也是罗斯福新政实施9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一位伟人带领美利坚人民取得了胜利。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的“独立和自由”在哪一法律文献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一法律文献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美国宣布独立的时候,奴隶制在全部13个州都是合法的。到1804年,至少北方各州都已经开始着手废除奴隶制。1858年,林肯宣称“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状态”。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适用于10个叛乱州的奴隶。
——[英]安德鲁·玛尔《世界史》
(2)“半奴隶半自由状态”指的是什么?简述《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罗斯福就职后的国会特别会议持续了100天。这次国会通过的立法比美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相应的时期都要多得多,这就是新政的开始。通过新政,美国不仅恢复了它的经济实力——工业生产力和农业实力,而且恢复了美国巨大的内在活力和创造力。
——[英]马丁·吉尔伯特《二十世纪世界史》
(3)材料三所提到的“新政”有何特点?罗斯福新政能否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社会的矛盾?为什么?
5.(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对照历史材料,认识历史形势。
材料一  下面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左)和普通高中教科书(右)“马克思主义诞生”一课的篇目结构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
二、《共产党宣言》
三、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一、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1)列出左框中一、二子目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关系,从两框内容中找出并说明工人运动发展进步的表现。
材料二  苏俄退出一战后,协约国妄图把它扼杀在摇篮之中,进行武装干涉。为把所有的人力物力都集中起来,苏俄政权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粉碎武装干涉。巴黎和会将苏俄排斥在外,先以消灭为目的,继而以孤立为目标,凡尔赛体系成为反苏的工具。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绝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该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下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西方国家与苏俄(苏联)关系的变化,简析影响大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6.(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进入历史时空,回答历史问题。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啊,长江!啊,长江!
——胡宏伟《长江之歌》(节选)
【时空一,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早在七八千年以前,长江中下游已经有了比较进步的原始文化,河姆渡遗址最具典型,这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时空二: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李白途经长江时创作的诗。他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时空三: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是一座美丽的、英雄的强大的城市,它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革命斗争历程的艰辛、建设发展成就的辉煌。
(1)时空一:简要介绍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的情况。
(2)时空二:归纳李白这首诗的内容和特点以及由此体现的社会风貌。
(3)时空三:在“美丽、英雄、强大”三个词汇中任选一个,结合上海在中国近代、现代历史的相关史事予以说明。
7.(2021·内蒙古·中考真题)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材料一  经过工业革命,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到1830年,工业收入已经超过农业收入。到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革命还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英国地理面貌。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也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1860~1900年主要国家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表(单位:%)
材料四  
(1)依据材料一,归纳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影响。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写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首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制造业产量占比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回答,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8.(2021·内蒙古·中考真题)19世纪中期起,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材料一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二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企业、民用企业各一例。你认为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只能“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的原因是什么?
(2)“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中的“民”指什么人?
(3)你认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他还有哪些“未竟之功”?
(4)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在新文化运动中他还有哪些贡献?
9.(2020·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纵观古今中外各国的发展历程,改革始终与之相依相伴,每一次改革都发人深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1)材料一中“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我国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终于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了正确的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3R”来概括: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Reform(改革)。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各举一项措施。并根据内容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4)综合上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0.(2020·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近代化是人类文明从传统的农业文明迈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进程。其具体表现为:政治上追求民主和法制;经济上追求工业化和大机器生产;思想文化上追求民主、科学、平等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1865年由曾国藩规划、李鸿章督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上海成立。原材料加工购买了美铁厂的设备,核心制造机器是花了6万8千两白银从美国买的新型“制器之器”,工匠几乎全是西方工程师……
——部分选自《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成立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该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材料二:辛亥革命宣告了自秦统一以来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正式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民主共和成为时代的潮流。
——《历史教学用书》八年级上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例举辛亥革命迈向近代化的两大重要成果。
材料三: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美国1787年宪法
(3)上述材料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什么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积极影响。
11.(2024·内蒙古兴安盟·模拟预测)【小钱币,大历史】
材料一  下表是我国古代钱币的发展情况(部分)
商朝铜贝币
汉五铢钱
夏朝贝币
秦统一货币
夏朝时期,因劳动剩余中的产品需要在市场上进行交换,但商品价值不同,无法完成等价交换,所以出现了贝币。
殷商时期,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出现铜贝,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转变。
战国时期,各国自铸货币,出现了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等。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
汉初,沿用秦半两钱,这一时期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材料二  货币承担着民族间、国家间交流的角色。
材料三  钱币见证了“统一”。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趋势。
(2)材料二中图1、图2货币的相似见证了什么?图1与图3货币相似度很高,图4货币出土于唐朝墓葬,这分别反映了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解读材料三中图5和图6反映的“货币统一”背景及“秦货币”“欧元”的使用所产生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小货币大历史”的理解。
12.(2024·内蒙古呼伦贝尔·模拟预测)改革和革命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手段。王老师以“改革与革命”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释读绘画——对比改革路径】
任务二【解析史料——理解革命之智】
革命是失败了。通过革命这一剧烈的阵痛,没有能产生预期的独立和民主,但是这场阵痛并不是白白地度过了的。把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推翻,在中国的国土上树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这不是一件小事情。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图片分别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明治维新的哪一项内容?这两场改革有哪些相同影响?
(2)作者为什么认为“这场阵痛并不是白白地度过了的”?
(3)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请你从下面的史事中任选两个,以“改革促发展”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鲜明、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有力)。
彼得一世改革    戊戌变法    罗斯福新政
新中国土地改革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13.(2024·内蒙古兴安盟·一模)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就保持着密切联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背景
改革内容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状况,进入北朝时期;②在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下,北魏内迁较晚,原有旧俗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统治,改革迫在眉睫。
迁都
迁都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