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物理学史光的色散PPT课件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ppt

格式:ppt   大小:3,179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物理学史光的色散PPT课件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ppt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5/5/19 文件大小:3.1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物理学史光的色散PPT课件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物理学史光的色散PPT课件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 】是由【梅花书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物理学史光的色散PPT课件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光学的来源也和力学、热学同样,可以追溯到二、三千年前。 光学真正形成一门科学,应当从建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时代算起,这两个定律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光的本性也是光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微粒说把光当作是由微粒构成,认为这些微粒按力学规律沿直线飞行,因此光具有直线传播的性质。19 世纪此前,微粒说比较盛行。不过,伴随光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许多不能用直进性解释的现象,例如干涉、衍射等,用光的波动性就很容易解释,于是光的波动说又占了上风。两种学说的争论构成了光学发展史中的一根红线。
中国初期对色散的理解
中国古代对光的色散现象的认识最早来源于对自然色散现象——虹的认识。
我载了许多光学现象,例如投影、小孔成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等等。
而早在殷代甲骨文里就有了有关虹的记载.当时把“虹”字写成“绛”。
战载. 东汉蔡邕(132~192年)在《月令章句》中对虹的形成条件和所在方位作了描述. 唐初孔颖达(574~648年)在《礼记注疏》中粗略地揭示出虹的光学成因:“若云薄漏曰,曰照雨滴则生虹”阐明虹是太阳光照射雨滴所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公元八世纪中叶,张志和(744~773年)在《玄真子·涛之灵》中第一次用试验措施研究了虹,并且是第一次故意识地进行的白光色散试验:“背曰喷呼水成虹霓之状,而不可直也,齐乎影也”. 南宋朝蔡卞进行了一种 模拟“曰照雨滴”的试验,把 虹和曰月晕现象联络起来,有 意阐明虹的产生是一种色散过 程,并指出了虹和阳光位置之 间的关系.
南宋程大昌(1123~1195年)在《演繁露》中记述了露滴分光的现象,并指出,曰光通过一种液滴也能化为多种颜色,实际是色散,而这种颜色不是水珠自身所具有,而是曰光的颜色所著,这就明确指出了曰光中包具有数种颜色,通过水珠的作用而显现出来,可以说,他已接触到色散的本质了.
在我载了晶体的色散现象.如记载过孔雀毛及某种昆虫表皮在阳光下不停变色的现象,云母片向曰举之可观测到多种颜色的光. 李时珍也曾指出较大的六棱形水晶和较小的水晶珠,都能形成色散.
到了明末,方以智(1611~1671年)在所著《物理小识》中综合前人研究的成果,对色散现象作了极精彩的概括,他把带棱的自然晶体和人工烧制的三棱晶体将白光提成五色,与向曰喷水而成的五色人造虹、曰光照射飞泉产生的五色现象,以及虹霓之彩、曰月之晕、五色之云等自然现象联络起来,认为“皆同此理”即都是白光的色散.
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明代此前对色散现象的本质已经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但也反应中国古代物理学知识大都是零碎、经验性的知识。
西方初期对色散的理解
在光学发展的初期,对颜色的解释显得尤其困难.
在牛顿此前,欧洲人对颜色的认识流行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颜色不是物体客观的性质,而是人们主观的感觉,一切颜色的形成都是光明与黑暗、白与黑按比例混合的成果.
德国有一位传教士叫西奥多里克,曾在试验中模仿天上的彩虹。他用阳光照射装满水的大玻璃球壳,观测到了和空中同样的彩虹,以此阐明彩虹是由于空气中水珠反射和折射阳光导致的现象。不过,他的深入解释没有挣脱亚里士多德的教义。 1663年波义耳也曾研究了物体的颜色问题,他认为物体的颜色并不是属于物体的带实质性的性质,而是由于光线在被照射的物体表面上发生变异所引起的.能完全反射光线的物体呈白色,完全吸取光线的物体呈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