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苏教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复习课件PPT课件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 】是由【梅花书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苏教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复习课件PPT课件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复习
一、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 《孟子》与______
_______、_______合为“四书”。
《孟子·公孙丑下》
《大学》
《中庸》
《论语》
2、孟子名_____,字_______,_______时期_____家
_______家、_______家。
轲
子舆
战国
思想
政治
教育
3、本文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孟子》是一部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相传是___________________等著,是____家经典之一。
孟子政治思想
孟子及其弟子
儒
二、解词
1、天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利____________(有利的地理形势_)
好的天气时令
地理的形势
3、人和________________
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4、七里之郭____________
外城
5、环_____而________攻之而___________不胜
包围
表修饰
表转折, 却
6、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而攻之
发语词,用在句首,表达将发议论
7、然______而_______不胜者
这样
却
8、是________天时不如地利也
这
9、池___________非不深也
护城河
10、兵____革__________兵革:_______非不坚利也
兵器
盔甲,战甲
武器装备
11、米粟_______非不多也
粮食
12、委______而_______去_______之
放弃
表承接
离开
13、域_____民不以_____封疆之界______
限制
依托
界线
14、固____国_____不以山溪之险_____
巩固
国防
险要
15、威________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震慑
16、寡助之_____至_______
到
极点
17、亲戚________畔_____________
内外亲属
同“叛”,背叛
18、天下顺______之
归顺
19、故______君子有不战
因此
三、译句
1、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包围起来攻打它,一定得到了有利的天气时令
2、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优势。
3、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弃城而逃,这是有利的地理优势比不上人心所向,
上下团结。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制人民定居某一区域,不靠边境的界线
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国防,不靠山川的险阻
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精良。
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施行仁政的,协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协助他的人就少。
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协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
9、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的
10、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四、简答
1、“得道”与“人和”之间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得道,即行仁政,才能得人和
2、简述本文论证过程。
摆出观点
论证观点
得出结论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战争事例
治国道理
类 推
总
总
分
4、举出有关“人和”的正面和背面的例子各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面:唐太宗李世民为百姓着想,大行仁政,开创
贞观盛世。
背面:商纣王残暴无道,最终商被周所灭。
5、举出有关“人和”的名言或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人心齐,泰山移
家和万事兴
团结就是力量
6、人和的实质就是_____________
得道,即行仁政
7、人和的最佳局面是___________
天下顺之
一,解词。
1、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 衡于虑 入则无法家拂士
2、古今异义: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词类活用:
①形容词的使动使用方法: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动心忍性
②名词用作动词:人恒过然后能改
4、其他: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行拂乱其所为 而后作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二,译句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因此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文中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而阐明了什么道理?
2、作者认为要成就人才必须经历哪些磨难?他是从哪几种方面进行论述的?
3、本文重要论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作者是怎样论证的,运用了哪些论证措施?
①出身卑微、历经磨难、终成大器。 ②苦难造就真正的人才。
①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②思想、生活和行为三方面。
三,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