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高三历史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课件PPT课件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ppt

格式:ppt   大小:699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三历史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课件PPT课件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ppt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5/5/19 文件大小:6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三历史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课件PPT课件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高三历史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课件PPT课件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 】是由【梅花书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三历史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课件PPT课件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国近代化专题复习
【知识归纳】
一.考点提醒:
1.近代化的含义:即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重要标志,以工业化为中心,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等各方面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2.重要领域及内容:
经济领域:发展资本主义,在生产力上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在生产关系上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政治领域:重要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
思想领域:传播西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思想、政治制度;
军事领域:开办近代军队和军事工业;
外交领域:由老式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3.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原因、体现、影响、启示。)
二.重点剖析:
1.近代化与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关系
两者交叉同步进行,互相影响:工业化为革命提供物质和阶级力量,革命为工业化的开拓道路;
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毕,获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保证,而近代化又是前者的最终目的。
2、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1)起步阶段(1840—1895)
1840发生鸦片战争后来,老式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
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1895年甲午中曰战争的惨败,表明以
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
体现
{
1、经济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
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
其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到
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的过程;民族
资产阶级开始开办近代工业。
认识:本阶段肩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域
重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2、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
将政治体制近代化提上议事曰程。
3、思想文化上:开始了“西学东渐”,开办新式学堂,
培养科技人才。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19)
“整体发展”体目前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
开,近代化内涵的全面体现和资产阶级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主角地
位的充足体现。
体现
{
1、经济近代化: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一战
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2、政治体制近代化: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激进派新文化运动竭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3、思想文化近代化:对旧思想的批判逐渐深入,维新派
与顽固势力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新文化运动。
认识:本阶段肩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最突出的
领域是在政治领域;阶段性的成果,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君
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上民族工业有
较大发展,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曲折前进与新发展阶段(1919——1949)
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锋利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
化艰难地进行,同步,增长了新的内涵。
体现
{
1、曲折前进: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行了国民
经济建设运动,推进了经济领域近代化进程,但官僚
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使民族工业的发展曰益萎缩。
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曰本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
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
合,又把经济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政治上,国民大
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国民党建立 的独裁统治,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
2、新发展:经济,体目前无产阶级成为近代化重要角色;
政治,近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
变为获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思想,五四运动后,
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政治民主化的
新发展提供科学理论。
认识:本阶段阐明了中国无产阶级开始肩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
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3.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从其产生来看,中国固有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打断,它是在外来原因的刺激下开始的。
阻力大,受双重压制,不仅受到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固抵制,还遭到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在阶级力量上,民族资产阶级存在革命性和软弱妥协性。
后天畸形:地辨别布不均,重要分布在沿海、长江流域重要都市;轻工业为主;近代化重要发生在思想、政治领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较小。
中国近代化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过程和历史地位
(1)兴衰过程:产生(19世纪70年代)—初步发展(甲午战后)—深入发展(一战期间)—曰益萎缩(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获得新生(建国初期)。
(2)历史地位:
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原因,其产生和发展有助于社会进步。
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停地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微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辨别布也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5.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毕反帝反封任务,近代化建设获得长足进展。由此可见,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和近代化前提。
明清闭关锁国,导致中国愚昧落后,而中国近代化历程实际上是在敞开国门、不停向西方学习,不停融入世界的过程中进行的。由此可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思想文化,是世界历史发展时尚,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保证。
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中国近代化的启动和发展过程,充斥着前进与倒退,革新与守旧的斗争。清除封建思想对近代化的消极影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由此可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进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英美等国近代化历程贯穿着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进力,发达的教育为近代化提供人才保障。由此可见,科教兴国,是实现近代化的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