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心理学第二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心理学第二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一、心理实质
心理到底是什么?
对于科学家而言,属人类“意识之谜”,正在探讨。对此还未搞清楚之前,应忍住做出“一定是”或“一定不是”什么回答。量子物理学认为:没有离开意识之外物质世界存在。科学家们说:存在,就是被发觉。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慧能大师:(风动?幡动?)仁者心动。
辩证唯物主义:心理是对客观事物主观反应。
(旧心理学教材中说“心理是大脑机能”,但现今脑科学家们对这么说法感觉很是迷惑,无法证实。)
佛教认为,心、意、识、了别,同义。字面意思:心-累积、意-执着、识-辨析、了别-了解。诸法(存在)万千,唯有心法能明能知。故有宣说心法义理差异之学,谓心明学或称心类学。
心理学第二讲专家讲座
第1页
佛学是“真正心灵科学”
佛学又称“内道”,是真正心灵科学,彻底揭示心奥秘,认识到烦恼痛苦根本在于无明(错误世界观,颠倒了知事实真相)。主张经过闻、思、修正确真理之道,取得心灵终究解脱安乐。
佛家四部哲学(佛因材施教而说),除唯识学属唯心主义,有部、经部、中观皆是唯物主义,其中中观应成派是终究了义世界观,属辩证唯物主义。
卡尔•马克思:
辩证法在佛教徒那里已到达了精巧程度。
马克思辩证法源于黑格尔,而黑格尔辩证法源自印度龙树大师(辩证法鼻祖,是佛陀中观正见集大成者,著有《中论》等中观著作。)
心理学第二讲专家讲座
第2页
唯识介绍
唯识: 遮除了外境,识有境无,“一切唯心所造”。外境存在离不开意识,比如梦境中人与事皆是心识所现。
有六识说也有八识说等不一样流派。
八识:
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识,依感官,了别境界。
第六识—意识,分五俱意识、独头意识(梦中、定中、散位、狂乱)。
第七识—末那识 ,执“我”-执第八识为我,是烦恼根源。
第八识—阿赖耶识,“藏识”,如仓库,含藏一切习气种子 ,与“现行”(当下作为)相互薰 染(所以也是改变着)。
心理学第二讲专家讲座
第3页
“八识”
“八个弟兄共一胎 , 一个伶俐一个呆,
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在家把帐开 ”
注:
1、八识都是第八阿赖耶识转化。
2、伶俐:第七识恒审(思量),分别计度,攀缘第八识,执著第八识见分为自己见分,坚执一个我,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强烈;有覆无记(因有善恶,果为无记),造业,会障圣道。
呆:第八识完全接收果报,恒无审,无覆无记,不障圣道,“恒转如瀑流”,现行熏种子,种子熏现行,六道轮回不已。
3、眼、耳、鼻、舌、身前五识执著攀缘外境,见分一定攀缘相分,非审非恒。
4、第六识经过第七识执著而去分别外境,有时不起(审而非恒)——无想天、无想定、灭尽定、没有梦睡眠、闷绝时。
心理学第二讲专家讲座
第4页
中观正见
“缘起性空” ——
世俗谛(世人所共同认可)是“有”(不否定其存在,只不过非是世人认为那么真实存在,而是缘起如幻);
胜义谛(圣者证悟主客一体时,理智观察所得)是“空”(没有一法是不依赖其它因缘而独立存在)。
“众缘结合现象实存不妄,非缘合独立自性空不可得”。(《佛法三根本》
空有不二,一体两面。缘起与性空互为因果。
中观认为,识与境(主、客体)相观待而有。
一切都是因缘而起,具因果、相对、名实、部分与整体等等关系,只是名言安立。
心理学第二讲专家讲座
第5页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玄奘 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以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终究涅槃 。三世诸佛,以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达雅他,嗡,嘎代嘎代,巴热嘎代,巴热桑嘎代,保地索哈。
心理学第二讲专家讲座
第6页
三界众生心理需要层次论
五蕴:由粗到细排列--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色--指物质,在人来说指肉体;受--内心感受;想--分析、思维;行--受、想以外精神活动(及色法、心法外心不对应行法如年、月、走、坐等);识,五官识和心识(六识或八识等)。
欲界众生(六道)生活重心在色法。
在人间修色界正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往生色界。色界天人追逐内心感受,外界干扰不了。
在人间修四禅八定,往生无色界。无色界天人色、受干扰不了,想会干扰,也要空掉;把色法都赶走了,连肉身也没有……——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全部处、非想非非想。
心理学第二讲专家讲座
第7页
十二处、十八界
五蕴,又或分成十二处、十八界:
十二处:
眼、耳、鼻、舌、身、意6个识,以及境(意识境包含前五识境--色、声、香、味、触和常法)。
十八界:
6个识+6个境+6个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根、境、识三者(增上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和合,了知一切所知(存在)。
心理学第二讲专家讲座
第8页
生 死 之 轮(六道轮回图)
心理学第二讲专家讲座
第9页
十二因缘生死流转内涵
造成生死流转根本原因——无明,不能真实了知事实真相。
由“无明”而生“行”-作诸身、口、意业;由行生“识”;由识生“名色”(五蕴);由名色生“六入”(又称六处,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由六入生“触”(六根对六尘);由“触”而领纳,谓为“受”;由受而生“爱”;贪爱炽盛而生“取”(执著追求);由取而生“有”;(各种生命活动,受生于三界六道);由有而缘“生”;由生而得“老死”。
心理学第二讲专家讲座
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