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吉林省2023ˉ2024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pdf

格式:pdf   大小:420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吉林省2023ˉ2024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pdf

上传人:【笑】平淡 2025/5/19 文件大小:4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吉林省2023ˉ2024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吉林省2023ˉ2024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是由【【笑】平淡】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吉林省2023ˉ2024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23 题,共 150 分,共 6 页。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蜂群里的经济学
韩叙
①1723 年,在荷兰出生的英国人伯纳德·曼德维尔出版了被誉为“原始经济学”扛鼎之作的《蜜蜂的
寓言》。该著作以寓言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蜜蜂王国的兴衰史。最初,这群蜜蜂勤劳工作,追求更高的生活
质量,整个王国百业兴旺。后来,整个社会开始转向过度节俭,经济逐步陷入衰退。作者想要通过寓言阐明,消费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提振消费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②200 多年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中受到启发,进而建立起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
学。劳动分工“看不见的手”等后来在经济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概念也能从寓言中找到雏形。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米德在尝试阐释其经济理论的时候,也曾向蜜蜂寻求灵感。
③人类和蜜蜂的互动真真切切地影响了历史进程。
④很久以前,人类还不会养蜂,但会采蜜,即从野生蜜蜂那里偷蜂巢。原始时期的很多洞穴壁画上都
记录了类似的场景。
⑤至少 5000 年前,养蜂业开始出现。根据史料,希腊人、埃及人和罗马人都有专业人士负责“驯养
蜜蜂” 。
⑥到了中世纪,养蜂人开始出现。他们使用一种草编的蜂箱,如今的复原图看起来像一堆摆成倒圆锥
形状的稻草绳团。
⑦草编蜂窝的可恶之处在于,如果你想获得蜂蜜,就必须清除蜜蜂。当时的养蜂人通常会用硫黄熏死
蜜蜂,然后一边收集蜂蜜,一边为能否及时蓄养出新的蜂群而忧心,公众也对这种杀生行为感到不安,毕竟蜜蜂这种小生物不仅能为人类带来可口的蜂蜜,还能给植物授粉。
⑧当时迫切需要发明一种符合各方利益的更科学的蜂箱。1852 年一位名为洛伦佐·洛林·朗斯楚斯的
美国牧师设计出一种活框蜂箱,也就是今天通常所说的“朗氏蜂箱” 。自从有了朗氏蜂箱,蜂群可以随时
搬家,经验丰富的果农与养蜂人很快就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⑨相关统计显示,目前仅美国就有约 200 万个商业蜂箱,其中的 85%带着以百亿只计的蜜蜂不断移动。
换句话说,养蜂业已经实现工业化,授粉也彻底商业化了。
1 / 28 : .
⑩20 世纪末,又一个难题开始困扰业界——全球大部分地区的蜜蜂数量都在急剧下降。一方面,野生
蜜蜂越来越少,专家猜测罪魁祸首是寄生虫和杀虫剂;另一方面,人工驯养的蜜蜂开始频发神秘的“蜂群崩溃综合征”,工蜂们莫名其妙地消失不见,只留下孤独的蜂王。对这种现象,经济学家与生物学家一样
忧心。后者焦虑的是,蜂群的减少将对农业产生巨大损害,前者则预测蜜蜂数量的减少将使授粉服务价格上涨,由此带来的农产品价格波动可能影响核心CPI(消费者物价指数) 。但数据表明,价格波动仅仅持续
了短短一年多就归于平稳,因为聪明的养蜂人已经找到了规避“蜂群崩溃综合征”风险的方法,比如定期交易蜂王、分割蜂群并购买新的蜜蜂补充形成新蜂群等。至此,现代经济理论中关于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概念,都与蜂群挂上了钩。
⑪成都一家名叫“追花族”的企业开发了一份“全国花田热力图”免费开放给蜂农使用。以前蜜蜂采
蜜路线的选择非常依赖蜂农的信息收集能力。资深蜂农会有自己相对固定的合作伙伴,什么日子去哪里授粉采蜜,心里都有数。不过,如果遇到气候变化,个人经验很容易失灵,比如一场寒潮让一个授粉地点的花期推迟了,但下一个授粉地点的花期未受影响,养蜂人原本可以从容地带着蜜蜂从一个地点去往下一个地点,但现在只能二选一,必然蒙受损失。有数字技术加持后就不一样了。什么时间哪里的花田开花了,哪里已经有养蜂人了,哪里还没有,一目了然。这样,原本局限于几个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被分享给全行业,信息孤岛变成岛链,效率也大幅提升。
⑫阿根廷一家科技公司开发了一种专门给蜜蜂吃的“超级食物” ,目的是增强蜜蜂的免疫力。喂食超
级食物后,蜜蜂在低温环境中的飞行能力提升了 7 倍,死亡率降低了 70%。还比如,蜂巢的六边形结构被
大量应用于精密制造领域。很多搞新能源、新材料的企业都在工厂线及产品线设计过程中借鉴了蜂巢的六边形结构。其原因主要有3 点:一是六边形能够使每个子单元的面积最大化,坪效最高;二是在同样面积
内规划同样多的子单元,六边形所用材料最少,成本最低;三是六边形有利于多层堆叠,很少出现空隙或发生错位,稳定性最好。
⑬这样看来,养蜂不仅是一项甜蜜的事业,还会产生一座智慧的宝库。经济学家偏爱蜜蜂多年,原来
真是有道理的。
1. 在本文第⑩段划线处填入合适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风险管理、价格理论、供需曲线
B. 风险管理、机会成本、供需曲线
C. 机会成本、价格理论、宏观调控
D. 市场经济、价格理论、供需曲线
2. 把下面这句话放回原文,最合适的位置是( )
当以数字技术、生物工程、精密制造等为代表的产业新趋势兴起,看起来无比传统的养蜂业依旧不疾
不徐地跟上了潮流。
2 / 28 : .
A. 第⑨和第⑩段之间 B. 第⑩和第⑪段之间
C. 第⑪ 和⑫ 段之间 D. 第⑫和第⑬ 段之间
3. 下列表述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
A. “朗氏蜂箱”的出现是为了满足果农与养蜂人的利益。
B. 数据表明,CPI 波动一般会在短期内回归平稳。
C. 数字技术 的加持有助于信息分享,从而提升效率。
D. 没有养蜂事业的发展,可能就没有现代经济理论。
4. 关于本文行文思路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由《蜜蜂的寓言》导入,证明许多经济学家的灵感来源于蜜蜂。
B. 从“草编蜂窝”到“朗式蜂箱” ,印证了经济学理论。
C. 第⑬ 段总结全文,照应开头,体现了文章的思路严谨。
D. 第③段起按照时间顺序,以人类养蜂的历史透视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进程。
5. 恩格斯曾说“如果说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结合本文
内容,对恩格斯的观点进行评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文自传(节选)
沈从文
我就欢喜看那些东西,一面看一面明白了许多事情。
每天上学时,我照例手肘上挂了那个竹书篮,里面放十多本破书。在家中虽不敢不穿鞋,可是一出了
大门,即刻就把鞋脱下拿到手上,赤脚向学校走去。不管如何,时间照例是有多余的,因此我总得绕一节路玩玩。
到了溪边,有时候溪中涨了小小的水,就把裤管高卷,书篮顶在头上,一只手扶着,一只手照料裤子,
在沿了城根流去的溪水中走去,直到水深齐膝处为止。学校在北门,我出的是西门,又进南门,再绕城里大街一直走去。在南门河滩方面我还可以看一阵杀牛,机会好时恰好正看到那老实可怜畜牲放倒的情形。因为每天可以看一点点,杀牛的手续同牛内脏的位置不久也就被我完全弄清楚了。再过去一点就是边街,有织簟子的铺子,每天任何时节,皆有几个老人坐在门前小凳子上,用厚背的钢刀破篾,有两个小孩子蹲在地上织簟子。(我对于这一行手艺所明白的种种,现在说来似乎比写字还在行。)又有铁匠铺,制铁炉同
风箱皆占据屋中,大门永远敞开着,时间即或再早一些,也可以看到一个小孩子两只手拉风箱横柄,把整个身子的分量前倾后倒,风箱于是就连续发出一种吼声,火炉上便放出一股臭烟同红光。待到把赤红的热
3 / 28 : .
铁拉出搁放到铁砧上时,这个小东西,赶忙舞动细柄铁锤,把铁锤从身背后扬起,在身面前落下,火花四溅的一下一下打着。有时打的是一把刀,有时打的是一件农具。有时看到的又是这个小学徒跨在一条大板凳上,用一把凿子在未淬水的刀上起去铁皮,有时又是把一条薄薄的钢片嵌进熟铁里去。日子一多,关于任何一件铁器的制造程序,我也不会弄错了。边街又有小饭铺,门前有个大竹筒,插满了用竹子削成的筷子。有干鱼同酸菜,用钵头装满放在门前柜台上,引诱主顾上门,意思好像是说,吃我,随便吃我,好吃。每次我总仔细看看,真所谓过屠门而大嚼,也过了瘾。
我最欢喜天上落雨,一落了小雨,若脚下穿的是布鞋,即或天气正当十冬腊月,我也可以用恐怕湿却
鞋袜为辞,有理由即刻脱下鞋袜赤脚在街上走路。但最使人开心的事,还是落过大雨以后,街上许多地方已被水浸没,许多地方阴沟中涌出水来,在这些地方照例常有人不能过身,我却赤着两脚故意向深水中走去。若河中涨了大水,照例上游会漂流得有木头、家具、南瓜同其他东西,就赶快到横跨大河的桥上去看热闹。桥上必已经有人用长绳系了自己的腰身,在桥头上待着,注目水中,有所等待。看到有一段大木或一件值得下水的东西浮来时,就踊身一跃,骑到那树上,或傍近物边,把绳子缚定,自己便快快地向下游岸边泅去,另外几个在岸边的人把水中人援助上岸后,就把绳子拉着,或缠绕到大石上、大树上去,于是第二次又有第二人来在桥头上等候。我欢喜看人在洄水里扳罾,巴掌大的活鲫鱼在网中蹦跳。一落雨就要穿上钉鞋,我不愿意穿那种笨重钉鞋。虽然在半夜时有人从街巷里过身,钉鞋声音实在好听,大白天对于钉鞋,我依然毫无兴味。
这样一整天乱跑,回家时常常全身是泥,家中当然一望而知,于是不必多说,沿老例跪一根香,罚关
在空房子里,不许哭,不许吃饭。等一会儿我自然可以从姐姐方面得到充饥的东西。悄悄地把东西吃下以后,我也疲倦了,因此空房中即或再冷一点,老鼠来去很多,一会儿就睡着,再也不知道如何上床的事了。
即或在家中那么受折磨,到学校去时又免不了补挨一顿板子,我还是在想逃学时就逃学,绝不为处罚
所恐吓。
可是只要我不逃学,在学校里我是不至于像其他那些人受处罚的。我从不用心念书,但我从不在应当
背诵时节无法对付。许多书总是临时来读十遍八遍,背诵时节却居然朗朗上口,一字不遗,也似乎就由于这份小小聪明,学校把我同一般同学一样待遇,更使我轻视学校。家中不了解我为什么不想上进,不好好地利用自己聪明用功,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稀奇。最稀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份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为什么骡子推磨时得把眼睛遮上?为什么刀得烧红时在盐水里一淬方能坚硬?为什么雕佛像的会把木头雕成人形,所贴的金那么薄又用什么方法做成?为什么小铜匠会在一块铜板上钻那么一个圆眼,刻花时刻得整整齐齐?这些古怪事情实在太多了。
当时我生活中充满了疑问,都得我自己去找寻解答。我要知道得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有时便有点
4 / 28 : .
发愁。就为的是白日里太野,各处去看,各处去听,还各处去嗅闻。
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我得用这方面得到的知识证明那方面
的疑问。我得从比较中知道谁好谁坏。我得看许多业已由于好询问别人,以及好自己幻想所感觉到的世界上的新鲜事情、新鲜东西。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这份小小聪明”是使“我”轻视老师,敢于逃学的资本,也促使“我”对生活这部大书中一些看似寻常的事情充满了疑问。
B. “逃学”使“我”明白了许多学校之外的知识,如杀牛的手续、牛内脏的位置、织簟子这种手艺的种种、每一件铁器的制造程序等。
C. 家人不解“我”不上进的原因,一定程度上说明家庭教育的刻板拘泥、家人的愚钝顽固,这更显出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必要。
D. “我从不在应当背诵时节无法对付”说明“我”在学习上颇有天赋,能够很好地完成老师留 的作业,
字里行间透露出了些许得意。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箱于是就连续发出一种吼声,火炉上便放出一股臭烟同红光”从听、嗅,视觉等角度写出铁匠铺
的神奇场景,生动而有趣。
B. 发水后照例上游会漂流下来木头、家具、南瓜等东西,有人看到值得下水的就会做好准备跳水捞取,侧面反映乡人的勇敢和智慧。
C. 全文叙事节奏悠闲平缓, “我” “欢喜看”且逃学没有心理负担,所以即使是写自己被罚的“惨状” ,也
着意突出了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D. 文章对杀牛、织簟子、铁匠铺、小饭铺的描写有详有略,详写铁匠铺所见所闻,以点带面,表现出“我”观察事物的持续专注。
8. “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9. 文章最后两段的叙述视角与前文相比有何变化?请指出这种变化的文学效果。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余闻之也,先王所谓道德者,其度数在乎俎豆、钟鼓、管弦之间,而常患乎难知。故聚天下之士,为
之兴学,使之深知其意。然士学而不知,知而不行,则奈何?先王于是乎有政矣。故举其学之成者,以为
5 / 28 : .
卿大夫,此舜所谓“庸之”者也 ①;若夫道隆而德骏者,又不止此,虽天子,北面而问焉,而与之迭为宾
主,此舜所谓“承之”者也;蔽陷畔逃不可与有言则挞之以诲其过书之以识其恶,待之以岁月之久而终不
化,则放弃之,刑随其后,此舜所谓“威之”者也。
虔虽地旷以远,得所以教以成士大夫仁义之材。虽抵禁而不悔者,亦将有以善其心,又况乎学问之人?
(节选自王安石《虔州学记》)
材料二
古之为国者四,井田也,肉刑也,封建也,学校也。今亡矣,独学校仅存耳。
舜之言曰:“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 ”“格”之言改也, “承”之言荐也。士之有罪而改过者,
则荐之,且用之。其不悛者,则威之、屏之。此舜之学政也。
郑人游乡校,以议执政,或谓子产:“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不可。善者吾行之,不善者吾改之,
是吾师也。”孔子闻之,谓子产仁。古之取士论政者,必于学。有学而不取士、不论政,犹无学也。学莫
盛于东汉,士数万人,嘘枯吹生。自三公九卿皆折节下之,三府辟召,常出其口。其取士议政,可谓近古。然卒为党锢之祸②,何也?曰:此王政也。王者不作,而士自以私意行之于下,其祸败固宜。
(节选自苏轼《南安军学记》)
【注】①引自《尚书》:“舜曰:‘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 ’”②党锢之祸:东汉桓帝、灵帝时,
士大夫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之发生争斗。宦官便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
10. 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蔽陷[A]畔逃[B]不可与[C]有言[D]则挞之[E]以诲[F]其过[G]书之[H]以识其恶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面,指面向北, “恐年岁之不吾与”的“吾与”指等待我,两者句式相同。
B. 以,相当于连词“而” ,表并列。与“忽魂悸以魄动”中的“以”词义不同。
C. 封建,指一种分邦建国的政治制度,与现在所说的“封建专制”并不一样。
D. 悛,指改、悔改。悛的这个意思还见于成语“怙恶不悛”和“革面悛心” 。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王聚集天下的读书人,为他们修建学校,使他们深刻理解礼乐。为了应对他们学了却不懂,懂了却不行动的情况,又设“政”加以管理。
B. 王安石认为,君主对于学有所成的士人,要加以委任:对于道高德重的,不仅要任用,还要屈尊下问:对于犯错不改的,则要处以刑罚。
C. 苏轼对“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的理解与王安石不同。他认为舜整句话都在讲如何对待有错误的士人,若有罪之士改过,则可进用。
6 / 28 : .
D. 东汉士子积极论政,能言善辩,三公九卿及以下官员都改变了志向节操礼遇他们。三府的征召,也常常出自这些士人之口。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抵禁而不悔者,亦将有以善其心,又况乎学问之人?
(2)王者不作,而士自以私意行之于下,其祸败固宜。
14. 苏轼认为政治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仙姥 【注】来时
〔宋代〕姜夔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
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
神奇处,君试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又
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
【注】仙姥:神仙妇女。
15. 下列对这首词 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满江红》这个词牌,原调用仄韵,多押入声字,声情激越豪壮;然而此词改为平韵,声情顿变,读之只觉从容和缓、婉约清空。

最近更新

2024年德阳科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 57页

2024年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倾向性考.. 57页

2024年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 56页

2024年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必.. 55页

2024年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必刷.. 57页

2024年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必.. 55页

2024年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 56页

2024年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 57页

2024年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单招职业适应性考.. 58页

2024年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 55页

2024年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 54页

融合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二零二五医生述职PPT动.. 22页

音乐教师工作总结汇编9篇 17页

采购员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集锦14篇 23页

财务总监个人工作总结12篇 25页

行政办公室工作总结15篇 35页

精选消防安全演讲稿5篇 8页

第一天军训心得100字4篇通用 4页

班主任年度考核个人总结(通用6篇) 14页

有关中学生安全教育的演讲稿范本5篇 9页

暑假开学典礼政教主任讲话稿5篇通用 7页

教师节大会演讲稿大全5篇 8页

护士长个人年度工作总结3篇 7页

为纪念建党周年红歌会策划书 8页

幼儿园教师师德考核的工作总结(通用5篇) 11页

工厂员工个人工作总结范文13篇 21页

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汇总10篇 24页

小学健康教育工作总结15篇 33页

实用的幼儿个人工作总结汇编7篇 21页

学生军训总结发言稿模板5篇 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