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服务2018年终工作总结与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材料汇编.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服务2018年终工作总结与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材料汇编.doc

上传人:kuailonggua 2025/5/19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服务2018年终工作总结与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材料汇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服务2018年终工作总结与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材料汇编 】是由【kuailonggu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服务2018年终工作总结与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材料汇编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服务2018年终工作总结与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材料汇编
服务2018年终工作总结
总结过去,即是对自已过去一年的工作做个回顾,总结、审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吸取经验,发扬优点,更好的做好下一年的工作。现将20x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重视理论学习,坚定政治信念,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能够针对自身工作特点,学习有关文件、报告和辅导材料,通过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
二、工作方面: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做到腿勤、口勤,笔勤,协助领导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作为单位,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单位的整体形象。因为是服务部门,每天都会接触形形色色的群众,对待他们,我始终遵循一个原则“一张笑脸相迎,一个满意答复”,每次看着群众满意而归,作为工作人员的我,心里总会有小小的成就感。不是有句歌唱的好吗?“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小我之后要成就大我,“群众满意”,我们的价值也就得到了体现。及时了解单位发生的事情,及时向领导汇报,努力做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在实际工作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把工作和创新结合起来,拓宽思路,努力适应新形势下对本职工作的要求,通过近段时间的学有了明显的提高,工作逐步走向正轨,我会更加倍努力工作,也许会有一些的辛苦,但人不常说吗?辛苦是一种磨炼,何况是我们大家一起同甘共苦,在辛苦中,才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在辛苦中,才会充实的体现着自己人生。

三、生活方面:
个人生活意识在逐步走向正轨,摆脱旧阴影下的本位主义思想。摆脱感情困扰,重新塑造以一个全新的自我。
四、存在不足:
一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够,虽有一定的进步,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继续下功夫。二是工作中不够大胆,创新理论不强。三是感情纠葛很大,需要正视自己的情感纠葛。
为了把xx年工作做的更出色,制定工作学习目标,加强个人修养、理论学,并适应新形势下本职工作的要求,扬长避短,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迎接新的挑战。取长补短,向其他同志相互交流好的工作和情感经验,争取XX年的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材料
一、苏锡常宁四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服务业规模大,比重高。20*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1970亿元、1547亿元、695亿元和1584亿元,%、%、37%、%。
2、服务业发展层次高,效益好。20*年,*市以科技研发、信息及服务外包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实现服务业税收收入353亿元,%;*市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3%以上,,%;*市实现服务业税收收入98亿元,%。
3、服务业投入力度大,开放程度高。四市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服务业的同时,连年举办服务业项目国际招商活动,努力扩大服务业投资规模。20*年,*%,。*市服务业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7%,。*%,。
4、集聚化、园区化发展格局初步显现。四市高起点、大手笔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市按照“五个一批”服务业推进计划,规划和认定建设3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已初步完成整体规划布局。*市按照集聚发展、有序发展的规划思路,分层次地展开布局,全力推进“三港”、“三沿”、“五大集群市场”、“九大集聚区”以及“十五个特色街区”的建设,从根本上提升服务业的集聚功能。*和*也都着眼全局,突出重点,打造现代物流、科技信息、创意设计、动漫产业、批发市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大增强了城市服务业发展的龙头地位和辐射带动能力。

5、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特征突出。四市依托制造业发达优势,着力推动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市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构筑与产业链有机衔接、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他们规划建设的国家级工业设计园,,入驻各类设计研发企业200多家,已成为辐射长三角和华东地区的设计中心园和设计集散地。*市投资15亿元,分四期建设了*国际科技园,注册企业538家,实际入驻企业230家,已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服务外包基地、软件工厂、创意产业集聚地。
二、苏锡常宁四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1、思想解放程度高,创新意识强。近几年来,四市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发展理念的突破带动发展战略的转换。20*年提出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发展理念的突破,带动了发展战略和指导思想的调整,对引领全局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目标定位准,发展思路清。四市十分注重研究制定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各主要行业发展子规划,坚持城市空间布局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加大规划导向力度。*市提出“建设苏锡常都市圈服务业发展高地,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创意设计中心、旅游度假休闲中心、职教培训中心”的发展目标。*市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提出服务业总量倍增计划及建设物流商贸中心、休闲度假胜地、职业教育及动漫基地的发展目标。*市也提出建设区域商贸、旅游会展、物流、金融、信息服务“五大中心”的发展目标。

3、机遇意识强,重点把握准。四市不断强化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意识,以现代与高端服务业为主攻方向,抢占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动权与制高点。*市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以创意设计、现代物流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市瞄准创意设计、工商设计、软件研发和法律、会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领域,把服务外包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了一批具有的软件产品开发基地、出口基地和人才培训基地。
4、重视程度高,政策措施实。四市不仅成立了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而且各级都建立了服务业工作机构。*市自20*年以来每年召开服务业发展大会,连续出台一系列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意见。*、*在会议发动、政策推动的同时,还通过举办论坛、会展、恳谈等多种方式举办服务业活动,进行服务业专题招商。*市开展了服务业企业“创星争先、做强做大”活动。*市去年还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城市服务业大会。
三、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1、抓领导促扶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监督考核,充分调动起各方面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健全工作机构,落实工作职责,加强各方沟通,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服务业工作格局。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服务业绩效考核办法,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2、抓规划促布局。充分发挥好规划的导向作用,高度重视规划编制研究工作,根据“十一五”总体规划制定或完善服务业重点行业专题规划,把产业规划和空间规划结合起来,落实到功能区和重点项目,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方向,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研究制定规划编制实施办法,重点组织开展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将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纳入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与工业开发区的发展相衔接,统一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集聚区发展目标、建设规划、发展特色及功能定位。研究制订各类集聚区专项规划,有序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快速健康发展。

3、抓新兴促传统。进一步强化旅游业龙头地位,下大力气抓好泰山景区这一个龙头和泰城城区休闲、旅游度假区等八大板块的开发与提升,着力把“大泰山旅游圈”建设成海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突出抓好现代物流业、科技信息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完善泰山物流中心,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泰安科技创业园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规范发展房地产业,促进批零贸易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等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
4、抓项目促投入。建立服务业重大项目调度管理制度,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实行重大项目领导包保责任制。加快建设宝龙城市广场、泰山物流中心等在建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中信旅游、*顺天数码城等项目进程,促其尽快落地建设。加大项目策划、筛选力度,调整充实服务业项目库。大力拓宽投融资渠道,搞活投融资机制。足额落实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加快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投融资格局。
5、抓重点促突破。实施服务业载体建设“1030工程”,抓好10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和30家市级服务业重点企业的典型培育,促进服务业载体建设的重点突破。把服务业集聚区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与工业开发区的发展相衔接,成片规划、整体开发,按项目、分区域逐步实施,形成整体效应,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建设一批信息平台、技术平台等集聚区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入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带动战略,对重点企业实行动态管理,集中培育、重点扶持,促其快速做大做强。

6、抓活动促发展。进一步强化舆论宣传,开展专题招商、组织人才培训、举办高层论坛等,促进服务业跨跃式发展。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形成在全社会广泛重视、参与、发展服务业的新局面。树立“人才兴业”思想,加快培养、引进和使用服务业人才。举办“泰安市服务业发展论坛”,邀请高层次领导专家研究探讨服务业发展运作机制、产业培育和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