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 】是由【知识徜徉土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
序言
在日常医疗实践中,尤其是在ICU,血管内置管是不可或缺处置伎俩。伴随医学发展,对导管技术要求日益提升,单纯外周静脉导管和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各种形式导管应运而生,成为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安全输液及静脉营养支持主要路径。然而,随之产生导管相关并发症,包含机械损伤、感染、血栓形成等也日益突出,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病死率,而且加重医疗负担。所以,为提升患者治愈率及降低医疗成本,采取有效办法降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就显得更为必要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
2/89
一、血管内导管类型
依据置入血管类型分为周围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动脉导管;依据留置时间分为暂时或短期导管、长久导管;依据穿刺部位分为周围静脉导管、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锁骨下静脉导管、股静脉导管、颈内静脉导管;依据导管是否存在皮下隧道分为皮下隧道式导管和非皮下隧道式导管;依据导管长度分为长导管、中长导管和短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
3/89
二、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概念
1.出口部位感染:指出口部位2 cm内红斑、硬结和(或)触痛;或导管出口部位渗出物培养出微生物,可伴有其它感染征象和症状,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2.隧道感染:指导管出口部位,沿导管隧道触痛、红斑和(或)大于2 cm硬结,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3.皮下囊感染:指完全植入血管内装置皮下囊内有感染性积液;常有表面皮肤组织触痛、红斑和/或硬结;自发破裂或引流,或表面皮肤坏死。可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4.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指留置血管内装置患者出现菌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最少一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临床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它明确血行感染源。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
4/89
在明确血管内CRBSI时应注意区分感染是直接源于导管还是因其它感染部位造成血行感染,因为有些菌血症造成BSIs(catheter-associated BSIs)是继发于手术切口感染、腹腔内感染、院内取得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故导管相关血行感染仅限于导管感染造成血行感染,能够排除其它部位感染,且导管尖端培养与血培养为同一致病菌。但当前临床实际过程中二者较难区分。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
5/89
三、流行病学
:各种类型导管血行感染发生率不一样,以千导管留置日统计,为(~)/1000导管日。发生血行感染率较高分别为切开留置周围静脉导管及带钢针周围静脉导管,而经皮下置入静脉输液港及中长周围静脉导管感染率较低;以导管感染发生百分率来计算,长久留置隧道式带套囊透析导管发生感染率最高,周围静脉留置针发生感染率最低。CRBSI不但与导管类型相关,还与医院规模,置管位置及导管留置时间相关。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
6/89
革兰阳性菌是最主要病原体。常见致病菌有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主要是因为皮肤污染引发,约占CRBSI30%。金黄色葡萄球菌曾是CRBSI最常见病原菌,%,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发生率也在增加。其它致病菌有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放射性土壤杆菌也有报道。绿脓杆菌和阴沟杆菌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比较多见。伴随广谱抗生素应用日趋广泛,真菌在院内血行感染中百分比越来越高。白色念珠菌是常见病原体,%。长久接收全肠外营养患者,念珠菌感染机会也会增多,在骨髓移植患者中可到达11%。免疫低下患者,尤其是器官移植后接收免疫抑制剂治疗者,还可发生曲霉菌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
7/89
微生物引发导管感染方式有以下三种:(1)皮肤表面细菌在穿刺时或之后,经过皮下致导管皮内段至导管尖端细菌定植,随即引发局部或全身感染;(2)另一感染灶微生物经过血行播散到导管,在导管上黏附定植,引发CRBSI;(3)微生物污染导管接头和内腔,造成管腔内细菌繁殖,引发感染。其中,前两种属于腔外路径,第三种为腔内路径。在短期留置(小于1周)导管如周围静脉导管、动脉导管和无套囊非隧道式导管中经过腔外路径感染最为常见;在长久留置(大于1周)导管如带袖套式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皮下输液港和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中,腔内定植为主要机制。致病微生物附着在发病过程中也起着主要作用。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
8/89
影响导管感染原因很多,有时可有几个原因同时存在,如宿主原因、导管位置及微生物与导管相互作用。导管材料影响微生物黏附功效。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对聚氯乙烯、聚乙烯或硅胶导管亲和力高。聚乙烯导管表面不规则,有利于血小板黏附形成纤维蛋白鞘,从而造成CRBSI率上升。聚氨基甲酸乙酯导管表面相对光滑,短期使用(24~48 h)不会引发炎症反应。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
9/89
:病原菌种类与病死率有一定相关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致CRBSI死亡率较低,%。真菌所致导管相关感染死亡率国内外尚无统计数据。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
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