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中国光伏行业研究报告 】是由【PIKAQI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光伏行业研究报告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国光伏行业争论
獃子
一、光伏发电行业介绍
太阳能能源是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 〔主要是太阳能〕 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局部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太阳能的利用有被动式利用 〔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类方式。
光伏发电〔Photovoltaic, PV〕是指利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太阳能电池在吸取太后产生光伏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光热发电技术,又称聚光光热发电〔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CSP〕,是一种利用阵列反射镜将太能聚拢起来产生高温热能,加热工作介质,驱动汽轮发电机发电的方式。依据聚热方式的不同通常可分为抛物面槽式、碟式和塔式。西班牙、以色列、德国都建有多个太阳能光热发电站,积存了肯定的商业化运行阅历 。
目前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位于美国加州的布莱斯(Blythe)太阳能发电工程就选用了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该工程由德国Solar Millennium和雪佛龙公司旗下的Chevron Energy Solutions 共同开发,4 组 250WM〔兆瓦〕的独立发电单元构成了了高达1000MW〔1GW〕 的设计发电量。工程总造价估量将超过 60 亿美元,其中第一组发电单元将于 2025 年投入运行。
1 / 18
无独有偶,i 美股 2025 年 10 月底查询美国加州政府公布的相关信息时觉察,该州近期批准的大型太阳能工程全部使用的是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按加州政府的定义,“大型太阳能工程”是指装机容量大于 50MW 的太阳能发电工程〕。
图为承受塔式光热发电技术的太阳能发电站 〔图片来源:美国加州能源委员会〕
固然,不行否认的是,在这四项常见的太阳能技术中,光伏发电技术的进展、应用与 产业规模都是首屈一指的。全部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太阳能企业也都从事的是光伏发电产品的制造。以至于很多人将太阳能技术就简洁地理解为光伏发电技术。
光伏发电技术由于其商业化程度高、产业规模大、上市公司多成为了太阳能技术的一 个典型代表,倍受市场关注。以光热发电技术为例,虽然承受该技术的太阳能发电站占地面 积广,并不适合在城市应用,但它规模本钱低廉,光照缺乏时还可以通过储热发电以实现供 电的持续稳定,特别适合在强光照的荒漠地区进展大规模并网发电。我国的、、,欧洲的西班牙,还有非洲和澳大利亚都有很多光照充分的荒漠、戈壁地区,特别适合应用光热发电技 术。
二、光伏发电与晶硅电池技术
至于光伏发电技术,它可以大致分为晶硅电池技术和薄膜电池技术两大类。目前已经 进展产业化大规模生产的薄膜电池主要有三种:非晶硅薄膜电池、碲化镉〔 CdTe〕薄膜电池、铜铟镓硒〔CIGS〕薄膜电池。其中,非晶硅薄膜电池,又称为硅基薄膜电池,主要以 非晶硅〔a-Si,无定形硅〕作为感光材料,具有耗硅量低、生产本钱低、弱光响应好、高温特性好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寿命短、稳定性差、光电转化率低等缺乏。碲化镉薄膜电池和铜铟镓硒薄膜电池同属于多元化合物薄膜电池,它们的光电转换率明显高于非晶硅薄膜电
2 / 18
池。全球市值最大的太阳能上市公司美国第一太阳能〔First Solar〕就是碲化镉薄膜电池技术的典型代表。2025 年第一太阳能的薄膜电池生产量到达 ,在全球光伏电池生产商中排名首位。%,生产本钱则降至 84 美分/瓦。尽管较之多晶硅光伏电池,碲化镉薄膜电池的光电转化率还明显偏低,但其材料消耗量、生产本钱、制造能耗和平均售价都比前者低出很多。第一太阳能在生产本钱和产品毛利率上明显优于承受晶硅电池技术的生产厂商。
显而易见的是,晶硅电池技术在光伏发电领域是占据着确定优势的主流技术。据国际 太阳能询问机构 Solarbuzz 统计,2025 %。基于晶硅技术的光伏产品制造产业链大致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三个局部。其中, 将石英砂熔解、提炼和纯化,生产出太阳能级晶硅原料的环节是产业链上游;铸造硅锭、切割硅片、制造光伏电池片、封装光伏组件是产业链中游;产业链的下游则是按客户的需求进 行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安装与集成。
3 / 18
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全部从事的是与晶硅技术相关的光伏产品生产,而且大多 数企业的业务重心主要是集中在光伏产品制造产业链的中游,即由硅锭、硅片、光伏电池到 光伏组件的生产环节。争论薄膜电池技术出身的施正荣博士也曾率领尚德在硅基薄膜光伏组件的生产上进展过尝试,但最终由于进展状况远不如预期,而在2025 年其次季度将相关工程完全终止。
三、中国光伏行业的现状
“两头在外”成为行业显著特征
始终以来,很多人将光伏产品制造视作中国为数不多的能与世界同步的高科技产业。2025 年全世界有超过 55%的光伏产品由中国企业制造。然而,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存在着隐忧。长期以来我国光伏行业形成了“两头在外”的进展模式,即晶硅原材料的供给主要由海 外掌握,光伏产品的终端市场也主要由海外供给。甚至可以说是“三头在外”,中国光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也在海外。由此可见,我国光伏行业的对外依存度还相当高。
虽然我国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已广泛承受世界主流的改进西门子法制备太阳能级多晶 硅,但在具体工艺流程上与世界一流水平还有格外大的差距。普遍存在能耗大、规模小、本钱高、闭环性差等问题,从而导致国产多晶硅总体上较进口多晶硅质量更差、价格更贵。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在常年生产电子级多晶硅的过程中积存了丰富的阅历和强 大的实力,在技术和产品上处于双重垄断地位。据中国证券报报道,2025 年 11 月我国进口6153 吨多晶硅,同比上升 %,环比上升 45% ,同时还刷了 2025 年 9 月进口 4757 吨的单月最高记录;2025 年前 11 个月我国累计进口 万吨多晶硅,估量全年进口量将到达 万吨左右。这意味着 2025 年国消费的多晶硅中仍有超过 50%的数量需要依靠进口, 较之 2025 年的状况并未有任何改善。
4 / 18
另一方面,我们在光伏产品的销售上也严峻依靠海外市场。在中国生产完成后的光伏 产品〔主要是光伏组件〕绝大局部都销往了国外,尤其是德国与其所在的欧洲市场。以中国光伏行业的“巨头”英利绿色能源、尚德和天合光能为例,来自德国市场的销售额在英利绿色能源总营收中的占比高达 %;虽然天合光能对德国市场的依靠相对较低〔%〕, %。
产能增速格外快 产量达世界第一
虽然应用光伏技术的历史已经有几十年,但是商业化光伏发电市场的形成与显著增长只是发生在刚刚过去的几年。Solarbuzz 公布的资料显示,全球光伏市场〔按交付使用的总装机容量〕在过去五年实现了复合年增长率 45%的高成长。2025 年时全球光伏发电的总装机容量仅为 1460MW,到 2025 年这个数字就已经增长到 6430MW。
5 / 18
在中国,光伏产品制造更是一个特别靓丽的产业。包括、、在的大批省份将光伏产品制造列为重点进展产业;在不到 5 年的时间里已经有 11 家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完成IPO〔首次公开发行〕。
过去五年中,除2025 年受经济危机影响增速放缓,仅增长了58%以外〔当年世界平均增长率仅为 6%〕,其余各年中国光伏产品产量的增长率均超过了 130%,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45%。目前,中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光伏产品制造国。据路透社2025 年 12 月 28 日报道,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光伏分会主任玉文估量 2025 年中国光伏产品的产量将到达 8GW〔吉瓦〕,占世界生产总量的 50%,居世界首位。
据相关资料显示,2025 ,这将在出货量上超过美国First Solar,使之首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的光伏产品供给商。赛维LDK 也在 2025 年首次成为世界最大的硅片制造商,而晶澳太阳能则是世界最大的光伏电池制造商。
四、在美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
6 / 18
截至 2025 年 12 月,在美国证券市场公开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共有11 家。其中,天合光能、英利绿色能源和尚德分列总市值的前三位,它们的市值分布在 14 亿美元到 19 亿美元之间;中电光伏的市值最低,约为 2 亿美元。尚德于 2025 年 12 月正式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
〔NYSE,下称“纽交所”〕,在 11 家光伏企业中上市时间最早;晶科能源、大全能源则是2025 年才上市的团队成员,它们分别于当年的5 月中旬和10 月初在纽交所挂牌交易。
11 家光伏企业中,有 7 家是在纽交所〔NYSE〕上市,其中包括“市值三巨头”和赛维 LDK、晶澳太阳能、晶科能源等明星企业;余下的4 家则在纳斯达克〔NASDAQ〕上市。需要指出的是昱辉,它在 2025 年 1 月登陆纽交所之前,已于 2025 年 8 月在伦敦证交所AIM 板上市,融资 5000 万美元,曾是唯一一家在纽约和伦敦两地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由于在纽交所交易的股票流淌性更高,不少股东将在AIM 板交易的股票转移到纽交所交易,昱辉于 2025 年 11 月 30 日停顿了在伦敦证交所的股票交易。
格外好玩的是,按2025 年 12 月 6 日的收盘价计算,这 11 家中国光伏企业的市值之和为 亿美元,竟然还比不上美国薄膜电池生产商First Solar 单独一家的总市值 亿美元〔按 2025 年 12 月 6 日的收盘价计算〕。尽管尚德 2025 年的光伏产品出货量已经大幅超过First Solar。
光伏企业的产销格局
近年来,“产业链垂直整合”始终是中国光伏行业里的一个“时尚”。有相当多的企业在这方面进展了实质性的努力:英利绿色能源自建多晶硅生产企业六九硅业;主打光伏电池的晶澳太阳能开头增加光伏组件的产能;出货以硅片为主的昱辉分期建设年产能6000 吨的原生多晶硅工程。
7 / 18
依据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和SEC 文件,i 美股归纳、整理了 11 家中国光伏企业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各拘束光伏产品制造产业链上所占据的位置和主要对外销售的光伏产品种类。以下图中,蓝色局部代表企业生产的光伏产品种类;红色和黄色局部代表企业对外销售的光伏 产品种类,其中红色还进一步表示企业的主打产品,也就是为企业制造主要营收的光伏产品。
8 / 18
在 11 家光伏企业中,英利绿色能源的“战线”拉得最长,横跨整个产业链。为此,英利在生产基地挂出了“全球最完整产业链企业”的标语。晶澳太阳能和中电光伏的产业链最
9 / 18
短,集中在光伏电池制造和光伏组件封装两大环节。但状况有所不同的是,晶澳太阳能的母公司晶龙集团具备较强的晶体硅、硅锭与硅片生产力量,而且太阳能级单晶硅的产量已经连续 7 年居世界第一,与晶澳太阳能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互补关系。
“市值三巨头”中,尚德的产业链最短而且集中在产品制造的下游,由此也带来了比较明显的弊端。在硅材料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尚德2025 年其次、第三季度的毛利率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作为一家硅片供给商,赛维LDK 的产业链布置也比较完整。一方面,在马洪和下村两地分别建有设计年产能 15000 吨和 3000 吨的多晶硅生产基地;另一方面,正在乐观挺进光伏产品制造的上游环节,于 2025 年 8 月在增设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生产基地。昱辉的产销构造和赛维LDK 根本全都。2025 年第三季度,二者的光伏组件出货量也根本相当。但是在主打产品硅片的产销量上,昱辉较赛维LDK 存在明显差距。
林洋能源的产销构造则与天合光能根本全都,两家企业对外供给的产品都是以光伏组件为主。天合光能 2025 年第三季度的出货量较林洋能源高出约30%。晶科能源的产业链比较完整,对外供给的产品有硅片、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并以光伏组件为主。阿特斯太阳能也是以光伏组件为主打产品,并初步涉足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与安装。参与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安装和整合业务的还有尚德和英利绿色能源,不过三家公司来自这方面业务的营收占比都还格外低。以阿特斯太阳能为例,2025 年第三季度来自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安装业务的营收仅占总营收的 %。
大全能源是一家典型的太阳能级多晶硅材料供给商,2025 年第三季度其多晶硅的销量到达 973 吨,%。其余 %和 %的总营收分别来自光伏组件和硅片的销售。近来,大全能源也开头全面进入光伏产品制造的下游环节。它在 2025 年 9 月提交的IPO 招股书中估量,公司将于 2025 年 3 月形成年产 200MW 光伏组件的生产力量,并于同年 11 月形成年产 250MW 硅片的产能。
光伏企业的净营收与出货量
10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