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主生产计划有关数值的计算-MPS的编制过程信院作业.doc

格式:doc   大小:269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主生产计划有关数值的计算-MPS的编制过程信院作业.doc

上传人:海洋里徜徉知识 2025/5/20 文件大小:2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主生产计划有关数值的计算-MPS的编制过程信院作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主生产计划有关数值的计算-MPS的编制过程信院作业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主生产计划有关数值的计算-MPS的编制过程信院作业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MPS的编制过程
 MPS的编制过程
MPS的编制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反复、动态调整的过程。第一,MPS通过RCCP之后,才可以作为可行的MPS。假如某个MPS方案不能通过RCCP的平衡,该MPS必须进行修改。第二,当接受到没有预测到的新的客户订单时,需重新排定MPS。只有当编制的MPS比较合理时,调整计划的频率才不会太快,否则需要经常进行调整。在ERP系统运营之初,也许几天排一次MPS,系统运营正常后也许一周或几周排一次MPS。MPS的这种编制过程如图3-3所示。
图3-3  编制MPS过程示意图
  MPS的计算过程
在编写MPS过程中,关键是如何得到MPS方案。在MPS方案中,需要依据客户订单、预测等数据计算毛需求量、净需求量、计划产出量、计划投入量和可供销售量等数据。本节介绍MPS的具体计算过程。一方面,介绍MPS计算过程中用到的基本数据的概念;然后介绍MPS的计算流程。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演示整个MPS的计算过程。
基本数量概念
在MPS计算过程中,经常用到9大基本数量的概念。这些数量概念分别是:预测量、订单量、毛需求量、计划接受量、预计可用库存量(PAB)、净需求量、计划产出量、计划投入量和可供销售量(ATP)。
预测量是公司生产计划部门根据公司的经营计划或销售计划,采用合适的预测方法预测的最终产品项目将要生产的数量。
订单量是公司已经明确得到的、将要为客户提供的最终产品的数量,是公司明确的生产目的。
预测量和订单量是公司组织生产管理活动的核心目的。在不同类型的公司中,预测量和订单量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毛需求量(gross requirement)是根据预测量和订单量计算得到的初步需求量。可以根据表3-8的数据计算毛需求量。毛需求量的计算与时区的拟定、公司的生产政策有关。在MPS中,毛需求量是除了预测量和订单量之外的其他量的计算基础。
计划接受量(scheduled receipts)是指正在执行的订单量。在制定MPS计划时,往往把制定计划日期之前的已经发出的、将要在本计划期内到达的订单数量作为计划接受量来解决。假如希望手工修改MPS,也可以把手工添加的接受量作为计划接受量解决。
预计可用库存量(projected available balance,PAB)是指现有库存中扣除了预留给其他用途的已分派量之后,可以用于需求计算的那部分库存量。PAB的计算公式如下:
PAB=前一时段末的PAB+本时段计划接受量-本时段毛需求量+本时段计划产出量
在PAB的计算公式中,假如前3项的计算结果是负值,表达假如不为库存补充,将会出现缺料。因此需要借助第4项,即本时段计划产出量,用于库存的补充。
净需求量(net requirement,NR)是根据毛需求量、安全库存量、本期计划产出量和期初结余计算得到的数量。净需求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净需求量=本时段毛需求量-前一时段末的PAB-本时段的计划接受量+安全库存量
计划产出量(planned order receipts)是指在计算PAB时,假如出现负值,表达需求不能被满足,需要根据批量政策计算得到的供应数量。计划产出量只是一个计算过程中的数据,并不是真正的计划投入数据。
计划投入量(planned order releases)是根据计划产出量、提前期等数据计算得到的计划投入数量。
可供销售量(available to promise,ATP)是指销售部门可以销售的产品数量。ATP的计算公式如下:
ATP=本时段计划产出量+本时段计划接受量-下一次出现计划产出量之前各时段订单量之和
MPS的计算过程
MPS的具体计算过程如图3-4所示。在该计算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拟定系统设立的内容。系统设立涉及整个MPS计算需要的数据环境。例如,需要明确编制MPS的日期,划分时段、时区,拟定需求时界、计划时界、生产批量、批量增量、安全库存量和提前期等。
图3-4  计算MPS过程示意图
系统设立之后,可以计算毛需求量。计算毛需求量的基础数据是预测量和订单量。如何根据预测量和订单量得到毛需求量,取决于公司的类型、时区和生产政策。例如,可以制定这样的政策:在时区1,毛需求量等于订单量;在时区2,毛需求量等于订单量和预测量中的较大者;在时区3,毛需求量等于预测量。
计算计划接受量需要确认在编制计划日期之前已经下达的订单数量。在ERP系统中可以由系统自动确认。
计算当期PAB往往也是当前数据的一种确认。当期PAB是指编制计划日期时可用的库存量。
接着逐个时段进行计算。计算本时段PAB初值表达,在一个时段中,PAB有两个值,一个是PAB初值,一个是PAB值。这是由于在计算PAB值时,假如计算结果是负值,需要借助计划产出量进行调整。
计算本时段的净需求量。假如PAB初值大于或等于安全库存量,表达不需要补充,因此净需求量为0;假如PAB初值小于安全库存量,则需要补充库存,这时净需求量为安全库存量减去PAB初值。
假如净需求量为0,表达不需要补充物料,因此,PAB等于PAB初值。假如净需求量不为0,则需要计算计划产出量。
计算计划产出量需要依据公司的批量政策。计划产出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计划产出量=N 生产批量
N 生产批量≥净需求量 (N-1)  生产批量
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计算计划产出量之后,需要计算PAB值。这时,计算PAB值要考虑计划产出量的影响。计算PAB值之后,需要判断计划期中的各个时段是否已所有计算完毕。假如没有所有计算完毕,需要计算下一个时段的数据。
计划期循环完毕之后,可以计算计划投入量和可供销售量。
一个MPS示例
本节通过一个具体的示例来介绍MPS的计算过程。假设将要编写自行车ZXCA-F的MPS,编写MPS的日期是2023年6月1日,现有库存量为120,安全库存量为20,生产批量为160,批量增量为160,提前期是1个时段。
第一步,计算毛需求量。
在需求时区,毛需求量等于订单量。
在计划时区,毛需求量等于预测量和订单量中的较大值。
在预测时区,毛需求量等于预测量。毛需求量的计算结果MPS横式报表所示。
MPS横式报表
时区
当期
需 求 时 区
计 划 时 区
预 测 时 区
时段
1
2
3
4
5
6
7
8
9
10
预测量
 
70
70
70
70
70
80
80
80
80
80
订单量
 
100
90
80
60
70
90
50
100
90
70
毛需求量
 
100
90
80
70
70
90
80
80
80
80
PAB初值
120
20
-70
10
100
30
-60
20
-60
20
-60
净需求量
 
 
90
10
 
 
80
 
80
 
80
计划产出量
 
 
160
160
 
 
160
 
160
 
160
PAB
 
20
90
170
100
30
100
20
100
20
100
计划投入量
 
160
160
 
 
160
 
160
 
160
 
ATP
 
20
70
-50
 
 
20
 
-30
 
90
第二步,计算第1时段数据。
PAB初值=上期末预计可用库存量+计划接受量-毛需求量
PAB初值=120+0-100=20=安全库存量
当PAB初值>=安全库存,净需求=0 。
净需求量=0
计划产出量=0
PAB初值=上期末预计可用库存量+计划接受量-毛需求量
PAB=1200+0-100=20
ATP=本时段计划产出量+本时段计划接受量-下一次出现计划产出量之前各时段订单量之和
ATP=0+20-0=20 160+
第三步,计算第2时段数据。
PAB初值=上期末预计可用库存量+计划接受量-毛需求量
PAB初值=20+0-90= -70<20
当PAB初值<安全库存,净需求=安全库存-PAB初值
净需求量=20-(-70)=90
计划产出量=1 160=160
PAB初值=上期末预计可用库存量+计划接受量-毛需求量
PAB=20+160-90=90
ATP=本时段计划产出量+本时段计划接受量-下一次出现计划产出量之前各时段订单量之和
ATP=160+0-90=70
第四步,计算第3时段数据。
PAB初值=上期末预计可用库存量+计划接受量-毛需求量
PAB初值=-70+160-80=10<20
当PAB初值<安全库存,净需求=安全库存-PAB初值
净需求量=20-10=10
计划产出量=1 160=160
PAB初值=上期末预计可用库存量+计划接受量-毛需求量
PAB=90+160-80=170
ATP=本时段计划产出量+本时段计划接受量-下一次出现计划产出量之前各时段订单量之和
ATP=160+0-80-60-70=-50
第五步,计算第4时段数据。
PAB初值=上期末预计可用库存量+计划接受量-毛需求量
PAB初值=10+160-70=100>20
当PAB初值>=安全库存,净需求=0。
计划产出量=0
PAB初值=上期末预计可用库存量+计划接受量-毛需求量
PAB=170+0-70=100
ATP=本时段计划产出量+本时段计划接受量-下一次出现计划产出量之前各时段订单量之和
ATP=0+0-0=0
第六步,计算第5时段数据。
PAB初值=上期末预计可用库存量+计划接受量-毛需求量
PAB初值=100+0-70=30>20
当PAB初值>=安全库存,净需求=0。
计划产出量=0
PAB初值=上期末预计可用库存量+计划接受量-毛需求量
PAB=100+0-70=30
ATP=本时段计划产出量+本时段计划接受量-下一次出现计划产出量之前各时段订单量之和
ATP=0+0-0=0
第七步,计算第6时段数据。
PAB初值=上期末预计可用库存量+计划接受量-毛需求量
PAB初值=30+0-90=-60<20
当PAB初值<安全库存,净需求=安全库存-PAB初值
净需求量=20-(-60)=80
计划产出量=1 160=160
PAB初值=上期末预计可用库存量+计划接受量-毛需求量
PAB=30+160-90=100
ATP=本时段计划产出量+本时段计划接受量-下一次出现计划产出量之前各时段订单量之和
ATP=160+0-90-50=20
第八步,计算第7时段数据。
PAB初值=上期末预计可用库存量+计划接受量-毛需求量
PAB初值=-60+160-80=20=安全库存量
当PAB初值>=安全库存,净需求=0 。
净需求量=0
计划产出量=0
PAB初值=上期末预计可用库存量+计划接受量-毛需求量
PAB=100+0-80=20
ATP=本时段计划产出量+本时段计划接受量-下一次出现计划产出量之前各时段订单量之和
ATP=0+0-0=0
第九步,计算第8时段数据。
PAB初值=上期末预计可用库存量+计划接受量-毛需求量
PAB初值=20+0-80=-60<20
当PAB初值<安全库存,净需求=安全库存-PAB初值
净需求量=20-(-60)=80
计划产出量=1 160=160
PAB初值=上期末预计可用库存量+计划接受量-毛需求量
PAB=20+160-80=100
ATP=本时段计划产出量+本时段计划接受量-下一次出现计划产出量之前各时段订单量之和
ATP=160+0-100-90=-30
第十步,计算第9时段数据。
PAB初值=上期末预计可用库存量+计划接受量-毛需求量
PAB初值=-60+160-80=20=安全库存量
当PAB初值>=安全库存,净需求=0 。
净需求量=0
计划产出量=0
PAB初值=上期末预计可用库存量+计划接受量-毛需求量
PAB=100+0-8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