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5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30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5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docx

上传人:送你一朵小红花 2025/5/20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5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5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是由【送你一朵小红花】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5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基础知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矗立(chù) 亢奋(kàng) 不知所措(cuò)
B.妩媚(fǔ) 彗星(huì) 草长莺飞(yīng)
C.磅礴(bó) 砂砾(lì) 接踵而至(zhǒng)
D.闭塞(sè) 翡翠(fěi) 挑拨离间(jiàn)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淡黑的起浮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B.在这般情景下,古代奥林匹克主义的绚丽梦想在阿尔弗斯河的两岸诞生了。
C.我穿过小桥,经过一座院子,发现白须捶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D.秋天北雁南飞,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在途的寒冬。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端午节期间,各种精彩的庆祝活动纷至沓来:新津南河上,一艘艘龙舟在风口浪尖上展开角逐,尽显奋发向上的力与美,令观众叹为观止;无人机表演中,芙蓉花花、端午祝福等图案和字样都历历在目。
A.纷至沓来 B.风口浪尖 C.叹为观止 D.历历在目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智能共享图书柜,不仅是借阅和归还图书的工具,更是现代生活方式的体现。
B.随着嫦娥六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人类航天器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之旅。
C.学校开展的多种安全教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
D.“撞击说”认为,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犬牙差互 差:不齐 B.凄神寒骨 凄:凄凉
C.悄怆幽邃 邃:深 D.不以千里称也 称:著称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潭西南而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B.不可知其源 其正色邪
C.奴隶人之手 水陆草木之花
D.骈死于槽枥之间 鹏之徙于南冥也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A.因为这里的环境太清爽,不可以长久停留,于是在小石潭做下记号后离开了。
B.因为这里的环境太清爽,不可以长久居住,于是记录下游览经历后就离开了。
C.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长久居住,于是在小石潭做下记号后离开了。
D.肉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长久停留,于是记录下游览经历后就离开了。
8.下列内容属于两则选文都写到的一项是(  )
A.寂寥的环境 B.远大的理想 C.新颖的观点 D.悲伤的情感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二则》)
②   ,如三月兮。(《诗经•子衿》)
③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请写出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后四句或陆游《卜算子•咏梅》的前四句,在下面写出题目再按要求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①细叶、沉香、苍食、月白……以歌舞演绎中国传统颜色的节目《满庭芳•国色》一经亮相便惊艳世人,原来我们的“中国色”竟如此有魅力。
②“细叶”是春天树上嫩叶的颜色,黄而带青;“沉香”是树皮的颜色,褐中偏灰;“暮山紫”是夕阳薄雾笼罩远山所现紫色,“天青色”是雨后云彩缝隙里露出的浅碧。中国传统制色,历来奉行“取法自然”,即从山川日月、草木虫鱼中观察提取色彩,具有自然之美。
③西方色彩体系基于物理学研究,认为色相、纯度和明度决定了色彩的呈现效果,故而多以“红”“纯红”“浅红”来区分颜色。中国色的名称则更注重写意,《红楼梦》里描述“软烟罗”的色彩:“一样雨过天青色,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地看着,就似烟雾一样。”色彩写意中蕴含着一种主观联想的浪漫,使得中国色的名称形象且富有诗意。
④“石榴红”“天水碧”“螺子黛”……每一种中国色都是一幅画、一首诗,美不胜收。

①2024年,中国流行色彩学会发布“细叶色”作为年度东方主题色。对色彩了解不多的人,可能会将细叶理解为“浅黄色”,其实它代表的是地道的“中国黄”。
②“黄河”“黄土高原”“黄皮肤”,黄色被视为大地之母,延续着农耕古国的文明。中国色,不仅是色彩,更凝聚着文化内涵。
③我们的祖先建构了青、赤、白、黑、黄五色,分别对应木、火、金、水、土五行,并在其中融入哲学、礼仪等观念,整合出独特的东方色彩学。
④一张命名为“RGB117—142—97”的色卡不能使人产生任何色彩认知,但借由“竹”的意象,这种带着灰调的青色与“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清高产生了关联,竹青色也就蕴涵了君子之雅。
⑤气韵雅致的中国古色,更承载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态度。节目《满庭芳•国色》的爆火出圈,说到底还是离不开中国人日益强大的文化自信。只有发自内心认同中华民族的文明,才能让中国色穿越千年依然魅力独具。
(摘自搜狐网等,有删改)
10.中国色穿越千年依然魅力独具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两文,分点概括。
11.甲、乙两文画线句都提到了“节目《满庭芳•国色》爆火”这一现象,作用有何异同?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说明。
12.如果将甲、乙两文按序组合成一篇新的文章,下面哪一项更适合放在甲、乙两文之间,作为二者的衔接句?请作出选择并结合两文简述理由。
“源”,也要梳理其“变”。
“美”,也要领悟其“神”。
“法”,也要探究其“用”。
选择:   ;理由:   。
五、作文(共60分)
13.作文。
面对墙角的花,有人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也有人说:墙角的花,你昂首仰望时,天地便宽了;还有人说……
“墙角的花”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感受?请联系自己的生活,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描述景象,可以记叙事件,还可以抒发感受,发表见解……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六、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书屋壁
陆游
筑室镜湖滨,于今四十春。
放生鱼自乐,施食鸟常驯。
土润观锄药,灯清论养真。
桃源处处有,不独武陵人。
(选自《陆游诗全集》)
14.这首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结合诗歌内容概括。
15.同写桃源,本诗和陶渊明《桃花源记》写“桃源”的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作答。
七、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①,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来所为、多其病者。
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示人。
(节选自苏轼《答李端叔书》)

今者忽蒙圣恩召还擢用,又除臣弟辙为执政,此二事,皆非大臣本意。闻命悸恐,即日上章,辞免乞郡②。自陈入仕以来进退本末,欲陛下知臣危言危行,独立不回,以犯众怒者。臣若贪得患失,随世俛仰③,改其常度,则陛下亦安所用?臣若守其初心,始终不变,则群小侧目,必无安理。所以反复计虑,莫若求去,耻复与群小计较短长曲直。
(节选自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
【注】①木有瘿:树木上生有赘瘤。石有晕:指石头上有彩色或白色的晕圈。犀有通:犀牛角中间一般是不通的。②乞郡:乞求调往郡县。③俛仰:周旋。
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书与之亦不答 书:书籍
B.除臣弟辙为执政 除:任命
C.陛下知臣危言危行 危:正直
D.臣若贪得患失 患:担忧
1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来所为,多其病者。
②所以反复计虑,莫若求去,耻复与群小计较短长曲直。
18.如果把甲、乙两段选文作为苏轼诗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助读资料,可以印证诗歌中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八、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学校举行名著阅读分享会,请根据要求,帮助甲、乙两位同学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19.甲同学把《经典常谈》作为课文拓展研读的资料,下面是他拟定的研读主题和选择的阅读章节,请选出阅读内容与目的不匹配的两项(  )
A.了解庄子和惠子的交往——诸子第十
B.了解“比”“兴”的手法——《诗经》第四
C.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诗第十二
D.了解周亚夫其人——《史记》《汉书》第九
20.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乙同学准备以“信仰的力量”为主题进行演讲,在他整理的小说情节中,哪一组最符合演讲主题?请结合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第一组:保尔往面包里撒烟末 冬妮娅收留保尔
第二组:保尔在战场上受伤 阿尔焦姆打架
第三组:保尔进行文学创作 谢廖沙参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丰子恺
①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自古以来的人都赞美它,希望它长在人间。诗人,特别是词客,对春爱慕尤深。试翻词选,差不多每一页上都可以找到一个春字。这一半是春这个字的音容所暗示的。“春!”你听,这个音读起来何等铿锵而惺忪可爱!这个字的形状何等齐整妥帖而具足对称的美!这么美的名字所隶属的时节,想起来一定很可爱。
②然而实际上春不是那么可喜的一个时节。我积三十六年之经验,深知暮春以前的春天,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
③梅花带雪开了,说道是漏泄春的消息。但这完全是精神上的春,实际上雨雪霏霏,北风烈烈,与严冬何异?所谓迎春的人,也只是瑟缩地躲在房栊内,战栗地站在屋檐下,望望枯枝一般的梅花罢了!
④再迟个把月吧,就像现在:惊蛰已过,所谓春将半了。我们住在乡间的人,并没有感到快乐,却生受了种种不舒服:寒暑表激烈地升降于2℃至16℃之间。一日之内,乍暖乍寒。暖起来可以想起冰淇淋,寒起来几乎可见天然冰,饱尝了所谓“料峭”的滋味。春将半了,但它并没有给我们一点舒服,只教我们天天愁寒,愁暖,愁风,愁雨。正是“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⑤此外虽有春的美景,但都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这就是所谓“寻春”罢?有的说“春在卖花声里”,有的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但这景象在枯寂的乡村不易见到。即使见到了,肉眼也不易认识。总之,春所带来的美,少而隐;春所带来的不快,多而确。诗人词客似乎也承认这一点,春寒、春困、春愁、春怨,不是诗词中的常谈么?
⑥实际,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到了暮春,冬天的影响方才完全消灭,而一路向暖。寒暑表上的水银爬到“温和”上,正是气候最宜人的时节。就景色上说,春色不须寻找,有广大的绿野青山,慰人心目。古人词云:“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出。”原来山要到春去的时候方才全青,而惹人注目。
⑦我觉得自然景色中,青草与白雪是最伟大的现象。造物者描写“自然”这幅大画图时,对于春红、秋艳,都只是略蘸些胭脂、朱砂,轻描淡写。到了白雪与青草, 。草色青青,连天遍野,尤为和平可亲,大公无私。花木有时被关闭在庭园里,草则到处自生自长,不择贵贱高下。人都以为花是春的作品,其实春工不在花枝,而在于草。看花的能有几人?草则广泛地生长在大地的表面,普遍地受大众的欣赏。这种美景,是早春所见不到的。那时候山野中枯草遍地,满目憔悴之色,看了令人不快。必须到了暮春,枯草尽去,才有真的青山绿野的出现,而天地为之一新。一年好景,无过于此时。自然对人的恩宠,也以此时最为深厚了。
⑧讲求实利的西洋人,向来重视这季节,称之为May(五月)。May这一个字,原是“青春”“盛年”的意思。可知西洋人视一年中的五月,犹如人生中的青年,为最快乐、最幸福、最精彩的时期。这确是名副其实的。但东方人的看法就与他们不同:东方人称这时期为暮春,正是留春、惜春、伤春,而感慨、悲叹、流泪的时候。东方人之乐,在“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这时候实际生活上虽然并不舒服,但默察花柳的萌动,静观天地的回春,在精神上是最愉快的。故西洋的“May”相当于东方人的“春”。这两个字读起来声音都很好听,看起来样子都很美丽。不过May是物质的、实利的,而春是精神的、艺术的。东西方文化的判别,在这里也可窥见。
(选自《四时之美》,有删改)
21.关于春是否可爱,作者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作答。
22.请结合语境,运用拟人手法,将文章第七段空缺处补充完整,并对补写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23.作者已谈了对春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在最后一段写西洋人对May(五月)的看法?请简要分析。
24.本文选自丰子恺先生的《四时之美》,编者将其放入《四时之美》的理由可能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作答。
九、语言运用(共12分)
下面是有关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成都世园会)的相关内容。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25.下面是成都世园会几大园区的介绍,请参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园区看点。
名称
简介
看点
成都园
融入望江楼、浣花溪、芙蓉花等特色元素,充分体现巴蜀园林文秀清幽的风格。
巴蜀园林
德阳园
分为“溯•阳”“追•阳”“拾•阳”三大区,模拟还原文物,尽显古蜀风采。

雅安园
从揭秘“熊猫故乡”展开叙事,以溯源、探秘、相生、共荣为线,展现雅安特色。

攀枝花园
融合生态园林手法,打造以三角梅为主的花卉主题景观,让游客沉浸在花的海洋。

西安园
作为唯一的“古城墙展示区”,西安园采用城墙围合空间的设计,展现古城独特魅力。

26.下面是一位记者向“成都世园会”工作人员咨询此次活动的对话。请结合语境补全空缺处,注意语意准确连贯。
记者:请问,①   ?
工作人员:可以在官方微信小程序购买,也可以通过“成都世园会票务号”或线下旅行社购买。值得注意的是:②   ,日场门票入场截止到17点,夜场门票入场截止到20点。
记者:世园会期间有哪些特色活动呢?
工作人员:③   ,比如插花竞赛、盆景展示、最美花园评选等。此外还有川剧变脸、千年蜀乐、锦城民风体验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园艺之美,更④   。
27.请仿照下面的示例,从第(1)题的五个园区中任选两个,为其写宣传语。注意语意的准确和生动。
:闲观人间烟火,静享乐山生活
: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
选择    ;园宣传语:   
选择    ;园宣传语:   
答案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A
【答案】5.B
6.C
7.D
8.D
9.【答案】教然后知困;一日不见;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后四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陆游《卜算子•咏梅》的前四句: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答案】10.①取法自然,具有自然之美;②注重写意,富有诗意;③凝聚文化内涵;④气韵雅致,承载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态度。
11.甲、乙两文都提到《满庭芳•国色》节目的爆火,相同点是都增强了文章关于中国色魅力的说服力;不同点是甲文以此引出话题并展示中国色的魅力,而乙文则在结尾深化主题,将爆火现象与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联系起来,强化了中国色魅力独具的结论。
12.B;此句承接了甲文对中国色之美的介绍,又引出了乙文对中国色文化内涵和精神意义的探讨,起到了很好的衔接作用。
【答案】14.这首诗描绘了自然和谐的生活画面和闲适自得的精神追求画面。
15.本诗中的“桃源”指诗人生活环境,表达喜爱;而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源”是理想社会,表达向往。
【答案】16.A
17.①我谪居到这里后无事可做,常默默地自我察看反首,回顾三十年以来的所作所为,大多都是这种有病之处。②我反复考虑,不如请求离开,我耻于再与群小计较长短曲直。
18.示例:被贬谪的悲凉和正直坦诚、洁身自好、蔑视流俗、不愿随波逐流的情怀。
【答案】19.A;D
20.第三组最符合演讲主题。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却坚持进行文学创作,以文字为武器继续投身于革命事业,展现了他坚定的革命信仰和顽强的意志。谢廖沙参军同样是出于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在战争年代,他毅然投身到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的战斗中。这种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信仰的力量”。
【答案】21.①初春时节,雨雪霏霏,北风烈烈,与严冬无异,人们在这样的冷春中瑟缩着、战栗着,生活上很不愉快。 ②惊蛰已过,春已过半乍暖乍寒,忽晴忽雨,这样时冷时暖的春直叫人不舒服、叫人愁。 ③暮春之前,春的美景隐约、模糊、难寻,不易见、不易识;早春山野枯草遍地,令人不快。④绿草满地、生机勃勃的暮春能给人以实实在在的快乐。
22.示例:他就毫不吝惜颜料,用刷子蘸了铅粉、藤黄和花青而大块地涂抹,使屋屋皆白,山山皆青。这仿佛是米派山水的点染法,又好像是塞尚风景画的“色的块”,何等泼辣的画风!
赏析:运用了拟人和对比的手法,形象可感地写出了私人庭园里的花木是不自由的,是要献媚于人的,以此在对比中突出草是自由自主地生长的,是能普遍地受并印证了作者“草色青青,连天遍野,尤为和平可亲,大公无私”的春色的说法。
23.作者写西洋人对春的看法,一是用典型事例“来印证自己对春的看法——现实中,暮春的景象最令人快乐。二是借之点明(突出)本文主旨——绿草满地、生机勃勃的暮春能给人以实实在在的快乐,而早春与半春则是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
24.①表达了作者对绿草满地、生机勃勃的暮春能给人以实实在在的快乐的赞美,②早春与半春则是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因此可以编入《四时之美》。
【答案】25.①古蜀风采②雅安特色③花卉景观④古城魅力
26.示例:请问怎样购买“成都世园会”门票;示例:日场和夜场都有入场截止时间;世园会期间的特色活动精彩纷呈;体现了文化之美
27.成都园;登楼观江景,游园赏芙蓉;雅安园;来熊猫故乡,赏雅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