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城市规划赣县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城市规划赣县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江西赣州赣县的调研报告
摘 要:本文通过对江西赣州赣县的相关资料搜集,调查研究其城市概况、城市规划、重要的旅游资源、游览路线等,并对其评价和报告。
关键词:赣县;规划
一、城市概况
  赣县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中部,赣江上游,围绕赣州市区,东经114°42′-115°22′、北纬25°26′-26°17′。总面积2993平方千米。总人口61万人,。全县辖9个镇、10个乡:梅林镇、王母渡镇、沙地镇、江口镇、田村镇、南塘镇、茅店镇、吉埠镇、五云镇、韩坊乡、阳埠乡、大埠乡、长洛乡、大田乡、湖江乡、储潭乡、石芫乡、三溪乡、白鹭乡。共有14个居委会、276个行政村。县政府驻于梅林镇梅林大街5号。如图1-1是赣县的地理位置图和图1-2是赣县县区图。
图1-1 图片来源:
:赣县位置图
如图1—2图片来源:
:赣县县区图
二、城市规划介绍
  (一)性质
赣县的城市性质是赣州中心城区东辅城,是以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应用产业、物流商贸为特色,客家文化底蕴深厚的山水园林城市。
(二)结构
赣县的地形属丘陵山地。地势东南高,中、北部低,东部和南部重峦迭嶂,其间夹有山间条带状谷地,海拔在500—1000米之间。中部和北部多为丘陵,大小河流纵横其间,切割成大大小小的丘陵盆地。全县最高处为小坪乡的水鸡岽,;最低处为湖江乡张屋村,海拔仅82米。境内河流密布,有大小河流700多条,桃江、平江、贡江、赣江流经全境。属季风潮湿天气,年均气温
℃,年均日照1092小时,年均降雨量1076毫米,无霜期298天。
(三)交通
赣县交通通讯便利、能源充足。平江、信江、桃江、贡江、赣江等5条赣南的重要河流流经县域200余公里,汇入鄱阳湖,通达长江至海外;105、323国道纵横县境,东抵福州、厦门,南至广州、深圳、珠海,西往长沙,北达南昌均一天车程;中国民航大型机场黄金机场距县城仅12公里;京九铁路纵贯县内5个乡(镇)48公里,设有赣州东、赣县北、南塘镇三个火车站,年客运量36万人(次),年货品吞吐量300万吨。其中赣州东站是京九线上最大的货运站之一,它集客运、货运、机务、编组于一体,是江南的重要货品集散地。同时正在筹建的韶一赣一龙铁路在县内与京九铁路交汇,赣县将成为中国东南部的又一交通枢纽。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图文传真等使赣县与全国各地及国外的联络更为便捷。
(四)特性
赣县的城市规划特性是一核、两片、三轴、四心。
一核——梅林县城,为赣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是全县经济发展的重心,全县经济的增长极。
二片——北部城乡群和南部城乡群。北部城乡群涉及梅林县城、江口镇、沙地镇、南塘镇、茅店镇、吉埠镇、五云镇、田村镇、湖江镇、储潭乡、石芫乡、白鹭乡、大田乡,重点发展工业、第三产业。以粮食、果业(以脐橙为主)、畜牧业(以生猪和毛鸭为主)、无公害蔬菜等为农业主导产业,以有色冶金、电子信息、轻化纺、食品加工等为主导工业产业及以客家文化旅游、生态观光旅游和物流商贸等为特色的第三产业。南部城乡群涉及王母渡镇、大埠乡、长洛乡、韩坊乡、阳埠乡,以脐橙、烟叶、甜叶菊、林木等为农业发展重点,以采矿、农产品加工等为工业发展方向及以边际贸易,生态观光旅游为主导第三产业的产业区。
三轴——沿京九铁路和323国道、江兴公路形成的一条发展轴,是县域的重要经济发展轴线;沿105国道形成的一条发展轴,是县域西部的重要发展轴线;在县域南部沿沙园公路形成的一条发展轴,是县域南部的重要发展轴线。
四心——即江口镇、南塘镇、王母渡镇、沙地镇四个节点城乡,为县域经济的四个次级增长节点。
(五)物资资源
赣县物产丰富。山上不仅盛产竹木、油菜、油桐、松脂等,脐橙、甘桔、甜抽、柰李、蜜枣等果业也已形成规模;田里主产水稻、甘蔗、蚕桑、烟叶、席草、瓜果等;地下蕴藏钨、煤、锡、钼、铜稀土、沙金矿、石灰石、花岗岩等资源。尚有以鸡、鸭、鹅为主的畜牧业和以鳗鱼、中华鳖为主的特种养殖业。丰富的农产品和矿藏,使赣县以采矿、建材、食品为主的一大批公司蓬勃发展,并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板鸭、蜜饯、白砂糖、木糖、甜菊糖、丝绸、陶瓷、红瓜子、腐竹、松香等名优产品,特别是“沙地牌”板鸭,以其色、香、味、型俱佳而饮誉海内外,享有出口免检殊荣。1995年在中国首批特产之乡命名活动中,赣县被命名为“中国板鸭之乡”。 
县内水资源丰富,中小型水电站星罗棋布,通过合理布局的输变电工程与华东大电网联网,是赣南供电富余县,日解决了3万吨的自来水厂为工业和民用水提供丰足保障。
(六)发展方向
赣县的发展方向是逐步把赣县中心城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布局合理、功能突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滨江园林城市,成为赣州市中心城区的休闲度假基地。结合赣县城市空间自然环境、历史资源、民俗文化、区位交通等优势条件,打造“赣江之源、堪舆名城、客家故里、物流之都、休闲胜地”的城市形象。
赣县按照规划超前的理念,积极积极与赣州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和市中心城区六大片区规划相衔接,把赣县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目的定位为“赣州乃至周边省市物流之都、休闲度假之都、宜居宜业之都、职业教育之都”,把赣县规划建设为可以吸纳赣南18个县(市、区)人气、产业、文化等的“大赣县”。
三、旅游资源
赣县文化、旅游资源殷实。赣县于汉高祖6年初建县,因《山海经》所记“南方有赣巨人”而得县名。现代考古学家在境内曾发现青铜器时代遗址、遗物,足见赣县悠久的历史。商周遗址、汉朝契真寺、唐朝宝华寺、晋朝储君庙、清朝文昌阁和白鹭客家围屋群名胜古迹,是其灿烂历史文化的佐证。蒋经国曾任赣县县长,他居住过的俄式木屋至今保存完好。本世纪三十年代,赣县又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根据地之一。赣县是赣南采茶戏、东河戏的发祥地。田村花灯是赣县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它造型奇特,制作精细,装饰精致,堪称“江南一绝”。田村镇农民刘盛涵制作的花灯1996年获国际大奖。赣县自然风光秀丽,小坪的自然溶洞神秘莫测,被称为赣县的“仙人洞”,三溪的道士庄山奇水美,有“小桂林”之称。更有沿江、沿京九的无数美丽风光,赣县是旅游、度假的抱负去处。
赣县的客家文化城,这里融姓氏宗祠文化、风水文化、民俗文化于一炉,集祭祀庆典、文博展览、客家风情于一体,是国内目前最大、功能最全、客家风情最浓、客家文化底蕴最深的建筑群。客家古民居——赣县白鹭村,这里至今保存着大量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以及浓厚的客家文化。
四、评价
,国家“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宏观发展战略以及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央提出扩大内需保增长的一系列措施为赣县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一方面为赣县承接国际国内资本和产业转移提供机遇,为赣县吸引外资,争取更多的国际国内经济合作提供条件;另一方面,为赣县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财政援助、技术支持发明机会,从而有助于赣县创新机制体制,排除发展障碍,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实现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
、厦蓉高速公路——作为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通道。交通轴线的建设必将极大的促进通道上节点城市——赣县的发展。
,已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增长不久,但其所赖以依托的城市空间载体却长期局限于京九铁路以南地区,空间成为制约赣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寻求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就十分迫切。
4. 赣县通过健全平台抓融资、包装项目争国资、强力举措引外资、创新创业激民资,着力破解扩投入、保增长的资金“瓶颈”,使全县城市现代服务业建设项目建设投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参考文献
[1] 刘艳丽 陈芳 张金荃:“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途径探讨——参与式社区规划途径的合用性”,《城市发展研究》,2023年。
[2] 张鲜化 卢志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浅谈”,《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23年第20期。
[3] “坚持科学发展观,再造‘南方赣巨人’——江西省赣县新农村建设掠影”, 《红旗文稿》,2023第13期。
[4] 王勇:“千里赣江第一县——赣县”,中共赣县县委党史办,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