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中药实验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3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药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碎碎念的折木 2025/5/21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药实验报告.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中药实验报告 】是由【碎碎念的折木】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药实验报告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试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指导教师: 实习课目:
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
试验一 散剂的制备一、试验目的
把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2)生疏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二、试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仪器:粉碎机、药筛(80 目, 100 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药材:滑石 30g,甘草 5g,朱砂 三、试验内容
益元散
制法: (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 以饱和研钵的外表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 置研钵中, 渐渐参加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参加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 3g 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
外观检查 散剂应枯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全都。
均匀度 照《中国药典》 2025 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
5cm2,将其外表压平,在灿烂处观看,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水分 照《中国药典》 2025 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测定。除另有规定外, 不得过 %。 依照《中国药典》 2025 年版一部附录 i b 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 取供试品 10 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 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 袋(瓶),并不得有 1 袋(瓶)超出限度 1 倍。
试验二 煎膏剂的制备
一、试验目的
把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二、试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仪器:电磁炉、锅、纱布假设干
药材:益母草 125g,红糖
三、试验内容益母草膏
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 3-4cm,煎煮两次,每次 小时, 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 -(80-85℃)的清膏。称取红糖,加糖量 1/2 的水及 %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参加上述清膏,连续浓缩至相对密度
摆布,即得。
试验三 丸剂的制备一、试验目的
把握各种类型丸剂的的制备方法与操作要领。
二、试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仪器:粉碎机、七号筛(120 目)、电磁炉、锅、纱布
试剂:蜂蜜
药材:熟地 32g,山茱萸 16g,牡丹皮 16g,山药 16g,茯苓 12g,泽泻12g三、试验内容
六味地黄丸
制法: (1)炼蜜(中蜜):取适量的生蜂蜜,装入锅内,加热至沸后,纱布过滤,除去死蜂、蜡泡沫及其它杂质,然后连续加热炼制,至外表起黄色气泡,有明显光泽, 手捻有肯定粘性, 但两手指分开无白丝。此时蜜温在 116-118℃。
以上 6 味,粉碎成细粉,过七号筛,混匀,每 100g 粉末加炼蜜 80-110g,制丸块, 搓丸条,制丸粒,每丸重9g;或者每 100g 粉末加炼蜜 35-50g 与适量的开水泛丸,枯燥,制得 水蜜丸。
完成大纲状况:把握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了解中药制剂 药材的前处理方法。
实习收获及缺乏:
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 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取后研匀,假设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 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彻底吸取时,可参加适当的赋形剂吸取。假设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 部份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参加固体药物或者赋形剂后,低温,枯燥即可。
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
器中混合均匀,再参加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彻底 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防止煎膏消灭“返砂”现象:炼糖时尽量缩短加热时间,降低加热温度,使糖部份转 化,掌握糖的适宜转化率。
理论与实际结合还比较欠缺,应加强动手力量。篇二:中药炮制 毕业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指导教师: 实习课目:
实习主要内容:清炒、炙法的炮制方法
试验一 清炒法一、试验目的
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把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根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把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总义。 二、试验原理
炒分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依据妙的火候不同,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炒黄多用“文火”,炒焦多用“中火,炒炭多用“武火”。炒制的目的是为了转变药性,提高疗效, 降低毒性和削减副代用,矫味、矫臭以及便于制剂等等。
三、试验内容
炒黄 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
炒焦 山查、槟榔、麦芽、栀子。
炒炭 蒲黄、槐米、荆芥。
四、试验器材
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五、试验方法
( 一) 炒黄
酸枣仁 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 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具香气。
王不留行 取净王不留行, 称重, 置热锅内, 用中火加热, 不断翻炒至大部份爆成白花,快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 80%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牵牛子 取净牵牛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鼓起,有炸裂声, 并逸出香气,取出放凉,称重。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色泽加深,鼓起,有裂隙,微具香气。
冬瓜子 取净冬瓜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外表略呈黄白色稍有焦斑, 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称重。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呈黄白色,鼓起,有裂口,微有焦斑。具香气。
薏苡仁 取净薏苡仁,称重, 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鼓起, 微有香气时,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二)炒焦
1.山查 取净山查,称重,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外表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酸味减弱。 2.槟榔 取净槟榔片,称重,分档,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黄色, 焦斑,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大部份为完整片状,外表焦黄色,具焦斑。有香气。
麦芽 取净麦芽,称重,置热锅内,先用文火后用中火加热,不断翻动,炒至外表焦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炒干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焦褐色,膨胀,少部份爆花。
栀子 取碎栀子,称重, 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焦黄色,具焦香气,取出放凉,称重。成品性状:本品呈黄色或者红棕色。有香气,味苦微涩。
(三)炒炭
蒲黄 取净蒲黄,称重, 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褐色,喷淋少量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摊晾,枯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深褐色,质地轻松。味涩,存性。
槐米 取净槐米,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黑褐色,觉察火星,可喷淋适量清水熄灭,炒干,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外表呈焦黑色,保存原药外形,存性。
荆芥 取净荆芥段,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摊晾,枯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黑褐色,香气减弱。试验二 炙 法
一、试验目的
了解各种炙法的目的意义。
把握各种炙法的操作方法、留意事项、成品规格、辅料选择和一般用量。 二、试验原理
药物吸取辅料经加工后在性味、成效、作用趋向、归经和理化性质均能发生某些变化, 起到降低毒性,抑制偏性,增加疗效,矫臭矫味,使有效成份易于溶初,从而到达最大限度 地发挥疗效。
三、试验器材
炉子、锅铲、铁锅、瓷盆、瓷盘、量筒、台秤、纱布,酒、醋、姜、食盐、蜂蜜、羊脂 油等。
四、试验内容
.酒炙 川芎
.醋炙 香附、钩藤(下节课试验内容之一 )
.盐炙 车前子
.蜜炙 甘草、百合
.姜炙 厚朴
.油脂炙 淫羊藿。五、试验方法
( 一 ) 酒炙 凉。筛去碎屑。
川芎每 100kg ,用黄酒 10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棕黄色,微有酒气。 ( 二 ) 醋炙
1、香附 取净香附粒块或者片,加米醋拌匀,闷润至透,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 至 香附微挂火色,取出晾干。筛去碎屑。
香附每 100kg ,用米醋 20k9 。
成品性状:本品制后颜色加深,微挂火色,具醋气。
2、钩藤 取净制钩藤,加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阴干或者用文火加热,炒至黄褐色, 枯燥,取出放凉。
钩藤每 100kg ,用米醋 20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褐色,略具醋气, ( 三 ) 盐炙
车前子 取净车前子,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略有爆裂声,微鼓起时,喷入盐 水,炒干后取出放凉。
车前子每 100kg ,用食盐 2kg 。
成品性状:本品鼓起,部份存裂隙。味微咸。 ( 四 ) 蜜炙
甘草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参加净甘草片内拌匀,闷润, 置热锅内, 用文火加热, 炒至外表棕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
甘草每 100kg ,用炼蜜 25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棕黄色,微有光泽。味甜,具焦香气。
百合 取净百合,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时,参加用少量开水稀释过的炼蜜,快速翻动,拌炒均匀,连续炒至微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
百合每 100kg ,用炼蜜 5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金黄色,光泽明显。味甘微苦。 ( 五 ) 姜炙
厚朴 取净厚朴丝,加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彻底吸尽,置热锅内,不断翻动,用文 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筛去碎屑。
厚朴每 100kg ,用生姜 10kg ( 干姜用 1 / 3) 。
成品性状:本品色泽加深,具姜的辛辣气味。 ( 六 ) 油脂炙
淫羊藿 先将羊脂油置锅内,用文火加热,至全部溶化时,倒入净淫羊藿丝,炒至微 黄色,油脂被吸尽,取出放凉。
淫羊藿每 lookg ,用炼羊脂油 20kg 。
成品性状:本品外表微黄色,润泽光亮,质脆。具油香气。
大纲完成状况:生疏饮片的炒法、炙法的炮制方法,了解中药炮制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 用方法。
实习收获体会及缺乏:
依据各法炮制程度及各药特点掌握适宜的温度、时间, 并留意药材外观变化。炒黄温度一般掌握在 160℃-170℃,炒焦一般掌握在 190℃—200℃,炒炭一般掌握在220℃—300℃。
酸枣仁炒黄时火力不宜过强,且炒的时间也不宜过久,否则油枯失效。蒲黄如已结块,炒时应搓散团块。王不留行翻炒不宜过快,否则影响其爆花率及爆花程度。
各炙法中承受先拌辅料后炒方法炒制的药,肯定要闷润至辅料彻底被吸尽或者渗透到 药物组织内部后,才可进展炒制。酒炙药物闷润时,容器要加盖密闭,以防酒快速挥发。后 加辅料炙的药物,辅料要均匀喷洒在药物上,不要沿锅壁参加,以免辅料快速蒸发。
假设液体辅料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润。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把握程度。篇三:中药药剂学试验报告 一、试验目的
把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2)生疏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二、试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仪器:粉碎机、药筛(80 目, 100 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药材:滑石 30g,甘草 5g,朱砂 三、试验内容
制法: (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 以饱和研钵的外表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 置研钵中, 渐渐参加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参加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 3g 分包。
四、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 再参加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彻底 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者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消灭润湿或者液化现象。 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
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 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取后研匀,假设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 中固体组分不能彻底吸取时,可参加适当的赋形剂吸取。假设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 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参加固体药物或者赋形剂后,低温,枯燥即可。
五、争论
甘草因含有纤维性物质在粉碎过程中较难成细粉,总有残渣,粉碎好屡次,最终还是没
把甘草的细度粉碎成标准要求。于是,后面的研磨,总有粗颗粒无法研碎,制出的益元散中 也可以明显看出甘草残渣。
一、试验目的
把握药酒、酊剂的制备方法。二、试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仪器: 粉碎机、药筛 (20 目,65 目或者 60 目)、渗漉筒、铁架台、铁夹、 烧杯(1000m,l 400ml)
药材:蕲蛇(去头)12g,防风 3g,当归 6g,红花 9g,羌活 6g,秦艽 6g,香加皮 6g,白酒加至 1000ml。
三、试验内容
制法:以上七味,蕲蛇粉碎成粗粉,其余防风等六味共研碎成粗粉,与上述粗粉混合均匀,置烧杯中,参加白酒适量,拌匀,浸润 小时,使其充分膨胀,装入底部填有脱脂棉的渗漉桶中,层层轻压,装毕后于药面掩盖滤纸一张,并压小瓷片数块,加白酒使高出药面1~2cm,盖上外表皿,浸渍 48 小时后,以白酒为溶剂,按渗漉法调整流速每分钟 1~3ml渗漉,采集渗漉液 900ml,参加蔗糖 100g,搅拌溶解后,过滤,制成1000ml,即得。本品含醇量应为 44%~50%。
四、思考题
1、比较药酒、酊剂的异同点?
一样点:药酒与酊剂同为浸出药剂。
不同点: (1)药酒溶剂为蒸馏酒,无肯定浓度,制备方法有浸渍法和渗漉法,常参加糖或者蜂蜜作为矫味剂; (2)酊剂的溶剂为不同浓度的乙醇,有浓度规定,制备方法除上述两种 还有溶解法和稀释法,一般不用添加矫味剂。
2、浸出药剂中哪些剂型需要测定含醇量?
酊剂和流浸膏剂需测乙醇含量。五、争论
蕲蛇在粉碎过程中,蛇皮和蛇刺难以被粉碎,但是其他部份被粉的过细。在装入渗漉桶中时,由于不留神,导致渗漉桶壁上粘上很多药材,造成试验误差。此外,时间有限,并没有浸渍 48 个小时,一个多小时后就开头渗漏,由于严格依据要求流速每分钟 1~3ml渗漉, 结果试验全部做完后也没能采集到要求的 900ml,而且药酒颜色有些淡。
一、试验目的
把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二、试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仪器:电磁炉、锅、纱布假设干
药材:益母草 125g,红糖 三、试验内容
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 3-4cm,煎煮两次,每次 小时, 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 -(80-85℃)的清膏。称取红糖,加糖量 1/2 的水及 %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参加上述清膏,连续浓缩至相对密度 摆布,即得。
四、思考题
1、制备煎膏剂的过程中应留意哪些问题?
制备煎膏剂的过程中应掌握参加糖或者蜂蜜的量,防止消灭返砂现象。煎煮 2-3 次为宜, 浓缩至浓缩液滴至纸上液滴四周无水迹时为度,收膏时一般参加糖或者蜜的量不超过清膏量
的 3 倍,分装时应待煎膏充分放冷后再装入容器。
2、如何防止煎膏消灭“返砂”现象?
炼糖时尽量缩短加热时间,降低加热温度,使糖部份转化,掌握糖的适宜转化率。 3、按传统法收膏标识有哪些?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参加糖或者蜂蜜的量不超过清膏量的 3 倍,收膏时随着稠度的增加, 加热温度可相应降低,收膏稠度视品种而定。
4、煎膏剂与糖浆剂有哪些异同点?
两者都是水提取物加糖或者蜂蜜制备而成,糖浆剂是浓蔗糖水溶液,煎膏剂是稠厚状半 流 体剂型,煎膏剂需要浓缩和收膏,糖浆剂一般不用。
五、争论
煎煮时间长,太费时。在浓缩时为缩短浓缩时间加大了火力。温度掌握不当,在熬炼红 糖时并没有呈现金黄色,而是深红棕色。最终的试验成品呈棕黑色,为稠厚的半流体,味道 苦。
试验四 板蓝根颗粒的制备
一、试验目的
把握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与质量要求。二、试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仪器:电磁炉,锅,纱布
药材:板蓝根、红糖
试剂:无水乙醇、蔗糖粉、糊精三、试验内容
制法:取板蓝根 14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 10 倍量水, 小时,其次次 8 倍量水,
小时,煎液纱布过滤,滤液合并, (50℃),加乙醇使含量达60%, 静置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适量,参加适量的蔗糖粉和糊精,制成颗粒,枯燥,制成 60g,即得。
四、思考题
1、制备颗粒剂应留意哪些问题?
颗粒剂的制备过程中,提取遇到挥发性成份要承受低温至稠膏状,精制 95%乙醇适量, 制粒用一号筛,赋形剂的用量一般不超过稠膏量的 5 倍。
2、颗粒剂通常应做哪些质量检查?
辅料用量,外观检查,溶化性,水分,硬度,粒度,装量差异,卫生学检查等。 五、争论
浓缩时,为加快浓缩速度,适当提高温度,得到的浓缩液密度有点低,导致参加蔗糖粉 后并未消灭颗粒,但参加大量蔗糖粉后,板蓝根颗粒渐渐析出,但颜色呈淡棕色,或许由于 参加蔗糖太多,导致颜色有所变化。
试验六 紫草膏的制备
一、试验目的
把握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操作关键及留意事项二、试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仪器:电磁炉、锅、纱布、粉碎机、七号筛 (120 目)
药材:紫草10g,当归 3g,生地黄 3g,白芷 3g,乳香 3g,没药 3g,麻油 10,0g
蜂蜡
三、试验内容
制法: (1)原料处理:将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过七号筛;当归、防风、生地黄、白芷
碎断;紫草用清水润湿。
炸料制膏:取麻油 100g 于锅内,加热至约 200℃,先将当归、防风、生地黄、白芷四味药炸枯,至白芷外表呈焦黄色,除去药渣, 降温至约 160℃, 将紫草参加,用微火炸枯, 至油呈紫红色,滤出药渣,参加蜂蜡 (每油10g,蜂蜡 2~4g) 熔化,倾入容器中,待温度降到 60~70℃时,参加乳香、没药细粉,搅匀至冷凝,即得。
四、思考题
中药软膏有哪些制备方法?各有何特点?如何选用? 中药软膏制备方法:研合法、熔和法、乳化法。
研合法:将药物细粉用少量基质研匀或者用适量液体研磨成细糊再递加其余基质均匀。 熔 和法:将基质先加热熔化再将分次渐渐参加边加边搅拌,直至冷凝。乳化法:将油溶性组分 混合加热熔融,另加水溶性组分加热至油相温度相近时,两液混合边加边搅拌,待乳化彻底 直至冷凝。
软膏剂基质较软,研磨后即可混匀,或者主药不宜加热用研磨法,基质熔点不同,常温 下 不易混匀,主药可溶于基质,或者药材需要用基质浸渍有效成份用熔和法。乳化法中有油水两 相。
五、争论
当归、 防风、 生地黄、白芷四味药进展油炸时,由于温度过高,有些炸糊,但并不严峻。由于整个试验速度比较快,显得有些手忙脚乱,无非,最终做出的紫草膏还挺不错的,色泽均一,闻着挺香,这个试验做的还算成功吧。篇四:中药鉴定 毕业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指导教师: 实习课目:
实习主要内容:黄连、甘草、黄芩的鉴别
黄连

1. 把握黄连(三种)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点; ;

原植物的鉴定留意点
味连: rhizama captiidis 为毛茛科植物黄连 copits chinese franch 的枯燥根茎,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卵状三角, 3 全裂,中心裂片稍呈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二歧或者 多歧聚伞花序,萼片 5,窄卵形,花瓣线形,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心皮 8-12,离生, 蓇
葖果具柄。 三角叶黄连(雅连):copits deltoiolea et hsiao 叶片中心裂片
三角状卵形,一回裂片彼此邻接,花瓣线形,雄蕊长约为花瓣之半。
云南黄连(云连):coptis teeta wall 叶片中心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彼此疏离, 花瓣匙形至卵形,先端钝。
药材性状鉴定留意点
黄连:圆柱形,具结节状突起,部份节间较长而光滑,习称“过桥,”有时可见残存的须 根或者膜质鳞叶,断面木部部金黄色,髓部、皮部红棕色,味极苦。 味连:根茎多分枝积 聚成簇,形如鸡爪。
雅连:根茎多单枝,较粗状,“过桥”较长。
云连:根茎多单枝,细小,略弯曲。
留意点:主产四川石柱等,湖北来凤,甘肃武都,出口以四川、湖北为主,过去有北岸 味连,南岸味连两种商品。北是长江以北的川东鄂西地区。南岸是川东鄂西,长江以南。雅 连主产于四川西部娥眉、洪雅一带。为栽培品。云连主产于云南西北德钦,维西为野生,主 要化学成份为小檗碱 (berberine, 又称黄连素)
3、显微鉴定
( 1 ) 组织切片
味连:最外为木栓层 (有时可见未脱落的表皮或者鳞叶) →皮层 (有黄色石细胞单个或者成 群散在) →韧皮部 (外侧纤維束木化并且有石细胞) →维管束 (无限外韧型排列成环 )
→髓 部无石细胞
雅连:髓部由多数石细胞群 云连:皮层及髓部均无石细胞 ( 2 ) 粉末
黄连: ①石细胞类方形或者圆形 25-105μm 壁孔明显。
②中柱鞘纤维纺锤形或者成梭形, 135-185μm,直径 27-37 μm,壁较厚,有孔沟;
③木纤维较瘦长,直径 10-13 μm,壁较厚,有点状纹孔;
④鳞叶表皮细胞淡黄绿色,长方形,壁微波状弯曲;
⑤导管直径较小,具孔纹或者网纹;
⑥木薄壁细胞类长方形,壁稍厚,有壁孔。4.理化鉴定
⑴取黄连粉末置载玻片上,加 95%乙醇 1-2 滴及 30%硝酸 1 滴, 加盖玻片, 放置片刻, 镜
检,
有黄色针状或者针簇状结晶析出 (硝酸小檗碱)
⑵荧光反响,取黄连药材横断面于紫外灯下观看显金黄色荧光。 甘草
试验目的
把握甘草的药材性状鉴别特征;
把握甘草的显微鉴别特征;
把握甘草的理化鉴定方法;
把握甘草原植物鉴定要点。一. 试验内容1.原植物鉴定留意点
甘草(radix glycyrrhizae) 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e bat或者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的枯燥根及根茎。 多年生草本, 全株被短毛及刺毛状腺体,具甜味,奇数羽状复叶,小叶 7—17 枚,花冠蝶形,淡紫堇色, 荚果扁平,呈镰刀状或者环状弯曲,外面密生刺毛状腺体。
光果甘草:荚果较平直而短,外表光滑无毛;
胀果甘草:荚果短小,直而肿胀,光滑无毛或者罕被短腺状糙毛。2.药材性状鉴定留意点
甘草: 长圆柱形,外皮红棕色,或者暗紫色,具横向皮孔,断面纤维性,淡黄色,具粉性, 气微、味甜而特别。主要成份:三萜类、甘草甜素 (5-11%) 、甘草酸(3-7%) 黄酮类。
3.显微鉴定
⑴组织切片
甘草:木栓层(为数列红棕色扁平细胞)→韧皮部 (有成束或者晶鞘纤维成层状排列) → 木 质部也同此。韧皮部射线常弯曲有裂隙,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或者草酸钙方晶
⑵粉末:
甘草: ①纤维成束、壁厚,胞腔线形,晶鞘纤维易见,淡黄色
*嵌晶纤维:纤维次生壁外层密嵌细小的草酸钙方晶,如南五味子根,麻黄。
晶鞘纤维 (又称晶纤维):是纤维束外侧包围着很多含有晶体的薄壁细胞所组成的复合体的总称。 [这些薄壁细胞中有的含方晶,如甘草;有的含簇晶,如石竹;有的含有石膏结晶, 如柽柳。 ]
②草酸钙方晶 30 μm
③具缘纹孔导管
④木栓细胞红棕、多角形
⑤棕色块4.理化鉴定
⑴取甘草粉末少许,置白瓷板上, 滴加 80%硫酸, 观看橙黄色 (检查甘草次酸成份)。 ⑵ 取甘草粉末 1g 加蒸馏水 10ml,煮沸 10 分钟,过滤,取滤液于试管中振摇,即可产生
长久性泡沫 15 分钟以上(检查三萜类成份)。
黄芩
一. 试验目的1.把握黄芩的外形鉴别特点;
把握黄芩的显微鉴别特征;
把握黄芩的理化鉴别方法。二. 试验内容1.原植物形态鉴定留意点
黄芩: radix seutellariae 为唇形科 labiatae 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枯燥根,多年生草本。茎钝圆棱形,单叶对生,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全缘,下面密被下陷的腺点。总状花序顶生,花偏向一侧,花冠、 花萼二唇形。花萼上唇背部有钝状物。果实增大,小坚果 4,黑色,球形。
药材性状鉴定留意点
黄芩:根圆锥形,扭曲,外皮多除去,外表棕黄色。断面黄色,味涩。[分清什么是“枯 芩”什么是“子芩”]
[主产地]:河北,山西,内蒙,辽宁,吉林。山西产量最多,河北质量最好,主要成份 黄酮类衍生物,黄芩苷
2.纤维鉴定
黄芩: 木栓层→ (外缘多裂开,木栓细胞扁平, 有石细胞) →皮层较窄→韧皮部(宽广, 多数石细胞与韧皮纤维单个或者成群,石细胞分布于韧外缘,纤维分布于内侧)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导管成束,约6-20 束,排列呈扁平层状,在老根中心,有栓化细胞环形成。栓化 细胞有单环的,有成数个同心环的→即木间木栓)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粉末:
黄芩: ①韧皮纤维呈棱形, 壁甚厚, 孔沟明显 ②木纤维有斜纹孔③石细胞 ④网纹导管
⑤木栓细胞 ⑥淀粉粒3.理化鉴定
⑴取粉末 2g,置 100ml 锥形瓶中, 加乙醇 10ml,置水浴上回流 15 分钟滤过。 a. 取滤液1ml,加 10%乙酸铅试液 2-3 滴,即产生橘黄色沉淀; 1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 3-4 滴,淀红色 (检查黄酮)。
大纲完成状况:娴熟把握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定方法,学会鉴别中药材的真伪与品种。
实习收获体会及缺乏:把握 3 种黄连的主要区分,甘草富含多种结晶,黄芩理化鉴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