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复习考试240202-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单选题.docx

格式:docx   大小:14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复习考试240202-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单选题.docx

上传人:1772186**** 2025/5/21 文件大小:1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复习考试240202-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单选题.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复习考试240202-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单选题 】是由【1772186****】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复习考试240202-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单选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40202七下历史1・2课单选题1 (满分100分)班级: 姓名:学号:
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2分,共100分,答案写在框格内,否则不给分)
.唐代李敬芳《汴河直进船》诗中说:“汴河通淮利(便利)最多,兰人(百姓)为害亦相和(受到的苦难也很 深重)”。可见,他认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


.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描写的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这一 制度是( )

.央视《百家讲坛》蒙曼教授所著图书《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中认为,中国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两位皇帝 是秦始皇和隋文帝。这两位封建帝王对中国历史最大的共同影响是( )
,完成统一

.隋朝末年,各地起义不断,起义军以“罄竹难书”来痛斥隋炀帝的暴行。下列关于隋炀帝暴行的表述,有误的 一项是( )
,营建东都洛阳



.隋朝一位余杭(今浙江杭州)商人,要到洛阳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下列隋文帝的措施中,能促进隋朝 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有( )
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 ②统一南北币制
③统一度量衡制度 ④开凿灵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 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 的弹性。”该“制度”正式建立于( )

.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某展览分为“一河千载通南北” “货通南北利四方”等几个部分。据此判断,该展览的 主题是( )
明长城文化展
和江堰文化展
大运河文化展
唐文学艺术展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据此回答下题。
.下列图示中能够正确反映出“隋得天下”这一历史进程的是( )
A.
C.
B.
D.
.隋文帝“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下列功绩属于他的是( )

“文景之治”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垄断了官吏的选拔权,所谓“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世代为官);庶姓寒人,无 寸进之路。”这一局面得到改变开始于( )


.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


.钱穆在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 登上第。”材料表明该项制度( )


.经过不懈的努力,2022年,京杭大运河迎来了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我们见证了千年运河的复苏。该大运河在 历史上的主要作用是( )
,合理利用水资源
、经济和文化交流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据此回答下题。
.中国历史上的诸王朝各有特点,图中①处王朝的特点是( )
,封邦建国 ,焚书坑儒
,科举取士 ,沟通中外
.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个武权

,但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含嘉仓(如图)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方米,有数百个粮窖。 这反映了隋朝( )

. “壮志归隋,扫平六代江南梦三坚心使命,结束五胡塞外争。”此对联歌颂了隋文帝( )

.下列歌谣传唱的隋唐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征发民工几百万,开凿运河二千几
②鉴真盲目渡东海,唐朝遗风今犹在
③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选人才
④安史动乱局势转,唐朝从此盛转衰
A.①⑤③④B.④⑤②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④②
.如表可用来说明唐朝的兴盛得益于( )
时期
政治措施
唐太宗时期
完善三省六部制
武则天时期
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宗时期
改革税制和兵制


.唐太宗曾说“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这体现了他( )
,知人善任
,勤于政事 ,注重文教
”对诗中提到的皇帝,自古以来就
. “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 褒贬不一。下列有关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改国号为周
,重视发展生产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下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 )
,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列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措施是( )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縻俱丰实。 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这两首诗描写的是哪一个皇帝不同时期的统治?(
26,下表中的内容可用来说明唐朝的兴盛得益于( )
时期
唐太宗时期
武则天时期
唐玄宗时期
政治措施
完善三省六部制
创立殿试制度
改革税制和兵制


.《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主张“国以人为本”,下列能体现唐太宗践行该思想的措施是( )



.唐太宗曾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人君必须忠臣辅弼,乃身安国定。”这反映了唐 太宗( )

.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隋唐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 主题是( )


.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们想要拍摄一部名为《大唐明君李世民》的历史剧,你认为这部历史剧中不该出现
的情节是( )
,建立唐朝 ,发展生产
,虚心纳谏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林在读到这段材料时却
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武则天( )

,重视发展生产
.唐朝的骆宾王曾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却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 是宰相的过错!”这说明武则天( )

,求贤若渴
.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曾经开创了中国封建时代两个著名的盛世“贞观之治”和“开元
盛世”。它们出现的共同原因有( )
①善于用人②编修经籍
③以民为本④开创新制
A. B.①⑤C. &④D.③④
“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唐太宗的这句话反映他( )

“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肃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达臻(达 到)全盛。”历史上称唐朝的这段时期为( )

《贞观政要》(卷一)记载,唐太宗曾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喂)
腹,腹饱而身毙。”下列最能反映唐太宗“先存百姓”治国理念的措施是( )
,编修经籍
,重用贤能 ,减省刑罚
“唐高祖(李渊),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下列与唐高祖有关的是
( )
①长安称帝②平定全国
③贞观之治④任用魏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右图为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


39・下表为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历史人物的补充说明,正确的是( )
时间
公元626年
公元630年
公元641年
公元649年
事件
即皇帝位
征突欧,俘颉利可汗,后被尊为“天可汗”
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崩,葬昭陵
,灭南陈,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开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
,整顿吏治,铸就开元盛世
,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
.某大学教授做客《百家讲坛》,做了 “太宗继位”“房谋杜断”等系列讲座。由此可推断他所讲的主题是( )

.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社会现实,下列诗句中最能反映唐朝“开元盛世”之景象的是( )
,路有冻死骨
,直挂云帆济沧海
,春风吹又生
,公私仓縻俱丰实
。唐诗风格各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 世”景象的是( )
,路有冻死骨
,直挂云帆济沧海
,春风吹又生
,公私仓縻俱丰实
.《新唐书》中写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 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材料中的“朕”在位期间,出现了( )

.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由此可知唐太宗( )

.某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有:女皇帝,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他研究的人物是(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下表中对武则天的不同的评价反映出( )
706年崔融《则天大圣皇后 哀册文》
“仗义当责”“忘躯济厄”、“制礼作乐”、“返朴还淳”,使“四海幕 化”、“九夷禀朔”。
南宋朱熹《通鉴纲目》
“乘唐中衰,攘窃神器,任用酷吏,屠害宗支,毒流缙绅,其祸惨矣!”
1929年振之《我国女权运 动者武器》
她冲破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束缚,成为一代女皇,对于唐代整个女性意识的 复苏和地位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


.张九龄和韩休都是敢言直谏的宰相,经常“总”唐玄宗。张九龄罢相也成为开元盛世的拐点之一,此后危机 逐渐浮现,直至安史之乱爆发。据此可知( )




。下列诗句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9如表唐太宗的语录(部分)最适合用来说明( )
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
朕践祚(登基)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刺史的选拔与任用,将能赡养百姓、劝课农桑作为官吏考核的标准。在此措施下,出现 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反映唐太宗时出现治世局面是因为( )


1_
2_
3_
4_
5_
6_
7_
8_
9_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