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浅谈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doc

上传人:海洋里徜徉知识 2025/5/21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浅谈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浅谈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浅谈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
现在幼儿园大都提倡高质量的教育环境。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响应的宽松的活动环境,丰富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集体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开放、自由的活动。在开展区域活动中,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发明力,还能培养幼儿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好习惯等。下面结合小班区域活动的开展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合理创设区域,引发幼儿爱好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运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的具体规定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区角的设立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效果,因此考虑到小班幼儿的特点:如自我保护意识弱,活动范围小,活动经验缺少等,我们创设了温馨的、暖软的、熟悉的家环境,并以幼儿爱慕的"海绵宝宝"、"天线宝宝"、"美羊羊与灰太狼"等为区域名的多个娃娃家,内设不同的操作材料,引发幼儿的爱好。同时按照各区的活动特点将其分为相对安静的和活动性较强的两大类,如"海绵宝宝"家的阅读区、美工区相对安静;"天线宝宝"家的建筑区、角色区活动性较强。这样幼儿活动时既避免互相干扰,又互相作用和补充,形成合理结构,较好发挥整体化功能。此外我们还结合教室内外的结构合理地布置区域,如将建构区设立成完全开放型,将它设在活动室的一角,有相对开阔的空间,内设许多大型的积木、纸箱等,幼儿可以大胆的想象和发明发明;阅读区将它设立在安静的卧室中,并在地面铺设地垫,放有棉靠垫,与卧室温馨、暖的环境相一致,营造了安静的阅读环境。
  一系列温馨、暖软、熟悉的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区域,让幼儿感觉象在家同样自由、温暖、他们天天穿梭于各区中,从而尽快的喜欢上了幼儿园。
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选择、有针对地投放游戏材料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重要通过材料来表现,材料是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更能积极获得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因此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有选择、有针对地投放各种材料,充足挖掘其教育价值,是开展区域活动的保证。小班幼儿处在平行游戏阶段,爱慕摆弄游戏材料,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投放的玩具种类不宜过多,而相同的玩具数量要充足。此外小班幼儿的手部肌肉发育不是太完善,有的精细动作不协调,因此要准备大型的、软的玩具材料,满足幼儿需要。此外可增长成品材料,激发幼儿发明性地游戏情节。如在"天线宝宝"家,投放饮料桶制作的"天线宝宝",准备许多珠子、玩具饼干等食物,孩子们可学爸爸妈妈喂自己吃饭的样子,一勺一勺舀起食物放进大娃娃嘴里,"快吃,可香了。"增长了游戏情节,锻炼了小肌肉群。在"美羊羊"家投放废旧包装盒,孩子们用香皂盒代替香皂给美羊羊"洗澡",还给美羊羊抹上"香香"。美羊羊病了,他们会拿出温度计测体温,打针,吃药等,模仿得有模有样。每个娃娃家准备上不同的操作材料,锅碗瓢盆一一俱全,满足了幼儿玩的天性。在建筑区投放废旧纸箱,孩子们由最初的摆长过渡到垒高,最后过渡到几个人合作垒高,孩子们在倒、垒之间开心游戏,不断探索垒高的技巧。丰富的各种材料给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幼儿的游戏情节得到发展。
  此外区域材料的投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游戏的需要定期更换,以保证游戏的爱好和质量。如在"喂娃娃吃饭"中,假如总是用勺子一勺勺舀珠子或玩具饼干玩,孩子就会失去爱好。因此在后来的游戏中,我们准备了花生米、食物饼干,并告诉孩子们这些食物必须用蒜臼子捣碎了才干喂给孩子吃,增长了游戏环节,孩子们爱好依旧盎然。
三、根据游戏进展,教师适时介入,对的引导幼儿再游戏的欲望
区域活动氛围宽松,形式多样,幼儿可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体验成功和愉悦。但是在游戏中也经常看到有的幼儿玩着玩着就不玩了,开始到处窜区,打扰了别区幼儿的正常活动。通过观测分析因素有三个:一是操作材料引不起幼儿爱好了;二是幼儿活动中碰到困难进行不下去;三是幼儿好动,注意力不稳定,易受其他区域活动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时刻观测幼儿的爱好和操作情况,选择机会参与幼儿的活动,支持、引导,激发幼儿再游戏的欲望。如:一天早上,我习惯性地观测着每个活动区的情况,观测到"小医院"时,发现"小医院"里的三名幼儿还没进入到游戏状态,虽然有了护士、医生、药剂师的角色,但是没有玩起来。我假装肚子疼走到护士那里,"小护士"问我怎么了,我说要挂个号,她立刻用笔在纸上划了两下,给了我张小纸条,于是我来到医生那里,医生又是用听诊器,又是摸摸等,"确诊"后给了我一个小条,让我去取药,到了药剂师那里,他很认真的找了瓶药搁在我手里,但没告诉我如何吃,我赶忙问他这药一天吃几次,一次吃几片呀!他琢磨了一下告诉我:"一天一次,一次6片!"。离开之后,我又观测孩子们的表现,发现他们活跃了起来,互相商议着互换角色,并且他们这次要比刚才玩的更丰富了,这个"小医院"终于"活"了起来,孩子们不会再仅仅是担任自己的角色,自己玩自己的,而是把自己的角色融到了一个大环境里,这也许就是老师适时介入的作用。教师一定要观测到幼儿活动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时机进入到游戏中,通常可在里面担任一定的角色。如在用纸箱垒高的游戏中,开始只是你一个我一个的抢着往上加高,不管叠放的顺序,结果垒不到5-6个箱子便倒了,开始孩子们还是不久乐,后来慢慢地垒不高,就互相抱怨起来,谁最后垒的,就不让他玩了,有几个孩子便哭着告状:"老师,XXX不让我玩。"看到孩子们这样,我及时介入到游戏中去,启发指导孩子观测垒不高的因素:各自摆自己的箱子,箱子底没摆齐,小朋友没有互相帮助等。孩子们找到了垒不高的因素,因此在下面的游戏中,他们专门找出了一个孩子整理不齐的箱子,结果箱子越摆越高,可是新的问题又出来,孩子们个子矮,往高处摞时够不着,其中一个便搬来小板凳,一个仔细的幼儿站在凳子上继续往上垒。此游戏环节可看出孩子们之间已经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分工合作了。
总之,区域活动提供了幼儿较多的自我表现机会,发明了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激发他们探索的动机,产生自豪感,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充足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与环境的交往,通过自主的探索来获取知识,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只要树立对的的区域活动理念,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区域活动,及时捕获幼儿的爱好、需要,创新适合本班幼儿的区域活动,并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我们就会通过放飞区域,收获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