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目录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4
第一节刑事诉讼 4
第二节刑事诉讼法 6
第三节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7
第四节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9
第五节刑事诉讼目的、职能和价值 9
第二章刑事诉讼制度的历史沿革 16
第一节外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历史沿革 16
第二节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历史沿革 24
第三章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与诉讼参与人 30
第一节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 30
第二节诉讼参与人 36
第四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43
第一节 概述 43
第二节 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 47
第三节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49
第四节 依靠群众 50
第五节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51
第六节 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52
第七节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52
第八节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54
第九节 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55
第十节 审判公开 56
第十一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57
第十二节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 57
第十三节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58
第十四节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59
第十五节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 60
第五章管辖 61
第一节 概述 61
第二节 立案管辖 63
第三节 审判管辖 67
第六章回避 73
第一节回避制度概述 73
第二节回避的理由和对象 75
第三节回避的种类 78
第四节回避的程序 79
第七章刑事辩护与代理 84
第一节刑事辩护 84
第二节刑事代理 96
第八章刑事证据的一般理论 100
第一节证据的概念与意义 100
第二节 刑事证据的种类 104
第三节刑事证据的分类 111
第九章 刑事诉讼证明 116
第一节 证明的概念 116
第二节 证明责任 120
第三节 证明对象 123
第四节 证明要求 127
第五节 证据的收集与审查判断 130
第六节 国外主要证据规则简介 139
第十章强制措施 151
第一节 概述 152
第二节 拘传 155
第三节 取保候审 156
第四节 监视居住 160
第五节 拘留 161
第六节 逮捕 164
第十一章附带民事诉讼 169
第一节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 170
第二节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 171
第三节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和审判 172
第十二章期间、送达 174
第一节期间 174
第二节诉讼期间的中止与终止 178
第三节送达 180
第十三章立案 182
第一节 概述 182
第二节 立案的条件 184
第三节 立案程序 186
第十四章侦查 191
第一节 概述 191
第二节 侦查行为 195
第三节 律师对犯罪嫌疑人的法律帮助 207
第四节 侦查终结 209
第五节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 212
第六节 补充侦查 214
第七节 侦查监督 215
第十五章提起公诉 217
第一节提起公诉的概念、任务 218
第二节审查起诉 219
第三节提起公诉 221
第四节不起诉 223
第十六章刑事第一审程序 226
第一节刑事审判概述 226
第二节公诉案件普通审理程序 234
第三节 审判障碍及其处理 238
第四节自诉案件审理程序 239
第五节简易程序 243
第六节 判决、裁定和决定 243
第十七章第二审程序 245
第一节两审终审制 246
第二节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247
第三节第二审案件的审判 250
第四节上诉不加刑原则 254
第十八章死刑复核程序 256
第一节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256
第二节死刑案件的核准权 257
第三节死刑复核的程序 258
第十九章审判监督程序 261
第一节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261
第二节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263
第三节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 266
第二十章执行 267
第一节刑事执行的概念和意义 268
第二节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 270
第三节执行的变更与其他处理 272
第四节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 278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要点提示
诉讼与刑事诉讼的概念,广义与狭义的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法以及刑事诉讼法的渊源
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刑事诉讼的研究对象
刑事诉讼的目的、职能和价值
学习方法引导
掌握相关基本概念,理解刑事诉讼的内涵
用比较的方法,掌握三大诉讼的区别,各自的特征
从理论的高度把握刑事诉讼的目的、职能和价值
第一节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