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18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与2018年度药品招标个人总结范文汇编 】是由【1875892****】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18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与2018年度药品招标个人总结范文汇编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18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与2018年度药品招标个人总结范文汇编
2018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县西北部,距县城76公里,平均海拔1112米,辖7个行政村35个农业合作社4140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236户848人,XX年已脱贫29户87人,XX年脱贫26户110人。全乡有建卡贫困村2个,其中村距乡政府驻地21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耕地面积273亩,全村辖2个农业合作社47户196人,现有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38人,贫困发生率达20%,是县西北部最偏远的高村;村平均海拔1200米,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距乡政府驻地15公里,辖4个农业合作社65户247人,耕地面积580亩,现有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52人,贫困发生率达24%,是典型的北部高村。
二、开展情况
自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来,乡党委、政府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在团市委、县安监局、河林场的大力支持下,以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发展翻身仗为己任,深入推进“1+6”扶贫攻坚行动,其开展情况如下:
一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完成后进村整顿提升工作;完成、4个村阵地改造和新建工作;建成4个村级便民服务室;加强对第一书记、脱贫攻坚驻村工作组、脱贫帮扶责任人的管理考核力度,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认真制定脱贫规划。把十三五发展规划与脱贫攻坚规划相结合,制定了《乡十三五发展规划》、《乡XX---2018年度脱贫攻坚方案》,7个村因村制宜分别制定了《方案》;严格落实精准识别“回头看”,面对面与农户制定脱贫计划。三是产业发展初见成效。结合我乡实际,新栽植核桃1300亩,发展家庭“四场”及种养业大户41户,专合组织6家。四是基础条件逐步改变。实施水窖建设77口,解决近800人饮水难的问题;实施危房改造53户,全额兑现补助资金;启动农网升级改造,已完成智能表安装工作,、村低电压改造工作基本结束;全面养护农村道路54公里,确保畅通;成功创建2个环境优美示范村。五是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开工小学新建项目,现已完成地基基础工程,预计明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争取乡卫生院改建项目,新农合参保率达95%以上;社保工作位列全县第三,严格城乡低保评议,应保尽保。六是各级帮扶尽心尽力。市县挂联领导多次深入调研走访,团市委和河林场主动为帮联的村提供免费种苗、聘请专家授课、捐赠寒衣、捐资助学、走访慰问,提供帮扶资金共计8万元;县安监局为帮扶的村购买农资化肥、修建水窖、捐建村委阵地、维修公路、走基层送温暖,提供帮扶资金共计6万元;乡信用社为部分精准贫困户发放贴息小额贷款近40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贫困程度深。%以上。受地域劣势影响,我乡仍有528户2202人(村31户158人,村29户129人)处于贫困线边缘,如遇自然灾害、疾病等情况,极有可能成为新的贫困对象。
二是基础设施薄弱。全乡7个村54公里村道路仅硬化2个村18公里。特别是、、等村未实施过硬化工程,群众安全饮水仍无法解决,村村通宽带更无从谈起,部分村两委阵地急需改建。
三是疾病困扰群众。由于山大林密、住居条件差(危旧房、土坯房居多)和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全乡患风湿关节病的居多,据统计,共计276人。其中4个村患病率高于低山村3倍,因病丧失劳动力和致贫的占贫困户的50%以上。
四是劳动力流失。由于生产生活条件差,大量家庭举家外出,尤其是村年轻人越来越少(女子外嫁、儿子当上门女婿),留守老人、儿童现象较多。
五是没有产业支撑。有养殖黄羊、小家禽和种植核桃的基础,但没有专业合作社和大户带动,无规模、无产量;有大量的荒山荒坡,但没有流转和开发利用。集体经济空壳,民生改善全靠政策支持。
六是兜底对象多。通过乡扶贫办摸底调查,全乡需要低保政策兜底、移民搬迁安置、医疗救助扶持分别为174人、405人、115人,两个贫困村实施上述政策兜底为90人、48人、22人,资金压力十分巨大。
四、下一步打算及建议
1、加快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提高边远贫困村基础设施及产业发展补助标准,优先尽快实施村、村18公里村道路硬化工程,打破发展瓶颈。
2、因户施策搞好易地移民搬迁:整合易地移民搬迁、危房改造、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等项目和资金,充分发动群众,建新村、搬新居、住新房。
3、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种养业:利用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和扶贫发展资金,在、村新栽植优质核桃1000亩。采取“生态养殖+对口帮扶+认养定购”的方式,以村、村为中心,重点打造“生态养殖基地”,培育1个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养殖大户10户。
4、开展医卫结合实施大病救助:针对群众普遍患有风湿等慢性病特殊情况,一是普及好防病的卫生常识,二是对接医疗专家查病因除病根,三是用好用活政策,及时救助,减少群众因病返贫的顾虑。
2018年度药品招标个人总结范文
以下是一篇最新招标工作总结范文,文章向大家展示了招标工作的详细内容,体现了招标人员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市委市府的高度重视和采招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办坚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管办分
离、政事分开、强化监管、透明高效,运转有序”的总体目标,努力建好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统一交易平台,工作平稳有序,成效明显。使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据统计,1-12月份政府采购共658次,, ,,%。工程招投标共461 项586个标的,,,,%。其中,6月份采招监管办筹备成立以后,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和改革招投标办法,%,;%,;,成效是显著的。
今年的主要工作
(一)切实改革机构运行机制,实行“管”、“办”分离。在市委市府及采招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5月份开始筹建义乌市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监督管理办公室(简称“采招监管办”),6月份接管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监管工作。采招监管办负责监管,不再承担具体的操作业务。政府采购中心、工程交易中心分别从财政局、建设局剥离出来,隶属365便民服务中心,采招监管办对其只管业务,不管人事。推行业主(采购人)负责制,交易中心、政府采购中心提供服务,监管办实施监管这样一种全新的运行机制。改变了过去“裁判员”和“运动员”集于一身的运行模式,进一步明晰了管理与执行操作职能,从而真正做到“管办分离”,各司其职。
(二)完善制度、切实转换职能。
1、随着《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颁布实施以及部门改革的推进,过去的有些制度已不适应现实工作的要求,市采招监管办成立后,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义乌实际,先后起草制定了《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工作机构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11个(已由市政府发布或市府办转发),各项管理办法13 个(由市采招监管办下发),这一整套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有力地约束了标前、标中、标后的整个过程,改变了先前人为因素过多,无章无序的操作办法。做到了关口前移,用建立完善制度实现了有力监管。
2、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监管职能。监管办成立后,所有采购与招投标工作一律实行备案制度。 “标前监督”,首先通过对招标条件、招标方法进行严格把关,使之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政府采购方面:通过采购项目备案,要求采购代理机构编制的招标文件必须公正、合理;技术规格不带有倾向性;评标方法严密合理细化;评委组成达到专业性。并对开标时间进行统筹安排,对性质相同、时间不冲突的项目尽量安排在同一天开标,做到“效率”二字当头、“用最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工程招投标方面:通过下发《关于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报名和资格审查有关事项的通知》,严格投标报名和资格审查行为,把资格预审、招标文件、评标定标方法等文本备案作为把关重点,预防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
“标中监督”: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定和细则要求,加强对招投标过程的监督。一是派专人对资格预审、开标、评标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明确评标委员会的权利、义务和纪律,并对评标专家实行考核。评标结束后,按评标专家推荐的中标候选人依序确定中标人,并经公示无异议后方可发放中标通知。二是通过对中标(成交)结果备案,采购资料备案,加强对中标结果公示、合同签定的管理。
“标后监督”:政府采购方面:就是加强对供应商履约情况的监督检查。结合备案情况,通过随机抽查、重点检查等多种形式,对中标单位的供货速度、质量等情况及时进行跟踪检查。工程招投标方面:在完成招标工作后,及时听取社会各界的反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改进,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同时强化标后管理,加强对五大员到岗情况的监督检查。
通过全过程监督,不仅可以避免失误,减少投诉,更能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到目前为止,各相关报备制度已基本建立,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各主要环节都已有据可依,各方主体的行为得到了明显的规范,监督力度不断强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三)不断创新,切实改进工作方法
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制度创新和观念转变。
针对义乌政府采购工作量大面广的现状,我们本着“简便” 、“高效”与“合法”、“规范”相结合的原则,今年上半年,针对义乌市常规办公设备要求采购频繁而采购速度慢这一矛盾,与市财政局、政府采购中心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准备,召集教育局等采购人代表、供应商等进行座谈,在充分考虑到各方利益和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完成了对XX年度空调、打印机、电脑等通用办公设备的协议供货制度。在空调、打印机、电脑试点成效显著的基础上,下半年通过招标评标再次将办公家具等大宗通用类产品列入了协议供货的范围。协议供货制度的推行,一方面,进一步提升了政府采购工作的“规模效应”,提高了采购速度和效率,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供应商的采购成本;再者,使政府采购中心从大量繁琐、复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减轻了工作压力;另外,协议供货以其规范的操作程序,使整个采购更透明、更规范。同时也有利于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对中标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进行监督,使监督工作不仅仅停留在合同上,而是真正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