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高三数学上册说课稿5篇.doc

格式:doc   大小:43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三数学上册说课稿5篇.doc

上传人:fuxiyue 2025/5/24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三数学上册说课稿5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高三数学上册说课稿5篇 】是由【fuxiyu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三数学上册说课稿5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三数学上册说课稿5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习这节课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振幅变换。本节知识是学习函数图象变换综合应用的基础,在教材地位上显得十分重要。
  y=asin(ωx+φ)图象变换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加深学生对函数图象变换的理解和认识,加深数形结合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的认识。同时为相关学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对周期变换、相位变换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是对周期变换、相位变换先后顺序的调整,对图象变换的影响。
  ⒊教材内容的安排和处理
  函数y=asin(ωx+φ)图象这部分内容计划用3课时,本节是第2课时,主要学习周期变换和相位变换,以及两种变换的综合应用。
  二、目的分析
  ⒈知识目标
  掌握相位变换、周期变换的变换规律。
  ⒉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归纳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⒊德育目标
  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⒋情感目标
  通过学数学,用数学,进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具使用
  ①本课安排在电脑室教学,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台计算机,所有的计算机由一套多媒体演示控制系统连接,以实现师生、生生的相互沟通。
  ②课前应先把本课所需要的几何画板课件通过多媒体演示系统发送到每一台学生电脑。
  四、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以“探究——归纳——应用”为主线,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规律,并能应用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把计算机使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新知、探究未知,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并能数学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尊敬的各位教师,大家好,我是()场的()号考生。
  今日,我说课的资料是()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么教来阐述本次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主要资料便是正弦函数的性质,教材经过作图、观察、诱导公式等方法得出正弦函数y=sinx的性质。并且教材突出了正弦函数图象的重要性,能够帮忙学生更深刻的认识、理解、记忆正弦函数的性质。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应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高中的学生掌握了必须的基础知识,思维较敏捷,动手本事较强,但理解本事、自主学习本事较缺乏。基于此,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更富有启发性。并且学生的自尊心较强,所以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先扬后抑,鼓励学生多多发言,还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用正弦函数图象研究和理解正弦函数的性质,能熟练运用正弦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过正弦函数的图象,探索正弦函数的性质,提升逻辑思考、归纳总结的本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过本节的学习体验数学的严谨性,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认真的良好思维习惯和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由正弦函数的图象得到正弦函数的性质。
  (二)教学难点
  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和单调性。
  五、说教法和学法
  此刻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本节课我将采用讲授法、探究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我在教学过程中异常重视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中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到会学,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进取性、主动性。

  各位教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必修》4第二章第二单元中“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的第一节课《向量的加法》,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向量的加法》是《必修》4第二章第二单元中“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的第一节课。本节内容有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及应用,向量加法的运算律及应用,大约需要1课时。向量的加法是向量的线性运算中最基本的一种运算,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为后继学习向量的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奠定了基础;其中三角形法则适用于求任意多个向量的和,在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中有很普遍的应用。所以本课在“平面向量”及“空间向量”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节课中学行向量等概念,知道向量可以自由移动,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学生对数的运算了如指掌,并且在物理中学过力的合成、位移的合成等矢量的加法,所以向量的加法可通过类比数的加法、以所学的物理模型为背景引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向量加法的意义,准确把握两个加法法则的特点。
  三、教学目的:
  1、通过对向量加法的探究,使学生掌握向量加法的概念,结合物理学实际理解向量加法的意义。能正确领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的几何意义,并能运用法则作出两个已知向量的和向量。
  2、在应用活动中,理解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表述两个运算律的几何意义。掌握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向量之和,比如共线向量,共起点向量、共终点向量等。
  3、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分类、归纳等数学方面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向量的加法法则。探究向量的加法法则并正确应用是本课的重点。两个加法法则各有特点,联系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质相同,但是三角形法则适用范围更加广泛,且简便易行,所以是详讲内容,平行四边形法则在本课中所占份量略少于三角形法则。
  难点:对三角形法则的理解;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的加法。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法则的实质是:将已知向量首尾相接,而不是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之间必须构成三角形。
  五、教学方法
  本节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类比:由数的加法运算类比向量的加法运算。
  2、探究:由力的合成引入平行四边形法则,在法则的运用中观察图形得出三角形法则,探求共线向量的加法,发现三角形法则适用于任意向量相加;通过图形,观察得出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等,这些都体现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
  3、讲解与练习:对两个法则特点的分析,例题都采取了引导与讲解的方法,学生课堂完成教材中的练习。
  4、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直观地表现向量的平移,相等向量的意义,更能说清两个法则的几何意义及运算律。
  六、数学思想的体现:
  1、分类的思想:总的来说本课中向量的加法分为不共线向量及共线向量两种形式,共线向量又分为方向相同与方向相反两种情形,然后专门对零向量与任意向量相加作了规定,这样对任意向量的加法都做了讨论,线索清楚。
  2、类比思想:使之与数的加法进行类比,使学生对向量的加法不致于太陌生,既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又能从对比中看出两者的不同,效果较好。
  3、归纳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环节
  ①学完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后,归纳总结,对不共线向量相加,两个法则都可以选用。
  ②由共线向量的加法总结出三角形法则适用于任意两个向量的相加,而三角形法则仅适用于不共线向量相加。
  ③对向量加法的结合律和探讨中,又使学生发现了三角形法则还适用于任意多个向量的加法。归纳思想在这三个环节中的运用,使得学生对两个加法法则,尤其是三角形法则的理解,步步深入。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张西元。我说课的题目是《系统抽样》,内容选自于苏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课时安排为一个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五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已初步了解掌握了简单随机抽样的两种方法,即抽签法与随机数表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系统抽样,它也是“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系统抽样的学习,更加突出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现它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能够灵活应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解决统计问题。难点:当不是整数时的处理办法,个体编号具有某种周期性时,“坏样本”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
  (2)掌握系统抽样的一般步骤;
  (3)正确理解系统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归纳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分类讨论的数学方法高考资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现实世界和数学知识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
  1.教学方法:为了充分让学生自己分析、判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因此,我采用讨论发现法教学。
  2.教学手段:通过各种教学媒体(计算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新课引入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有哪两种方法?
  (2)抽签法与随机数表法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简单随机抽样应注意哪两个原则?
  (4)什么样的总体适合简单随机抽样?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提问进一步理解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方法和步骤?为新课学习打基础
  2、实例探究
  实例:某学校为了了解高一年级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打算从高一年级500名学生中抽取50名进行调查,除了用简单随机抽样获取样本外,你能否设计其他抽取样本的方法?
  当总体数量较多时,应当如何抽取?结合具体事例探究问题,设计你的抽取样本的方法。抽取的样本公平性与代表性如何?学生自主探究后小组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新知识新方法,完成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并发现“等距抽样”的特性,从而形成感性的系统抽样的概念与方法。这样做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较好地贯彻新课程所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二)新课讲授
  1、系统抽样的概念方法步骤
  (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得出”系统抽样”的概念,并点明课题)
  [设计意图]经历实例探究过程,学生对系统抽样的概念方法步骤应有大致了解,辅以教师引导,从具体到一般,本节新课题的学习便水到渠成。
  2、典型例题精析
  例1、某校高中三年级的300名学生已经编号为1,2,……,300,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按10%的比例抽取一个样本,请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抽取,并写出过程。
  (教师题意分析,引导学生应用新知识新方法,学生分析思考,探究解题,小组讨论后口述解题过程)

最近更新

2024年湖南岳阳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21页

2025年度购物中心品牌陈列更新及维护合同 15页

2025年度车辆租赁与租赁物保管合同 15页

2025年度轨道交通施工与安全保障协议 17页

2025年度部队食堂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合同.. 15页

2024年新疆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8页

2025年度餐饮业员工薪酬体系优化合同 15页

2025年度高新技术企业持股协议书 15页

2025年度高科技园区研发中心设备租赁合同范本.. 15页

2025年度鲍鱼海鲜食材供应合作协议 15页

2024年四川成都中考英语真题及答案 12页

2025年成都车辆租赁合同违约责任合同范本 15页

2025年拆除工程拆除物运输与仓储服务合同 16页

2024年云南怒江中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22页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15页

2023年辽宁本溪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8页

2023年贵州中考英语真题及答案 21页

2025年最新30天退房免佣换租服务合同范本 3页

2025年森林碳汇项目承包树木种植与碳交易合同.. 15页

2023年湖南常德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及答案 21页

2025年热泵安装安全协议书通用范本 12页

2025年版汽车安全检测服务合同书 15页

2025年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聘用服务协议 14页

2025年环保污水处理部分股权转让与节能减排合.. 16页

2025年生物医药采购基本合同 13页

2023年河北中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11页

2025年百货日用品会员制销售合作合同 15页

2023年江苏苏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8页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22页

2024年全国新高考1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释 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