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oc

格式:doc   大小:57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oc

上传人:海洋里徜徉知识 2025/5/24 文件大小: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 发布
2023-05-01实行
2023-04-18发布
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Q/ZXJZ J619-2023
Q/ZXJZ
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公司标准
ICS
目 次
1 合用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施工准备 1
4 操作工艺 1
5 质量控制 3
6 质量标准 4
7 成品保护 5
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合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合用于建筑物避雷接地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安装工程。
引用标准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23
施工准备
所用材料的质量、技术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规定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镀锌钢材有扁钢、圆钢等,使用时应采用热镀锌材料,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产品应有材质检查证明及产品出厂合格证。
辅料有螺栓、垫圈、弹簧垫圈、支架、电焊条、预埋铁件、小线、水泥、砂子、塑料管、黄油漆、绿油漆、防腐漆、银粉漆等。
作业条件
避雷引下线暗敷设作业条件:
运用主筋作引下线时,墙、柱钢筋已绑扎完。
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成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避雷引下线明敷设作业条件:
支架安装完毕。
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成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土建外装修完毕。
接地干线作业条件:
支架安装完毕。
保护管已预埋。
土建抹灰完毕。
支架安装作业条件:
各种支架已运到现场。
结构工程已经完毕。
室外必须有脚手架或爬梯。
重要机具:常用电工工具、钢锯、锯条、电焊机、电焊工具、压力案子、电锤、冲击钻等。
操作工艺
避雷引下线安装工艺流程:
测量弹线定位(明)→支架安装→避雷引下线敷设固定→避雷引下线连接→防腐解决→标记→检测验收
避雷引下线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接地引下线扁钢截面不得小于25mm×4mm;圆钢直径不得小于12mm。
接地引下线必须按设计规定标高位置做断接卡子或测试点。断接卡子所用螺栓的直径不得小于10mm,并需加镀锌垫圈和镀锌弹簧垫圈。
运用主筋暗敷引下线时,每条引下线不得少于二根主筋。
现浇混凝土内敷设引下线不做防腐解决。
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如消防梯、烟囱的铁爬梯等)可作为引下线,但所有金属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
接地引下线沿建筑的外墙敷设时,从接闪器到接地体,引下线的敷设途径,应尽也许短而直。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不也许直线引下时,也可以弯曲,。引下线也可以暗装,但截面应加大一级,暗装时还应注意墙内其它金属构件的距离。
明敷接地引下线的支持件间距应均匀,~,~3m,~。
接地引下线应躲开建筑物的出入口和行人较易接触到的地点,以免发生危险。
在易受机械损坏的地方,,为了减少接触电压的危险,可用PVC管或竹筒将引下线加以保护。
采用多根明装引下线时,为了便于测量接地电阻,以及检查引下线和接地线的连接状况,~。运用混凝土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必须将焊接的地线连接到首层配电盘处并连接到接地端子上,可在地线端子处测量接地电阻。
每栋建筑物至少有两根引下线(投影面积小于50m2建筑物例外)。避雷引下线最佳为对称位置,引下线间距离不应大于20m,当大于20m时应在中间多引一根引下线。
设计规定接地的幕墙金属框架和建筑物的金属门窗,宜按设计规定就近与接地引下线或均压环连接可靠,连接处不同金属间应有防电化腐蚀措施。。
避雷引下线暗敷设做法:
一方面将扁钢(或圆钢)用手锤(或钢筋扳子)进行调直或抻直。
将调直的引下线运到安装地点,按设计规定随建筑物引上,挂好。
暗敷在建筑物抹灰层内的引下线用卡钉分段固定。
及时将引下线的下端与接地体焊接好,或与断接卡子连接好。随着建筑物的逐步增高,将引下线敷设于建筑物内至屋顶为止。如需接头则应进行焊接,焊接后应敲掉药皮并刷防锈漆和面漆(现浇混凝土除外),并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查收,做好记录。
运用主筋(直径不少于Ф16mm)作引下线时,按设计规定找出所有主筋位置,用油漆作好标记,按设计位置标高做好焊好测试点,随钢筋逐层串接至顶层,焊接出一定长度的引下线至接闪器,搭接长度不应小于6D,做完后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做好隐检记录。
当主筋采用窄间隙电弧焊或电渣压力焊等熔焊连接时,不需做附加跨接线,当主筋采用搭接连接时,必须双面施焊且焊接长度不应小于6D。
避雷引下线明敷设
避雷引下线明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引下线的垂直允许偏差为2/1000。
2引下线必须调直后进行敷设,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圆钢直径10倍。,并不得弯成死角。
引下线除设计有特殊规定者外,镀锌扁钢截面不得小于48mm2,镀锌圆钢直径不得小于8mm。
有关断接卡子位置应按设计及规范规定执行。
焊接及搭接长度见下表。
材料
扁钢——扁钢
圆钢——圆钢
圆钢——扁钢
焊接
2b
6d
6d
避雷引下线明敷设做法:
支架安装应尽也许随结构施工预埋支架或铁件。后埋支架时应弹线及分档定位,用手锤、錾子进行剔洞,洞的大小应里外一致。
一方面埋注一条直线上的两端支架,然后用铅丝拉直线埋注其它支架。在埋注前应将洞内用水浇湿。
引下线如为扁钢,可放在平板上用手锤调直;如为圆钢可将圆钢放开。一端固定在牢固的机具上,另一端固定在铰磨(或倒链)的夹具上进行冷拉直。
将调直的引下线运到安装地点。
将引下线用大绳提高到最高点,然后由上而下逐点固定,直至安装断接卡子处。如需接头或安装断接卡子,则应进行焊接。焊接后,清除焊渣,局部调直,刷防锈漆和面漆。
将接地线地面以上2米段,套上保护管,并卡固及刷红白油漆。
用镀锌螺栓将断接卡子与接地体连接牢固。
变配电室接地干线安装
工艺流程:
测量弹线定位→支架安装→接地干线敷设固定→接地干线连接→防腐解决→标记→检测验收
变配电室接地干线应与接地体连接的扁钢相连接,室内的接地干线多为明敷,但部分设备连接的支线需通过地面,也可以埋设在混凝土内。
变配电室明敷接地干线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敷设位置不应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并便于检查。
接地干线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时,应加钢套管或其它坚固的保护套管,钢套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应做补偿装置。
接地线应水平或垂直敷设,也可沿建筑物倾斜结构平行在直线段上,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情况,水平度与垂直度准许偏差2/1000,但全长不得超过10mm。转角处接地干线弯曲半径不得小于扁钢厚度的2倍。
接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应保持250~300mm的距离,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间隙10~15mm。
支持件应采用40mm×40mm的扁钢,尾端应制成燕尾状,入孔深度与宽度各为50mm,总长度为70mm,支持件间距应均匀,~,~3m,~。现浇砼墙或实体砖墙上可采用金属膨胀螺栓固定支持件。
接地干线跨越门口时应暗敷设于地面内(做地面以前埋好)。
变压器室、高低压开关室内的接地干线应有不少于2处与接地装置引出干线相连接,且变压器室、高压配电室的接地干线上应设立不少于2个供临时接地用的接线柱或接地螺栓。
接地干线表面沿长度方向应涂以15~100mm宽度相等的绿色漆和黄色漆相间的条纹,油漆应均匀无漏掉,但接地端子等处不得刷油漆。
具体安装方法如下:
1埋设支持件:
根据设计规定先在砖墙(或加气混凝土墙,空心砖墙)上拟定坐标轴线位置,在砖墙上做10cm厚砼压带用内胀栓做固定点或随砌墙将预制成50 mm×50 mm的方木放入墙内,待墙砌好后将方木剔出,然后将支持件放入孔内,同时洒水淋湿孔洞,再用水泥砂浆将支持件埋牢,待凝固后使用。现浇混凝土墙上固定支架,先根据设计图规定弹线定位,钻孔,支架做燕尾埋入孔中,找平正,用水泥砂浆进行固定。
明敷设接地线安装:
当支持件埋设完毕,水泥砂浆凝固后,可敷设墙上的接地线,将接地扁钢沿墙吊起,在支持件一端用卡子将扁钢固定,通过隔墙时穿越套管,接地干线连接处应焊接牢固。末端预留或连接应符合设计规定。
质量控制
防雷引下线暗(明)敷设
焊接面不够,焊口有夹渣、咬肉、裂纹、气孔及焊渣解决不干净等现象。应按规范规定修补更改。
2漏刷防锈漆和面漆,应及时补刷。
主筋错位,应及时纠正。
引下线不垂直,超过允许偏差。引下线应横平竖直,超差应及时纠正。
接地干线安装。
扁钢不平直,应重新进行调整。
接地端子漏垫弹簧垫,应及时补齐。
焊口有夹渣、咬肉、裂纹、气孔及焊渣解决不干净等现象。应按规范规定修补更改。
漏刷防锈漆和面漆,应及时补刷。
质量标准
主控项目
暗敷在建筑物抹灰层内的引下线应有卡钉分段固定;明敷的引下线应平直、无急弯,与支架焊接处,刷防锈漆和面漆防腐,且无漏掉。
变压器室、高低开关室内的接地干线应有不少于2处与接地装置引出干线连接。
当运用金属构件、金属管道做接地线时,应在构件或管道与接地干线间焊接金属跨接线。
一般项目
当设计无规定期,。圆钢、角钢及钢管接地极应垂直埋入地下,间距不应小于5m。接地装置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
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焊接接头外,有防腐措施。
当设计无规定期,接地装置的材料采用为钢材,热浸镀锌解决,最小允许规格、尺寸应符合下表规定:
 
种类、规格及单位
敷设位置及使用类别
地上
地下
室内
室外
交流电流回路
直流电流回路
圆钢直径(mm)
6
8
10
12
扁钢
截面(mm2)
60
100
100
100
厚度(mm)
3
4
4
6
角钢厚度(mm)
2

4
6
钢管管壁厚度(mm)




明敷接地引下线及室内接地干线的支持件间距应均匀,-;-3m;-。
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套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套管,钢套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
变配电室内明敷接地干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便于检查,敷设位置不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
当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距地面高度250-300mm;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10-15mm;
当接地线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设补偿装置;
接地线表面沿长度方向,每段为15-100mm,分别涂以黄色和绿色相间的条纹;
变压器室、高压配电室的接地干线上应设立不少于2个供临时接地用的接线柱或接地螺栓。
当电缆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头的接地线应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后接地;由电缆头至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一段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绝缘。
配电间隔和静止补偿装置的栅栏门及变配电室金属门铰链处的接地连接,应采用编织裸铜线。变配电室的避雷应用最短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连接。
设计规定接地的幕墙金属框架和建筑物的金属门窗,应就近与接地干线连接可靠,连接处不同金属间应有防电化腐蚀措施。
成品保护
支持件埋设后应避免砸、撞、磕、碰,接地引下线和接地干线安装完毕后不得踩、压、拉、拽。
接地引下线和接地干线在安装时应避免破坏焊接处以外部位的镀锌层。
及时做好焊接处的防腐解决及标志油漆的涂刷。
喷浆前,必须预先将接地干线纸包扎好。
电气施工时,不得磕碰及弄脏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