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五年级古诗文详尽讲解 】是由【花双韵芝】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五年级古诗文详尽讲解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五年级古诗文详尽讲解
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取了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示儿》一诗,诗文内容如下: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示儿》这首诗;
2.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诗文了解历史,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诗文中的历史背景和生僻字的认识;
重点:理解诗文的意义,学会欣赏古诗文的美。
教具与学具准备:
1. PPT展示诗文和相关图片;
2. 生僻字注音卡片;
3. 历史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向学生简单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九州吗?”引导学生思考。
二、诗文讲解(15分钟)
1. 逐句讲解诗文,解释生僻字词;
2. 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如“死去元知万事空”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看法;
3. 引导学生理解“王师北定中原日”的历史背景,解释“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含义。
三、历史背景讲解(10分钟)
1. 讲解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如岳飞抗金等事件;
2. 引导学生了解诗人陆游的生活年代,以及他参与的抗金运动;
3. 分析诗文中的爱国情怀。
四、诗文欣赏与背诵(5分钟)
1. 让学生欣赏诗文的美,感受古诗文的韵律;
2. 引导学生进行诗文背诵,巩固所学内容。
五、随堂练习(5分钟)
1. 让学生翻译诗文,锻炼翻译能力;
2. 提问:“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
板书设计:
1. 《示儿》
2. 陆游
3. 生死观
4. 爱国情怀
作业设计:
1. 请学生将《示儿》诗文背诵给家长,并讲解诗文的意义;
2. 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陆游的作文。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讲解《示儿》这首诗,使学生了解了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诗文中的意象和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相关的古诗文,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品味。同时,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文。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诗文讲解
1. 诗文的意象:诗中的意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例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中的“死去”和“万事空”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意象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
2. 历史背景:诗文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涉及到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需要重点讲解。通过解释“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含义,使学生了解诗人陆游的爱国情怀。
二、历史背景讲解
1. 南宋时期的历史: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涉及到许多抗金英雄的故事。通过讲解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了解诗人陆游生活的年代,以及他参与的抗金运动。
2. 诗人陆游的生活经历:陆游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生活经历与诗文紧密相连。讲解诗人陆游的生活经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他的诗作。
三、诗文欣赏与背诵
1. 诗文的韵律美:古诗文具有独特的韵律美,需要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使学生体会诗文的韵律美。
2. 诗文的意义:在背诵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意义,使他们在背诵的过程中,更好地领会诗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四、随堂练习
1. 诗文翻译:让学生翻译诗文,锻炼他们的翻译能力。通过翻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的意义。
2. 作文写作: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陆游的作文。通过写作,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诗作特点。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使用抑扬顿挫的语言语调,为学生朗读诗文,增强诗文韵律感;
2. 在讲解历史背景时,语调要深沉,以表现历史的厚重感;
3. 在提问环节,语调要充满期待,激发学生的思考。
二、时间分配
1.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保证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2. 在讲解诗文时,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和提问;
3. 在随堂练习环节,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练习。
三、课堂提问
1. 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3.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反馈,肯定他们的努力。
四、情景导入
1. 通过讲述诗人陆游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利用图片和音乐等辅段,营造诗文所描述的情景;
3. 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感受诗文的意义。
教案反思:
1. 在讲解诗文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意义和意象,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 在历史背景讲解环节,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3. 在诗文欣赏与背诵环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古诗文的美;
4. 在随堂练习环节,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
5.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相关的古诗文,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