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五年级实践课教学研究 】是由【雨林书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五年级实践课教学研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五年级实践课教学研究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五年级数学实践课教材,主要涉及第二章第四节“几何图形的拼接与组合”。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并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拼接与组合方法;2. 能够运用几何图形进行创意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拼接与组合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2. 学生能够运用几何图形进行创意设计,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平面几何图形的拼接与组合方法,创意设计能力的培养。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何图形模板、剪刀、胶水等。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拼接组合实例,如拼图、建筑物的设计等,引发学生对几何图形拼接组合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平面几何图形的拼接与组合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3. 创意设计:学生分组进行创意设计,利用几何图形进行拼接组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设计成果,互相提出改进意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 实际问题解决: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利用几何图形设计一幅美观的墙画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平面几何图形的拼接与组合方法、创意设计等。
七、作业设计
1. 请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幅几何图形拼接组合的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作品,如拼图、建筑物设计等。
2. 请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说明几何图形拼接组合的应用,并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例子和感受进行回答,如在家庭装饰、服装设计等方面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和合作学面几何图形的拼接与组合方法,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在实际问题解决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几何图形拼接组合现象,如建筑物的设计、家庭装饰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组织一些几何图形创意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五年级数学教材第二章《分数》的第五节《分数的加减法》。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分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学生能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3.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加减法。
2.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分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知识讲解: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详细的讲解。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几个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5. 实际问题解决: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加减法知识进行解决。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 分母 分子
+ 相同 相加
相同 相减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 分母 分子
+ 不同 通分后相加
不同 通分后相减
七、作业设计
答案:
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思考并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并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学习兴趣浓厚。
拓展延伸:
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分数的乘除法以及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五年级实践课教材,具体章节为《比例的应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比例的概念,比例的计算,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比例的计算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比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小明买了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铅笔的价格是2元,橡皮的价格是3元,如果小明给了售货员10元,那么售货员应该找给小明多少元?
二、知识讲解(1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上述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一个比例问题。
2. 教师通过讲解,介绍比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教师通过例题,讲解比例的计算步骤和技巧。
三、课堂练习(10分钟)
教师给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解析。
四、实际应用(5分钟)
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比例的计算步骤:
1. 确定比例关系
2. 写出比例式
3. 解比例式
作业设计:
(1)小明有20元,他想买一本书,书的价格是15元,他还需要多少元才能买到这本书?
(2)一家超市举行促销活动,买2斤苹果送1斤香蕉,小明买了3斤苹果,他一共得到了多少斤水果?
2. 讨论: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比例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例的知识。通过课堂练习和实际应用,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合作意识。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既有巩固知识的练习题,又有实际应用的讨论题,使学生在课后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拓展延伸部分,教师给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在课后能够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究比例的知识。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五年级数学实践课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几何图形”和第四章“计量单位”的相关内容。具体包括正方形、长方形的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长度、面积、体积的单位换算等。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性质,学会计算周长和面积。
2.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计量单位进行长度、面积、体积的换算。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正方形、长方形的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计量单位的换算。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量筒、橡皮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圆规、量筒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以“测量教室面积”为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并计算教室的面积。
2. 知识讲解:讲解正方形、长方形的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计量单位的换算。
3. 例题讲解:以具体例题演示正方形、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过程,以及长度、面积、体积的单位换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例如测量并计算课本封面面积、教室地面面积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家居装修、农业生产等。
6. 成果展示: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测量和计算成果,分享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六、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正方形、长方形的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长度、面积、体积的单位换算。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
(1)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
(2)长为6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
(1)1米 = __分米
(2)1平方米 = __平方分米
(3)1升 = __毫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境的引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正方形、长方形的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计量单位的换算。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如测量学校操场的长度和宽度,计算操场的面积。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长度、面积、体积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比例的计算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比例的计算
比例的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比例的计算包括确定比例关系、写出比例式和解比例式三个步骤。
1. 确定比例关系:比例关系是指两个比相等的式子。例如,如果小明买了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铅笔的价格是2元,橡皮的价格是3元,那么铅笔和橡皮的价格比就是2:3。
2. 写出比例式:比例式是指用符号“::”或“/”表示比例关系的式子。例如,小明买铅笔和橡皮的比例式可以写成2::3或2/3。
3. 解比例式:解比例式是指根据比例式求出未知量的过程。例如,如果小明给了售货员10元,那么售货员应该找给他的钱数可以用比例式表示为10::x或10/x,通过解比例式可以得出x=。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讲解和例题,让学生掌握比例的计算步骤和技巧。例如,可以通过给出具体的商品价格和数量,让学生计算比例,并解释计算过程。
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问题:一家超市举行促销活动,买2斤苹果送1斤香蕉,小明买了3斤苹果,他一共得到了多少斤水果?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运用比例的知识。小明买苹果和香蕉的比例关系是2:1,他买了3斤苹果,根据比例关系,。这样,小明一共得到了3+=。
通过这样的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例的知识,并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比例的计算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需要通过讲解、例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比例的计算步骤和技巧,并能够将比例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五年级数学实践课教材,主要涉及第二章第四节“几何图形的拼接与组合”。在内容选取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拼接与组合方法。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并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拼接与组合方法;2. 能够运用几何图形进行创意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