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幼儿园打击乐演奏活动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幼儿园打击乐演奏活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四章 幼儿园打击乐演奏活动
第一节 幼儿园打击乐演奏活动的教育内容
一、什么是打击乐?
打击乐演奏活动也叫节奏乐活动。
节奏乐活动涉及节奏练习、节奏乐器演奏;
节奏乐器也叫打击乐器,是指打击乐器而使其发声,也叫“敲击乐器”或“击乐器”。
二、打击乐曲
1、随着歌曲或器乐曲的打击乐曲
某一首特定的歌曲或器乐曲+配器方案
◆ 根据这首特定的歌曲或器乐曲专门创作的打击乐器演奏方案。
2、纯粹的打击乐曲(不太常见)
专门为打击乐器创作或仅由打击乐器来演奏的乐曲。
3、打击乐曲演奏方案
① 由专业音乐工作者发明的;
② 由幼儿园教师发明的;
③ 在幼儿教师的帮助下由幼儿集体创作的。
三、打击乐器演奏的简朴知识技能
(一)乐器
1、按制作材料分类
皮革类——大鼓、铃鼓、堂鼓
金属类——串铃、碰铃、三角铃、三角铁、钹、锣
竹木类——木鱼、双响筒、圆舞板、蛙鸣筒
混合类——沙球、棒镲、铃鼓
2、规定知道:名称、演奏方式与音色的关系等
(二)配器
1、教师引导幼儿用集体讨论的方式,选择适当的节奏型及合适的乐器。
2、规定知道:
● 音色分类
● 搭配制造某种特定的音响效果
● 选配合适的节奏型及音色安排方案,并能用简朴的图形、语音、动作等符号
记录设计好的配器方案
(三)指挥
● 重要是学习如何与人沟通、与人合作,以及如何与人互相协调;
● 幼儿不必学习专业性的起势、收势和划拍;
● 只是学习如何自然地开始、结束、轮流、交替和击打出所规定的节奏型,
必要时可做相应乐器演奏方式的模仿动作等。
1、知道如何用动作表达准备、开始和结束,并能使自己的动作清楚、明确、易于让被指挥者做出反映。
2、知道在指挥时将身体倾向于被指挥者,用眼睛注视被指挥者,并能用体态和表情激起被指挥者的合作热情。
3、知道如何用指挥动作表现节奏和音色的变化,并能使自己的动作与音乐协调一致。
(四)打击乐演奏的常规
提问:你们觉得打击乐演奏活动课好上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由于乐器自身的新奇性和乐器可以发出响声等特性,打击乐器活动历来是教师感到比较难以保持良好秩序的活动。
1、活动开始和结束的常规
⑴ 听音乐的信号整齐地将乐器从座椅下面取出或放回。
⑵ 乐器拿出后,不演奏时须将乐器放在腿上或地上,不发出声音,眼睛也不看乐器。
⑶ 开始演奏前,按指挥者的手势整齐地将乐器拿起,做好准备演奏的姿势。演奏结束后,按指挥者的手势将乐器放回腿上或地上。
⑷ 活动结束后,自己收拾乐器和整理场地。
2、活动进行的常规
⑴ 演奏时身体倾向指挥者,眼睛注视指挥者,积极地与指挥者交流。
⑵ 演奏时注意倾听音乐和别人的演奏。
⑶ 演奏时注意力集中,不做与演奏无关的事情。
⑷ 互换乐器时,须先将本来使用的乐器放在座椅上,再迅速无声地找到新的座位,拿起新乐器,坐下后立即把新乐器放在腿上做好演奏准备。互换过程中不与别人或场内的座椅互相碰撞。
第二节 幼儿园打击乐演奏活动的教育目的及选材
一、教育目的
小班:① 结识几种打击乐器;
② 用固定的节奏型演奏,体验乐趣,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
中班:① 结识较多的打击乐器;
② 逐步结识打击乐谱;
③ 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提出演奏建议;
④ 养成看指挥的习惯,能于别人协调一致,体验发明性的快乐。
大班:① 探索更多打击乐器的方法、配器方案;
② 能按别人即兴指挥的动作,做出演奏反映。
二、打击乐演奏活动材料的选择
(一)乐器
♠ 音色好
♠ 大小及重量
♠ 演奏方法
① 3~4岁:拍击发音——铃鼓、串铃、沙球、大鼓
撞击发音——圆响板、碰铃
▲ 类似幼儿 拍手 的方法,以臂的大肌肉动作为主。
② 4~5岁:木鱼(腕部动作);蛙鸣筒(均匀连续用力);
小钹、小锣(控制用力);铃鼓的摇奏。
▲ 腕部 动作,手眼协调有一定规定。
③ 5~6岁:双响筒、三角铁
▲ 用力均匀 和手眼协调有较高的规定。
◆ 4~6岁还可选用圆舞板的捏奏法、沙球的震奏法、小钹的擦奏法。
(二)音乐
年龄段
节 奏
结 构
3~4岁
熟悉的歌曲或韵律活动的音乐;
节奏简朴
一段体
5~6岁
可以不是学过的歌曲或韵律活动的音乐;
节奏稍复杂
两段体或三段体;
最佳有鲜明的、有规律的对比因素,乐句、乐段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三)配器方案
1、特点:适合幼儿的实际能力;有一定的艺术性。(详见P167、168页)
2、打击乐曲的编配环节
① 熟悉音乐
② 揣摩、分析
③ 安排节奏型和音色的布局
④ 试奏和调整
⑤ 记谱和转换乐谱
3、变通总谱的设计
变通总谱是针对通用总谱,也就是我们通常使用的简谱和五线谱来讲的。
① 动作总谱
a. 身体动作
b. 节奏动作、模仿动作、舞蹈动作、滑稽动作
c. 不宜用笨拙的肢体动作表现较密集的节奏
d. 不宜太难,避免给幼儿掌握总谱导致不必要的困难
② 图形总谱
a. 形状和色彩
b. 几何图形、乐器音色的象征图、乐器形象简图
c. 不宜搞成通用总谱的图形解释方案,避免复杂化、细致化的设计
③ 语音总谱
a. 嗓音
b. 故意义的字、词、句、象声词、衬词和无意义音节
c. 尽量注意发明出的语音总谱有趣、易记、上口
第三节 幼儿园打击乐演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环节与方法
1、熟悉和欣赏音乐
告诉幼儿器乐曲或歌曲的名称、重要内容;
引导幼儿仔细听,感受音乐的内容、情绪、性质、力度、速度、风格、节奏等。
2、徒手练习节奏型
练习时间不宜太长,由于在使用乐器的过程中还可继续学习;
长时间徒手练习会减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幼儿有更多机会在集体练习打击乐器的过程中,感受各种乐器的不同音色、音响特点及在合奏中所产生的效果。
3、介绍乐器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让幼儿自己先去探索乐器的敲击发声法;
教师再指导幼儿对的使用打击乐器,并引导幼儿比较、辨别乐器的音色特点。
4、随乐打击乐器
让部分节奏感较强的幼儿先拿乐器练习,在逐步扩大到其他幼儿,以利互帮互学;
先分声部练习,等各声部纯熟掌握后再合奏;
一次递增一个声部,最后达成完整的合奏。
方法:
1、教师可有计划地逐步让幼儿与教师共同来为音乐设计节奏型、选配乐器等,以培养他们发明性地编配打击乐的能力。
2、可用故事、游戏来进行打击乐教学,这种方法较适合小班初期,可培养幼儿对打击乐的爱好。
3、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活动常规,涉及训练幼儿看指挥的习惯,注意打击乐器的分发与收回。
二、设计与组织
(一)由总谱学习开始
适应于:原配器创作比较复杂、精美。完善的打击乐作品。
(二)由总谱创编开始
适应于:原设计比较单纯,可让幼儿有更多创作性表达机会的打击乐作品。
(三)由重要声部学习开始
适应于:从纵向看自身具有主次两个部分。重要部分自身比较复杂、精美、完善的打击乐作品。
《中班·瑶族舞曲A段》
(四)由重要声部创编开始
适应于:自身具有主次两个部分,其重要部分比较单纯。
(五)由音乐欣赏开始
适应于:原创意自身比较复杂、精美、完善,更值得让幼儿欣赏或教幼儿如何欣赏的音乐作品。
《喜洋洋》
(六)由故事讲述开始
适应于:具有更多形象或情节描写性的打击乐作品。
《小班·小老鼠上灯台》《小班·小白兔与大灰狼》
(七)由韵律活动复习开始
适应于:适合改编成打击乐作品的韵律活动曲。
(八)由歌曲复习开始
适应于:适合改编成打击乐作品的歌曲。《小红帽》
三、选择合适的空间安排
舒适空间的安排是保证有效演奏的重要因素,能保证活动的秩序及声部音色混响效果等,
成为活动整体审美效果的有机组成部分。
▲ 常规性 的打击乐演奏活动有:
铃鼓组——碎响音色
碰铃组——圆润音色
响板组——脆响音色
大鼓和钹组——混响音色
▲ 队形安排:
每边为一个音色组——单马蹄形
双马蹄形
每块或每行为一个音色组——品字形
每相邻的两纵列为一个音色组——满天星形
注:● 小班一般成半圆形,可用分段切割的方法安排不同的音色组。
● 教师所站位置应在全体幼儿都能看见的地方。
四、选择合适的练习速度
一方面,教师用自己哼唱来跟随幼儿的速度,眼睛看幼儿,调整教师的
哼唱速度直至幼儿的动作显示出比较自如的状态为止; 待幼儿的演奏逐步熟悉后,教师及时改换成弹琴伴奏,并稍加快速度以使幼儿对练习产生新的欲望; 幼儿相称纯熟后,教师将伴奏改换成录音播放的乐队音响,速度也许会更快一点,教师应事先向幼儿说明,并激发幼儿挑战新情境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