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2017年浙江专升本语文考试真题.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7年浙江专升本语文考试真题.doc

上传人:1905133**** 2025/5/24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7年浙江专升本语文考试真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17年浙江专升本语文考试真题 】是由【190513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17年浙江专升本语文考试真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17年浙江专升本语文考试真题
考试说明
150 分钟;
150 分;
,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的钢笔、圆珠笔答卷,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在每一小题的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
小题 1 分,共 20 分)
( )
隆然:脊背突起的样子
亟:急忙,仓促
并:吞并
奚:何,怎么
( )
,凌万顷之然 如:往
,风掣红旗冻不翻 掣:牵
,以致其性焉尔 致:导致
,枉用相存 存:问候,探望
( )
,则安之

( )
,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设酒杀鸡作食
,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
,功施到今
,没有名词用作动词用法的一项是( )
,蹄之
,斗折蛇行
,明烛天南
,不冠不袜
( )

( )

( )

,错误的是( )
、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不适于表彰先进事迹
、反映情况,或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 )
,要求上级进一步解释
,要求上级答复
,要求上级指示
,无法统一,要求上级裁决
( )

《饮酒》(其五)中,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是( )

( )
A.《白杨礼赞》 B.《子夜》 C.《林家铺子》 D.《发现》
,闻一多属于(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秋水》中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中“美”的意思是风景优美
B. 能切中《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论点的一组词语是“天命”与“人事”
C.《郑伯克段于鄢》中塑造了一个老谋深算、阴险狡猾的郑庄公形象
D.《李将军列传》展现了一个胆略过人、智勇双全的飞将军形象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褒禅山记》的作者是欧阳修
B.《爱尔克的灯光》的作者是巴金
C.《湘行散记》的作者是沈从文
D.《死水》是闻一多的诗集
,不正确的一项是( )
“吹芦笛的诗人”

“三苏”是指苏洵、苏轼、苏辙
“济南二安”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B.《雷雨》描述了周朴园一家的人生悲剧
C.《水浒传》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D.《聊斋志异》是清代的一部著名文言短篇小说集
《哈姆雷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

,逼真地再现出贵族绅士的专横跋扈和普通百姓的辛酸苦辣
D.《哈姆雷特》缺乏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中男女主人公的名字分别是( )


二、填空题(本题共有 20 空,每空 1 分,各空出现一个错字不得分,共 20 分)
(一)文学常识(1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卫风·氓》)
,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_____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曹
操《短歌行》)
,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___________________。(李斯《谏逐客书》)
,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瞑》)
?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
,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
“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宋代文学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中唐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的倡导者
,可分为杂剧和散曲,散曲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套数之分。
“诗家天子”、“七绝圣手”之美誉的盛唐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
34.《套中人》是俄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品。

(二)根据提示,在答题纸相应横线内填入适合应用文语体风格的词语。(6 分)
,偷税漏税者要追究法律责任。[按照法律]
峰会临近,各车站___________________于 8 月底前做好安全保障准备工作。[一定必须]
,欢迎来电___________________。[敬词,指对方询问]
下面是一则公文,主要有三处不妥,请改正。
同意你校设立海疆研究中心的请示
××大学:
你校×大字[2014]9 号《××大学关于设立海疆研究中心的请示》收悉,经研究讨论,批复如下:
同意在你校设立海疆研究中
这件事情很重要,因此做出上述答复。
××省教育厅
二○一四年五月三十日

“×大字[2014]9 号《××大学关于设立海疆研究中心的请示》”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这件事情很重要,因此做出上述答复”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分析题(本题共有 12 小题,共 40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41-42 题(6 分)
和子由渑池怀旧日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41 此诗中的语句演化而来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人生感悟?(4 分)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43-45 题。(6 分)
刺客列传(节选)
司马迁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怨 .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 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注】厉音赖,二者相通。赖、癞古今字也。赖,恶疮病也。凡漆有毒,近之多患疮肿,若癞病然,故豫让以漆涂身,令其若癞耳。
(2 分)
(1)赵襄子怨智伯。
怨:
(2)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 ..不可知,行乞于市
形状:
“/”线给“豫让曰”后面无标点的语句断句。(2 分)
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限 10 个字)(2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48 题。(11 分)
腾冲的树
肖克凡
这是第三次造访这座明珠般的边城。此前,我曾经拜访和顺古镇,参观艾思齐故居,游览热海大滚锅以及浅水草地,还有玉石城。。。
此番抵达腾冲,依然去了和顺古镇,依然去了艾思齐故居,依然拜谒了国殇园和滇西抗战纪念馆,依然去了小空山火山公园……然而,我刻意寻找着腾冲的新意。
去银杏村吧,那里充满新意。三千多株银杏树,来自六百多年前的湖南。它们姿态万千地站立在那里,等待着六百多年后的我们。
众人来到银杏村,首先要去拜访那株被称为“银杏王”的古树。当年来自湖南的驻军栽下银杏树苗,这一株株树苗宛若湖湘游子,不远千里,落地生根,在这座边城生存了六百多年,那株三人合抱的“银杏王”,终于成为腾冲当地的著名景致。
不知为什么,打量着这株“银杏王”,我竟然想起屯垦成边的历史。就这样,一株株银杏树人格化了,活生生站在面前,成为腾冲历史里不可删改的内容。这里是边地,却有着中原文化的纽带;这里有军功,银杏树就是明证。
置身银杏林,融入淡黄光影里。时值北方深秋初冬,我们还是来得过早,此时腾冲银杏树叶尚未金黄,只呈现浅浅的金,淡淡的黄,仿佛积蓄着无穷的力量,只待一夜之间爆发出令人惊叹的美景。
银杏树叶有着入药价值,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银杏树的果实,被人们称为白果,热锅炒熟可食。我想起儿时首次吃炒白果的情景,想起站在东兴街上掏钱给我买白果的父亲……
腾冲已然过了收获白果的季节,此时只有银杏树们站立着。前些年我在首尔郊区见过采摘白果的场景,一个个韩国男子用力摇动树干,那白果便纷纷落地了。我不知道腾冲这地方采摘白果的方法,只觉得韩国人的方法原始而环保。莫非他们担心使用器具采摘会伤害银杏树吗?人与银杏树,惺惺相惜。
漫步银杏林间,依然期待那浓烈如瀑的金黄色的降临。然而,一株株银杏树显出的沉稳与含蓄,仿佛静静考验着人们的耐心。这六百多年前来自湖湘的银杏树,株株直径超过水桶粗,却是身姿各异,有的雄奇,身材如塔好似壮汉;有的婀娜,枝蔓招摇宛如少女。有的树冠如伞竟成浓荫,有的树权优雅引人写生。这望之蔚然的银杏林,不乏几株楸树高耸其间,它们性子急落叶早,七分孤独三分高傲地耸立在银杏树里,长枪大戟地给大地注入一股大理威武之气。
有了楸树的过早谢顶,愈发显出银杏树的沉着。那令人激动的金黄色,何时能够层林尽染?可惜,我们没有更多等待的时间,此行无缘欣赏腾冲银杏村的美景了
遥想六百年前,此地是什么情形呢?一群群古人忙着栽树,栽种来自他们湖湘家乡的树种。六百多年过去了,小树长大,大树成为古树,根深叶茂。栽种树苗的人呢,也繁衍了一代代子孙。然而,银杏树的子孙呢?放眼望去,远处一派绿色。是啊,人类繁衍,树木成林,这正是子子孙孙的相传。无论什么人都不可以切断这种生生不息传递。
凡是切断这种生生不息传递的地方,便是荒漠了。大自然的荒漠令人叹息。人心呢,则更不可以荒漠化。
因此,我们需要银杏树的浓绿,也需要银杏树的金黄,就是不需要大地与心田的荒芜。所以,腾冲的银杏树必须站立在那里,说明着腾冲的历史,也说明腾冲的今天,当然也展望着腾冲的未来。
银杏树的果实叫白果。我便想建议和顺家鲜花饼,应当增添白果口味的品种,如果这样,腾冲的银杏就走向全国了。
期待,期待白果口味鲜花饼问世——它是生出双腿的腾冲银杏,一路走向北京。
。(4 分)
(1)它们姿态万千地站立在那里,等待着六百多年后的我们。
(2)这里有军功,银杏树就是明证。
,但作者为何不用“腾冲的银杏树”为题?(3 分)
,谈谈作者为什么要插入韩国首尔采白果的场景。(4 分)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 49 题。(3 分)
①《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
②《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
③《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④《道德经》这部神奇宝典被誉为万经之王。
⑤《道德经》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⑥《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名著
,给“《道德经》”下定义。(3 分)

(五)阅读下面一则关于举办“人文经典阅读”活动的通知,完成第 50 题。(4 分)
为提升各位同学的人文素养和经典阅读能力,教务处联络语文组定于 6 月 1 日至日举办校首届人文经典阅读活动。活动内容有三大部分组成:文学经典阅读、哲学经典阅读、历史经典阅读。欢迎各位同学届时光临,凡能将活动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写成文章敬呈组委会者,将有机会获得大奖——组委会安排名师给予一对一指教。
,找出四处不得体处并作修改。(4 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51-52 小题。(10 分)
瑞典前首相卡尔·比尔特说,今天的全球性城市必须拥有自行车道和洒满阳光的露台餐厅。它要有漂亮的社区和伟大的艺术。强健的城市经济并不足以吸引人才。万事达执行官彭安杰说:“人们将选择在哪里居住。资本会跟随人们的脚步。但我不确定人才是否会轻易追随资本。”
富裕又充满乐趣:这是 5 月 20 日开幕的芝加哥全球性城市论坛就成功的全球性城市所描绘出的一致景象。按照这种描述,未来几十年,大多数伟大的城市都将是西方城市。《论全球性城市》一书的作者理查德·郎沃思说,美国和西欧的人口相加还不到全世界人口的 10%,而世界城市的排名往往从纽约、伦敦、巴黎开始,然后才是东京或香港。由于权力和财富逐渐集中到这些城市,因此西方可能会继续领先其他地区。
发展中世界的大城市大多是在 1950 年以后迅速涌现的,当时正处于汽车时代。但北京、里约热内卢、伊斯坦布尔等城市的道路交通拥挤。许多中国城市的空气有害,拉丁美洲的城市街道治安不好。正如美亨利·保尔森所指出的:“在发展中世界,你看不到一种成功的城市化模式。”
为了避免这听上去像是一种西方的偏见,请注意:中国和俄罗斯精英们正越来越多地把他们的金钱和子女送往西方城市。获得普利兹克奖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说,他的同胞们花了 30 年的时间破坏他们自己的传统城市。甚至那些由国际大牌建筑师设计、点中国城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也与整体环境格格不入。王澍说,中忆、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文化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