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山东省海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下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是由【190513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山东省海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下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山东省海阳市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下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鲁
教版,解析版)
,其反应为:C2H5OH+3O2^ 2CO2+3H2O, 电池示意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极为电池的正极
b极发生氧化反应
负极的反应为:4H++O2+4e===2H2O
电池工作时,lmol乙醇被氧化时有12mol转移
【答案】D
【解析】
2006年夏季,云南的某些湖泊发生水华现象,其原因是水体出现富营养化,使某些藻类 迅速繁殖,
含氮、磷的化合物
【答案】A
【解析】含氮、磷的化合物排放到水中会使水体出现富营养化,使某些藻类迅速繁殖,从而 造成水体缺氧,使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破坏生态系统。
下列说法屮正确的是
分子中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则分子越稳定
元素周期表中的I A族(除H外)和VDA族元素的原子间可能形成共价键
PC"分子中P原子和C1原子最外层都满足X电子结构
H—O键键能为463 kJ/mol,即18gH2O分解成 出和O2时,消耗能量为2x463 kJ
【答案】B
【解析】分子中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则分子越稳定,A不正确。根据电负性可知碘和锂可 能形成共价键,B正确。C不正确,PCb分子中P原子最外层是10电子结构.。D不正确, 由于在形成氢气和氧气是会放出热量,18g H2O分解成比和O2时,消耗能量小于2x463 kJ0 答案选B。
在25°C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171
0
平衡浓度/ mol - L-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反应可表示为X+3Yw』2Z,其平衡常数为1600
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答案】C
【解析】题中有一明显的错误,就是C选项中平衡常数增大,增大压强不可能使平衡常数增 大。其他选项均为平衡中的基础计算和基础知识,关键是根据表中数据():
(-) : (-0)=1 : 3 : 2 可推导出:X+3Y—2Z。
把溶液AlCb与NaHCOs溶液分别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分别为
A: AICI3> NaHCO3 B: AI(OH)3> NaHCO3 C: AI2O3> NaOH D: AI2O3> Na2CO3
【答案】D
【解析】
KsP(AgCl)=-10 , Ksp(AgBr) =7. 7X IO-13, KsP(Ag2CrOi) =9. OX 10"12,已知,某溶 液中含有Cl; Br和CrOi2-,浓度均为0. OlOmol • L ,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 OlOmol • L1 的AgNOs溶液吋,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Cl、Br > CrO? B. CrOi2 > Br > Cl
C. Br\ Cl\ CrO?- D. Br、CrO?\ C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析出沉淀吋,AgCl溶液中c ( Ag' ) = Ksp(AgCl)/ c ( Cl-)
= (1. 56X10_lo)/0. 01 = 1. 56X10_mol/L,
AgBr 溶液中 c (Ag ) = Ksp(AgBr)/c (Cl ) =(7. 7X 10_13)/0. 01mol/L=7. 7X 10-nmol/L, Ag2CrOi 溶液中 c (Ag ) =[Ksp(Ag2CrO4)/c (CrO?-) ]1/2=[(9. OX 10 l2)/0. 01mol/L]l/2=3X 10 5, c (Ag ) 越小,则越先生成沉淀,所以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Br、Cl\ CrO?-,选C。 考点:考查沉淀溶解平衡。
L-1的CH3COOH溶液,其中随水的量增加而增大的是([]表示浓度)
①[IT]②n(H_)③
[叩
[CH:COOH]
彷[CH:COOH]
⑤[曲]
⑥[CH:COO"J
A.①②③
【答案】B
B.②③⑤
C.④⑤ D.④⑤⑥
【解析】
试题解析: mol-L'1的CH3COOH溶液,醋酸的电离平衡破坏,平衡正向移动, 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但是浓度减小,相应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同时醋酸根浓度减小, 醋酸分子浓度减小,则因此选B。
考点:弱电解质的电离
&用食用白酷(酷酸浓度约lmol/L)常温下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
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说明白酷属于酸,不能证明其部分电离,所以 不能证明醋酸是弱酸,故A错误;,溶液川氢离子浓度小于 lmol/L,说明醋酸部分电离,所以能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故B正确; 中有气体放出,说明酷酸酸性大于碳酸,但不能证明醋酸部分电离,所以不能证明酷酸是弱 电解质,故C错误;,说明白醋是电解质,但不能说明白醋 是弱电解质,故D错误;
考点:考查了电解质强弱判断的相关知识。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Fe203+6H+=3H20+2Fe3+
向NHiHCOb溶液屮加入过量的Ba (OH) 2溶液并加热:
Ba2+4- 20K+NH; + HC0'^=NH3 f +2H20+BaC031
用过量冷氨水吸收SO2: SO2+NH3・H20=HS0[+NH:
用强碱吸收工业制取硝酸尾气:N0+ NO2+2OH_=2NO; +H20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儿白醋含有醋酸,醋酸是弱酸,应该写化学式,错误; 入过量的Ba(0H)2溶液并加热,,以NHiHCO:.为标准,离子方程式书写无误, 正确;,离子方程式是:SO2 + 2NH3 ・H2O=S(V + 2NIV+H2O,错误;,用强碱吸收工业制取硝酸尾气:N0+ N02+20H~=2N02 +H2O,错误。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在蒸发皿屮加热蒸干并灼烧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得到该物质固体的是()
AlCh;②NaHCOs;③NaA102;④MgSO.,;⑤:^ ; ***@KMnO<; ©Fe2(S01)3;⑧FeCl2
A.①②⑤ B.⑥⑦⑧ C. ③④⑦ D.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1CL是强酸弱碱盐,加热发生水解反应产生氢氧化铝和氯化氢,氯化氢有挥 发性,所以随着不断加热水分的蒸发,氯化氢气体也不断逸出,蒸干得到的固体是
△
A1(OH)(OH)3 = A12O3+②发
△
生反应2NaHC0:; = Na2C03+C02 t +H20o最后得到的固体是Na2CO:5o③NaAlO?是强碱弱酸盐,
水解产生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由于氢氧化钠没有挥发性,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水分的不 断蒸发,盘氧化钠和氢氧化铝又重新反应产生NaAlO,和水。所以最后得到NaAlO,固体。④ MgSOi是不挥发性的强酸与弱碱反应生成的盐,水解产生的酸碱会重新生成MgSO.':和水。最后 得到的固体是MgSOn ***@Na2SOs是还原性的弱酸II2SO3与强碱NaOII反应生成的盐。在加热的过 程屮水解产生的H2SO3会被氧化成H2SO1, H2SO1和NaOH反应生成难挥发的强酸强碱盐Na2SO, 和水。所以最后的固体是Na^SO^o ***@KMnO.;是强酸强碱盐,在溶液中不发生水解反应,但在
△
蒸干后加热会发生分解反应:2KMnO; = K2MnOi+MnO2+O2 t .所以最后得到固体是 尬1心和
Mg的混合物。⑦Fe2(SO5)3是难挥发的强酸II2SO1和弱碱Fe(OII)3反应产生的盐。在溶液中水 解得到HzSOi和Fe(0H)3o由于H2SO1无挥发性,所以二者会在加热的过程屮重新反应产生 Fe2(S0X和水。最后随着水分的蒸干而得到Ee2()3,灼烧不会发生分解反应。因此加热蒸 干并灼烧得到的固体产物是Fe2(S0j3。⑧FeC12是挥发性的强酸与弱碱Fe(OH)2反应生成的 盐。水解产生的HC1会不断挥发逸出,产生的Fe(0II)2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形成Fe(OH)
以蒸干得到的固体是Fe(OH)3。灼烧吋发生分解反应:2Fe(OH): =Fe2O:5+ 皿小加热蒸干并灼烧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得到该物质固体的是③④⑦。
考点:考查盐的水解的应用的知识。
a、b、c、d、e分别是Cu、Ag> Fe、Al> Mg五种金属中的一种。已知
a> c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b和d的硝酸盐反应,置换出d单质;
c与强碱溶液反应放出气体;
c、e在冷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由此可判断a、b、c、d、e依次是
A. Fe、 Cu、 Al、 Ag^ Mg B. Mg、 Cu、 Al、 Ag> Fe
C. Al、 Cu、 Ag、 Mg> Fe D. Mg、 Ag、 Al、 Cu、 Fe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c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说明a和c 一定不是铜和银;b和d的硝酸盐 反应,置换出d单质,说明b的金属性强于d; c与强碱溶液反应放出气体,则c是铝;c、 e在冷浓硝酸屮发生钝化,所以e是铁,因此a就是Mg,则b是铜,d是银,答案选B。 考点:考查金属的性质以及金属性强弱比较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主要是考查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些金属也是高考中常考 的重要金屈,需要学生熟练记住它们的化学性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W与比0的反应是爛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W液或浓硝酸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但原理不同
EeCh和均可加快比O2分解,同等条件下二者对H2O2分解速率的改变相同
Mg(0H)2固体在溶液中存在平衡:Mg(0H)2(s)An『《q)+20H(q), 溶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Na与水反应为固体与液态反应生成气体,该反应为嫡增反应,即AS〉。, 反应中钠熔化为小球,说明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即厶HV0,则厶G=AH-TAS<0,故该反应 自发进行,故A正确;B、饱和Na2SO4溶液或浓硝酸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饱和Na2SO4 溶液降低蛋白质溶解度,为盐析现象,为可逆过程,再加入水可以溶解,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使责白质变性,过程不可能,二者原理不同,故B正确;C、FeCb和MnO2对出。2分解催化 效果不相同,同等条件下出。2分解速率的改变不相同,故C错误;D、NH4CI溶液中饮根离 子水解呈酸性,消耗Mg (OH) 2 (s)溶解平衡中的蛍氧根离子,使Mg(OH)2 (s) ==^Mg2+
(aq) +20H' (aq)平衡右移,故Mg (OH) 2可溶于NH4CI溶液,故D正确;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焰变和爛变;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 化的本质;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名师点睛】本题侧重对化学反应原理考查,涉及反应自发性判断、蛋白质的性质、反应速 率影响因素、沉淀溶解平衡等,注意B选项中蛋白质变性的一些方法。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 某些浓的无机盐(如鞍盐、钠盐等)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属于 蛋白质的盐析,是物理变化;蛋白质发生盐析后,性质不改变,析出的蛋白质加水后又可 重新溶解,因此,盐析是可逆的;在热、酸、碱、重金属盐、紫外线、有机溶剂的作用下, 蛋白质的性质发生改变而凝结,属于蛋白质的变性,是化学变化,蛋白质变性后,不仅丧失 了原有的可溶性,同吋也失去了生理活性,因此,蛋白质的变性是不可逆的。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78g苯含有C=C双键的数目为3乂
室温下,lLpH二13的Ba(0H)2溶液屮,
0. 1 mol M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gO和Mg3N2,
含加olftSO,的浓硫酸与足量铜片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Na个S0?气体分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A错误;B、室温下,lLpH二13的Ba(0H)2溶液中, 0H■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0_,mol/L,, B错误;C、0. lmolMg在空气中 完全燃烧生成MgO和MgW 均生成+2价所以转移的电子数为0. 2Na,正确;D、随反 应的进行,浓硫酸逐渐变成稀硫酸,而稀硫酸与Cu不反应,所以产生的二氧化硫分子小于 Na, D错误,选C。
考点:考查阿伏伽徳罗常数的应用。
&C03、Na A10,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lmol・I?的盐酸,测得溶液中的C0广、HC0J、 A102\ A广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M点时生成的C02为Omol
原混合溶液中的CO广与A10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
V1; V2=l: 4
a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A102_<4- H20=Al(0H)3l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Na2C0;i. NaAlO,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皿)1・1?的盐酸,首先,发生反应 A102_+H++H20—Al (0H) 31 , a线表示A10-;,由图可知A1(V反应完毕,加入盐酸50mL,根据 方程式可知 n (A10/) =n (II ) =0. 05mol X lmol/L=0. 05mol;第二阶段,AIO?■反应完毕,发 生反应CO/'+H—HCO;, b线表示CO?-, c线表示HCO「,由图可知CO:?反应完毕,该阶段加 入盐酸 100mL-50mL=50mL,根据方程式可知 n (CO:/ ) =n (H ) =0. 05mol X lmol/L=0. 05mol; 第三阶段,CO产反应完毕,发生反应HCO3+H+—C021 +H20, d线表示HCOb ,由图可知HCO:<反 应完毕,该阶段加入盐酸150mL-100mL=50mL,根据方程式可知n (HCO;) =n (H+);第四阶 段,发生反应Al (OH) 3+3H*=Al3++3H20, e线表示Al笃 由图可知Al (OH) 3反应完毕生成 铝离子 0. 05mol,根据方程式可知 n (H+) =3n[Al (OH) 3]=3X0. 05mol=0. 15mol,该阶段加 入盐酸体积为150mLo A、由上述分析可知M点时溶液中C0?完全转化为HCO「,没有CO2生 成,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0产与AlC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错 误;C、原溶液中n (CO./-) =0. 05mol, VI时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等于碳酸根离子为0. 025ml, 由反应COT+II—I1C0J可知,,盐酸的体积为25mL ,故 Vl=50mL+25mL=75mL,由上述分析可知,V2=150mL+150mL=300mL,故 V】:V2=75mL: 300mL=l: 4,正确;D、由上述分析可知,a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A1O2+H+H2O=A1 (0H) 3/,正 确,选B。
考点:考查离子反应与图象关系、化学计算等。
,且当加入试剂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 写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离子组
加入试剂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
Fe3\ G 一、C1 一、Na
NaOII溶液
Fe3++30H ~ —Fe (Oil) 3 I
B
Na\ Al3\ Cl -、SO?-
少暈KOH溶液
A13,+3OH _ —Al (OH) 3 I
C
H\ Fez\ SO厂、N03~
BaCl 2溶液
SO? ~ +Ba2 —BaSOi I
D
Na\ K\ CIO_、 SO/-
通入少量S02
2C10 _ +SO2+H2O—2HCIO+SO32 _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 Fe3\ S?•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 Na\ A产、CL、SO/-之间不发生反应,加入少量NaOH后铝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 铝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产+30H—Al (0H) 31 ,故B正确;C. H\ Fe2\ NO3-之 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屮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Na\ K\ CIO\ SO42'Z间不 反应,加入少量二氧化硫后,次氯酸根离子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 式为:3CIO+H2O+SO2—SO42+2HCIO+cr,故 D 错误;故选 B。
考点:考查了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判断。
(10分)在实验室中,可利用碳酸氢钠、氯化钠、氯化钱等物质溶解度的差异,通过饱 和食盐水、氨和二氧化碳反应,获得碳酸氢钠晶体,反应原理可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NH;1 + CO2+ NaCl + H,0 = NH4CI + NaHCO3 \ ,依据此原理,欲制得碳酸钠晶体,某校学生设计 了如下实验装置,其中B装置中的试管内是溶有氨和氯化钠的溶液,H二者均已达到饱和:
A
■言汽
'■■舅
(1) A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稈式为: 。
C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为: °
(2) 下表中所列出的是相关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g/100g水)
0°C
10°C
20 °C
30°C
40 °C
50°C
NaCl
35. 7
35. 8
36. 0
36. 3
36. 6
37. 0
NaHCO;{
6. 9
8. 1
9. 6
11. 1
12. 7
14. 5
NH(C1
29. 4
33. 3
37. 2
41. 4
45. 8
50. 4
参照表中数据,请分析B装置中使用冰水是因为 o
(3) 该校学生在检查完此套装置气密性后进行实验,结果没有得到碳酸氢钠晶体,指导教
师指出应在 装置之间(填写字母)连接一个盛有 的洗气装置,其作用
是 o
(4) 若该校学生进行实验时,所用饱和食盐水中含NaCl的质量为5. 85g,实验后得到干
燥的NaHCOs晶体的质量为5. 04g,则NaHCOsW产率为 。
【答案】(1) (2分)CaCO3+2H =Ca2++CO21 +H20; (2分)吸收从B装置中的试管内逸出 的氨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2分)温度越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越小,便于析出
(3) (1分)A与B (1分)饱和WHCOs溶液(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给分)(2分)除去CO?屮混 合的
HC1气体
(4) (2 分)60%
【解析】
试题分析:(1)人装置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氯化钙、水,所发 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03+2H =Ca2,+C02+H20;因为该反应用到液氨,氨气易挥发,所以装 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从B装置中的试管内逸出
的氨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碳酸氢钠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减小的较多,所以在冰水中有利于碳 酸氢钠的析出;
(3) 二氧化碳的制取用到的盐酸易挥发出HC1, HC1若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钱,则反应屮无 碳酸氢钠生成,所以应除去二氧化碳中的HC1,在A与B之间加一个盛有碳酸氢钠饱和溶液 的洗气瓶即可。
(4) 5. 85g\aCl的物质的量是0. lmol,若完全转化为碳酸氢钠,根据元素守恒,则生成 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也是0. lmol,则碳酸氢钠的质量是0. lmolX84g/mol=8. 4g,所以碳 酸氢钠的产率为5. 04g/8. 4gX 100%=60%.
考点:考查物质制备原理的判断、装置的作用判断、产率计算等
(共10分)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将D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以F为分散质的红褐色胶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红褐色胶体F微粒直径大小的范闱: o
(2) A、B、H 的化学式:A 、B 、H 。
(3) ①写出C的酸性溶液与双氧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写岀鉴定C中阳离子的实验方法和现象: 。
在C溶液中加入与C等物质的量的Na?。?,恰好使C转化为F,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1) 1〜100 nm (2) Fe FeS H2SO1 (稀) (3)①2Fe2+ + H202 + 2H+=2Fe3++2H2O
取少量C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入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马上变为浅绿色,最 后变为红褐色 ③4Fe2++4NaA + 61120=4Fe (011) 31 +02 t +8Na+
【解析】
试题分析:(1)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lOOnmZ间分散系叫做胶体,所以红褐色胶体F微粒直 径大小的范围:1~100 nm。
(2) 根据题目中信息可知,“将D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以F为分散质的红褐色胶体”,则 F为氢氧化铁,D是可溶性铁盐,根据框图知,A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 C与双氧水反应生成 D,说明A为铁,C为硫酸亚铁,D为硫酸铁,发生反应:2FeS04 +H202 +H2S04 =Fe2(S04)3 +2^0; B为硫化亚铁,B转化为D的反应式是2FeS+6H2S04 (浓)=Fe2(S04)3 +2S I +6H20+3S02 f ,则 A、B、H的化学式:A为Fe、B为FeS、H为H2SO4 (稀)。
(3) ®硫酸亚铁的酸性溶液与双氧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 + HA+2H+=2Fe3+ + 2H,00 ②鉴定硫酸亚铁中Fe*离子的实验方法和现象是取少量C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入NaOH
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马上变为浅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在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a202,恰好使硫酸亚铁转化为氢氧化铁,该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为 4F『+ + 4Na202+6H20=4Fe(0H)3 I +02 f +8Na+0
考点:考查胶体的定义,铁及其化合物的综合推断等知识。
18. (8分)在A、B、C、D四支试管中分别盛有NallSOn Na2CO.^ BaCl2> BaCOs固体,某同学 在只有蒸锚水和若干试管的条件下,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
(1) NaHSOi在水中会解离出 阳、H、SO产。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考虑,NaHSO4属于( )
(2) 最先检验出來的固体物质是 ,利用它又可直接检验出的固体物质是( )0
(3) 剩余两种固体被检验出來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答案】(共8分)(1) C(2分)
(2) BaCO3(l 分) (l 分)
(3) 2 NaHSO.+ Na2C03= Na2S04+C02 t + 氏0(2 分) BaCl2+ NaHSO尸 BaSOi I + NaCl +HC1 或 BaCl2+ 2NaHS04= BaSO, I + Na2SO4 +2IIC1 或 BaCl2+ 2NaHS04= BaSO, I + H2SO4 +2NaCl (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1) NaHSO4在水中会解离出Na\ H\ SO?,有酸根离子、金属阳离子,所以NaHSO” 属于盐,答案选C;
(2) 只在水的作用下就可以鉴别出來的是BaCO3,因为BaCO,不溶于水;其余均溶于水;利 用它又可直接检验岀的固体物质是NallSOu因为NallSO,溶液显酸性,加入BaCOs有气体生成, 其余与BaCOs不反应;
(3) 再用NaHSOi鉴别剩余2种物质,取部分溶于水的NaHSO,溶液分别加到剩余2种物质的 部分溶液中,有气体放出的是Na2C03,化学方程式为2 NaHSOi+ Na2C03= Na2S04+C021 + HO 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BaCl2,化学方程式为BaCl2+ NaHSO4= BaSO4 I + NaCl +IIC1或BaCl2+ 2NaHSO4= BaSO41 + Na2SO.; +2HC1 Wc BaCl2+ 2NaHS04= BaSO41 + H2SO4 +2NaCl0
考点:考查物质的鉴别
(14分)漠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漠苯的装置示意图及有关数据如下:
密度/g • cm-3
賄88
漠10
漠笨
沸点/°C
80
59
156
水中溶解度
微溶
微溶
微溶
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问题:
(1)在0中加入15汕无水苯和少量铁屑。在b中小心加入4. 0 mb液态漠。向a中滴入几
滴漠,有白色烟雾产生,是因为生成了 气体。继续滴加至液漠滴完。装置d的作用
是 ;
(2) 液漠滴完后,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
向a中加入10 mL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
滤液依次用10 mL水、8 mL 10%的NaOH溶液、10 mL水洗涤。N&OH溶液洗涤的作用是 ;
向分出的粗漠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 ;
(3) 经以上分离操作后,粗漠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 ,要进一步提纯,下列操
作中必需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4) 在该实验屮,a的容积最适合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25 mL B. 50 mL C. 250 mL D. 500 mL
【答案】(1) HBr 吸收HBr和澳蒸汽 (2)除去HBr和未反应的险2干燥(3)苯C
(4) B
【解析】
试题分析:(1)苯与液澳在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IIBr, HBr极易溶于水,遇水蒸气 形成白雾;苯的滉代反应是放热反应,液浪易挥发,所以尾气中有HBr及挥发出浪蒸汽,用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污染大气,答案为:HBr 吸收HBr和漠蒸汽;(2)漠苯提纯的 方法是:先用水洗,把可溶物溶解在水中,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滤液用水洗,分液 后再加NaOH溶液,把未反应的B“变成NaBr和TaBrO洗到水层中,分液后加干燥剂无水氯 化钙能干燥澳苯,答案为:除去IIBr和未反应的干燥;(3)反应后得到的澳苯中溶有 少量未反应的苯,苯和浪苯互溶,但苯的沸点低,所以采用蒸镭的方法进行分离,浪苯留在 母液中,答案为:苯;C; (4)操作过程中,先在a中加入15汕无水苯,在b中小心加入 4. OmL液态澳,最后向a中加入10mL水,共约30mL,溶液的体积一般不超容器容积的2/3, 不少于1/3,所以a的容积最适合的是50mL,选B。
考点:考查澳苯的制备实验、物质的分离提纯
(1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测量镁铝合金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体积的方法来测定合 金的成分, g镁铝合金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L氢气(已转 换成标准状况),试求:
(1) 反应过程中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
(2) g合金中镁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 1 mol (2) g
【解析】
试题分析:(1)n(10 = L/ L • mol=0. 5 mol,设反应过程中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
n,
由H原子守恒可知2HC1—H2
2 mol 1 mol
n
列方程:2:l=n: ,解得 n(HCl)=l mol
答:反应过程中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1 mol
(2)设合金屮Mg的物质的量为x, Al的物质的量为y.
Mg+2HCl=MgCl2+H21 > 2A1+6HC1=2A1C13+3H21
列方程为 24x + 27y=10. 2 x+=0. 5 解得 x=0. 2 mol y=0. 2 mol,
g合金中镁的质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