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河南省高一下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D卷(新版) 】是由【190513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河南省高一下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D卷(新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河南省高一下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
1. (2分) (2018·金山模拟) 关于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 金属性: Na>Mg>Al       
B . 氧化性: Na+>Mg2+>Al3+    
C . 离子半径: Na+>Mg2+>Al3+       
D . 碱性: NaOH>Mg(OH)2>Al(OH)3    
2. (2分) (2019高二上·达州期末) 已知:键能数据如下:
H-H
Cl-Cl
H-Cl
键能(kJ/mol)
436
243
a
下列有关H2(g)与Cl2(g)反应生成HCl(g)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H2(g)与Cl2(g)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H2(g)+Cl2(g)=2HCl(g) △H=(2a-679)kJ/mol
B . H2(g)与Cl2(g)反应 一定是放热反应
C . 若a=431,则反应生成2molHCl时的△H=183kJ/mol
D .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 (2分) (2016高一上·福州期中) 已知元素R的某种同位素形成的氧化物RO,该氧化物中R离子核内中子数为a,核外电子数为b,该核素的符号为( )
A . R    
B . R    
C . R    
D . R    
4. (2分) 据报道,大气中存在一种潜在的温室气体SF5—CF3 , 虽然其数量有限,但它是已知气体中吸热最高的气体。关于SF5—CF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子中有σ键也有π键    
B . 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C . CF4与CH4都是正四面体结构    
D . 0.1molSF5—CF3分子中电子数为8mol    
5. (2分) 关于化学式[TiCl(H2O)5]Cl2•H2O的配合物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配位体是Cl﹣和H2O,配位数是8
B . 中心离子是Ti4+ , 配离子是[TiCl(H2O)5]2+
C . 内界和外界中的Cl﹣的数目比是1:2
D . 在1mol该配合物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可以得到3molAgCl沉淀
6. (2分) (2019高三上·嘉兴期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CO2溶于水的过程中既有共价键的断裂,也有共价键的生成
B . 在SF2、PCl5、CCl4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均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
C . H2NCH2COOH和CH3CH2NO2熔化时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不同,导致熔点相差较大
D . N2比O2分子稳定,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
7. (2分) (2016高二下·乐安期中) 充分燃烧某液态芳香烃X,并收集产生的全部水,恢复到室温时,得到水的质量跟原芳香烃X的质量相等.则X的分子式为( )
A . C10H16    
B . C11H14    
C . C12H18    
D . C13H20    
8. (2分) 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9. (2分) (2018高二上·浙江月考) 参照反应Br+H2  HBr+H的能量对应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的反应热△H=E2﹣E1    
B .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 . 吸热反应一定要加热后才能发生    
D . 升高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10. (2分) (2017高一上·上海期末) 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同体积的稀硫酸中 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 . 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C . 甲中电子通过导线由锌片流向铜片,再回到锌片    
D . 乙中产生气泡的速度比甲快    
11. (2分) (2019高二上·双鸭山期末) 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
A . 2-乙基丁烷       
B . 3-甲基丁烷    
C . 2,2,4,4-四甲基辛烷       
D . 1,1,3-三甲基戊烷    
12. (2分) (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 .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 .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 .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13. (2分) 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仅含有共价键的物质定是共价化合物    
B . 单质分子中均存在化学键    
C .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配位键和共价键    
D . 由不同种非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一定只含极性键    
14. (2分) (2018高二上·大理期中) 已知反应X(g)+Y(g) nZ(g) ΔH>0,将X和Y以一定比例混合通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改变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方程式中n=1
B . 10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升高温度
C . 10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增大压强
D . 0~5 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X)= mol·L-1·min-1
15. (2分) (2016高二上·福州期中) 下列关于如图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银电极是负极    
B . 铜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2e﹣=Cu2+    
C . 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银电极流向铜电极    
D . 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16. (2分) (2019高二下·温州月考) 下列化合物中,能发生氧化、还原、加成、消去四种反应的是( )
A .        
B .        
C . CH3CH2CH2CHO       
D .     
17. (2分) (2019高二上·佛山月考) 将2 mol X和2 mol Y充入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 2Z(g)+aQ(g)。2 min时达到平衡, mol Z, mol·L-1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a的值为2    
B . mol·L-1    
C . Y的转化率为60%    
D . 反应速率v(Y)= mol·L-1·min-1    
18. (2分) (2017高二上·昆明期末) 有机物 的名称是( )
A . 1,1一二甲基丙烷    
B . 3一甲基丁烷    
C . 2一乙基丙烷    
D . 2一甲基丁烷    
19. (2分) (2017高一上·延安期末) 已知反应①2BrO3﹣+Cl2=Br2+2ClO3﹣;②5Cl2+I2+6H2O=2HIO3+10HCl;③ClO3﹣+5Cl﹣+6H+=3Cl2+3H2O,下列有关氧化(还原)能力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 . 还原性:Cl﹣>I2>Br2>Cl2    
B . 还原性:Cl﹣>I2>Cl2>Br2    
C . 氧化性:BrO3﹣>ClO3﹣>Cl2>IO3﹣    
D . 氧化性:Cl2>BrO3﹣>C1O3﹣>IO3﹣    
20. (2分) (2018高二下·南阳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常温下, mol·L-1 Na2CO3和 NaHCO3的等体积混合溶液中: 2c(OH-)-2c(H+)=3c(H2CO3)+c(HCO3-)-c(CO32-)
B . △H<0,△S>0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H>0,△S>0的反应任何条件都是非自发反应
C . 已知:P4(g)+6Cl2(g)=4PCl3(g)△H= akJ·mol-1 P4(g)+10Cl2(g)=4PCl5(g)  △H=bkJ·mol-1 P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中P-Cl键的键能为 ckJ·mol-1 , PCl3中P- kJ·mol-1 , 由此计算Cl-Cl键的键能 kJ·mol-1
D . 在一定温度下,固定体积为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H<0,当v(SO2)=v(SO3)时,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21. (2分) (2019高一下·滦平月考) 已知均为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原子半径:A>B>C>D    
B . 原子序数:d>c>b>a    
C . 离子半径:C>D>B>A    
D . 单质还原性:A>B>D>C    
22. (2分) (2017高二上·淄博期中) 已知NaHSO2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Kl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即有I2析出,依据I2析出所需时间可以求得NaHSO3的反应速率. mol•L﹣1的NaHSO3溶液(含少量淀粉) mL、KIO3(过量) mL混合,记录10~55℃间溶液变蓝时间,55℃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 40℃之前与40℃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    
B . ×10﹣5 mol•L﹣1•s﹣1    
C . 图中b、c两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相等    
D . 40℃之后,淀粉不宜用作该实验的指示剂    
23. (2分) (2015高二下·红河期中) 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 .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 . 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 . 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
24. (2分) (2017高一上·浦东期末) 原电池中正极发生的是( )
A . 氧化还原反应    
B . 氧化反应    
C . 还原反应    
D . 置换反应    
25. (2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中△H1=△H2+△H3
B .   如图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
C .   如图表示醋酸溶液滴定 NaOH 和氨水混合溶液的电导率变化曲线
D .   如图可表示由CO(g)生成CO2(g)的过程中要放出566kJ 热量
二、 填空题 (共3题;共18分)
26. (3分) (2020高二下·丽水期末)                
(1) 写出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物在60℃ 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2) 写出氯碱工业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
(3) 石英的熔点远高于干冰的原因是________。
27. (12分) (2015·崇州模拟) 煤炭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SO2 , 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采用一定的脱硫技术可以把硫元素以CaSO4的形式固定,从而降低SO2的排放.但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又会与CaSO4发生化学反应,降低脱硫效率.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aSO4(s)+CO(g)⇌CaO(s)+SO2(g)+CO2(g)△H1=•mol﹣1(反应Ⅰ)
CaSO4(s)+4CO(g)⇌CaS(s)+4CO2(g)△H2=﹣•mol﹣1(反应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反应Ⅰ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
(2) 对于气体参与的反应,表示平衡常数Kp时用气体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该气体物质的量的浓度c(B),则反应Ⅱ的Kp=________(用表达式表示).
(3) 假设某温度下,反应Ⅰ的速率(v1 )大于反应Ⅱ的速率(v2 ),则下列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图1)________.
(4) 通过监测反应体系中气体浓度的变化可判断反应Ⅰ和Ⅱ是否同时发生,理由是________.
(5) 图2(a)为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反应体系中CO初始体积百分数与平衡时固体产物中CaS质量百分数的关系曲线.则降低该反应体系中SO2生成量的措施有        .
A . 向该反应体系中投入石灰石    
B . 在合适的温度区间控制较低的反应温度    
C . 提高CO的初始体积百分数    
D . 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6) 恒温恒容条件下,假设反应Ⅰ和Ⅱ同时发生,且v1>v2 , 请在图2(b)画出反应体系中c(SO2)随时间t变化的总趋势图.
28. (3分) (2018高一下·宁波期中) 元素周期表现共有________个周期 ,第四周期有________种元素, 砷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________。
三、 综合题 (共1题;共10分)
29. (10分) (2018高三上·台州月考) 甲醇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研究和合成甲醇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已知:①H2(g)+1/2O2(g)= H2O(l) ΔH1<0;②CO2(g)=CO(g)+1/2O2(g) ΔH2>0;③甲醇的燃烧热为ΔH3。试用ΔH1、ΔH2、ΔH3表示CO(g)+2H2(g) CH3OH(l)的ΔH, 则ΔH=__kJ·mol-1。
(2) 该方法生产甲醇是目前工业上常用的方法。在一定温度下,向2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和2mol H2 , 发生反应CO(g)+2H2(g) CH3OH(g), 5分钟反应达平衡,此时CO的转化率为80%。请回答:
①下列叙述合确的是________(填编号)。
A.达到平衡时,移走部分甲醇,平衡将向右移动,正反应速率加快
,平衡将向右移动,c(CO)将变大
,若使用甲催化剂能使正反应速率加快105倍,使用乙催化剂能使逆反应速率加快108倍,则应该选用乙催化剂
, CH3OH,则此时v正>v逆
②在方框的坐标系中画出甲醇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