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提高课堂质量,校长讲话:磨课磨什么? 】是由【1660287****】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提高课堂质量,校长讲话:磨课磨什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各位老师们:
今天我站在这里,不是以校长的身份,而是作为一个走过教育沧 桑的老教师和你们分享。刚入行那会儿,我和你们中很多人一样, 对磨课这事儿心存抵触。总觉得这是额外的负担,每次被通知要 上公开课,心里都打鼓:又得熬夜改教案,又得反复试讲,这不 是折腾人嘛!
我第一次代表学校去参加区里的赛课,那个忐忑劲儿啊,现在回 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准备的时候,我把一堂四十分钟的课,愣是 在家里对着镜子讲了二十多遍,喉咙都哑了。课件修改了七八个 版本,每次修改后都要完整试讲一遍。那时候还不像现在有智能 手机录像功能,我就让家里人帮我用DV录下来,一边看一边记 笔记,像个演员一样研究自己的表演似的。可就是这样的"折腾", 让我对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后面随着经验的积累,我慢慢明白,磨课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更 不是为了在赛场上拿奖,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我想和大 家分享的是,这二十多年来,我对"磨课磨什么”的几点思考。
第一个阶段,我以为磨课就是磨流程。这是大多数年轻教师的初 始认知。怎么才能够让课堂环节紧凑,如何让每一个时间点都不 出差错,设计什么样的小组活动能让课堂热闹起来。这个阶段的 磨课,重点在"形"上,追求的是一种完美的表演。我把课堂设计 得密不透风,预设了所有可能的学生回答,甚至连板书的位置都 精确到了厘米。这样的课看似完美,实际上缺少教育最宝贵的东 西“应对真实学情的灵活性:
有一次,我准备了区里的公开课,前一晚发现一个实验现象不太 明显。我急得团团转,半夜三点还在学校实验室调整药品浓度。 第二天课上得很顺,评委们都给了高分。但课后有位老教师悄悄 对我说:“小王啊,你的课准备得很充分,但你有没有想过,学 生需要看到完美的实验吗?如果让他们看到实验的失败,讨论为 什么会失败,或许收获更大。”这句话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生 根发芽。
进入第二个阶段,我开始思考磨课应该磨学情。不是为了让课上 得漂亮,而是为了让学生真正学会。这时候,我的磨课方式发生 了变化。不再闭门造车,而是邀请学生参与进来。每次试讲后, 我会重点听取学生的反馈:”这个知识点你们听明白了吗? U"哪
个环节让你们感到困惑? ”"如果重新设计,你们希望怎么学?"
有一次,我特意邀请了几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参与磨课。当我自认
为解释得很清楚的一个概念,他们却一脸茫然时,我才意识到自 己陷入了“专家盲点”一一把学生不懂的当成理所当然。后来我调 整了教学策略,用生活中的实例重新铺设了认知阶梯,这些学生 的眼睛终于亮了起来。这让我明白,真正的磨课不是让优等生回 答得更漂亮,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
现在,我进入了第三个阶段,我认为磨课要磨教育观。一堂课不 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的引领。当我们备课时,除了思考 "教什么U"怎么教",更要思考”为什么教、这节课对学生的人生 有什么意义?如何在这四十分钟里,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 还能润物无声地渗透价值观?
上个学期,我听了语文组一位老师的公开课,她讲《背影》。课 前,这位老师做了充分调研,发现班上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留守 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没有简单地分析文本,而是让学生 写下与父亲相处的一个片段,然后与朱自清笔下的父亲形象对比。 那堂课上,我看到了许多湿润的眼睛,也看到了语文教育的力量。 这不是技巧能达到的效果,而是教育观的体现。
我想说,磨课的最高境界,是将教学从“教师表演"转变为“学生 成长”的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我们不是在生产标准化的产品,而是在培育一棵棵有生命力的 幼苗。每个学生的土壤不同,生长速度不同,需要的阳光和水分 也不同。磨课,就是磨出这种因材施教的智慧。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去年,我去听一位刚参加工 作两年的年轻教师的课。课后,这位老师很沮丧地对我说:“校 长,我准备了一个月,课还是上砸了。"我问她:"你觉得砸在哪 里?"她说:”我设计的问题,学生都答不上来,课堂气氛很尴尬。 “我笑着对她说:"恭喜你,你发现了真实的学情,这比上一堂表 面完美的课要有价值得多。
"
各位老师,磨课不是为了追求完美无缺的表演,而是通过“设计 一实践一反思一再设计”的循环,让我们更贴近学生的真实需求。 磨课的过程也许辛苦,但正是这种辛苦,成就了教育的厚度和温 度。
有人说,好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我想说,这种“润物”的 能力,正是在一次次磨课中锤炼出来的。当我们能够坦然地带着 磨课的"烟火气"走进课堂,将对教育的思考融入日常教学,我们 的每一堂课都会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