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13-2014年浙江省嘉兴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是由【190513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13-2014年浙江省嘉兴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中化学试卷第12页,共12页
高中化学试卷第1页,共12页
【全国名校】2013-2014学年浙江省嘉兴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2小题,)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A、树枝燃烧时,有机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以热能形式释放出来,属于生物质能的利用,错误;B、植物秸秆通过甲烷细菌的作用生成甲烷,再被人类利用,属于生物质能的利用,错误;C、淀粉在酶的作用下产生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制得乙醇,属于生物质能的利用,错误;D、太阳能发电是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不属于生物质能的利用,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中的能量变化
,某气体有下列性质:①有刺激性气味;②可使品红溶液褪色;③溶于水其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④通入浓硝酸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⑤可使溴水褪色。据此推测该气体可能是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氯化氢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错误;B、氨气溶于水其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蓝,错误;C、氯气溶于水其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错误;D、二氧化硫具备以上所有性质,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氯化氢、氨气、氯气、二氧化硫的性质
-2 ,则在气态氢化物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
-12    -6    -4    -4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设HnRO2n -2中R的化合价为x,有n+x=(2n-2)×2,x=3n-4,则R在氢化物中的化合价的绝对值与x的和为8,所以R在氢化物中的化合价是3n-4-8=3n-12,答案选A。
高中化学试卷第2页,共12页
高中化学试卷第11页,共12页
考点:考查同种元素化合价规律的应用
A +n B p C中,m、n、p为各物质的计量数。现测得C每分钟增加amol/L,B每分钟减少1.5amol/L,A每分钟减少0.5amol/L,则m:n:p为
:3:1   :3:2   :3:3   :2:1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可知,A、B、C的反应速率之比为0.5:1.5:1=1:3:2,又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m:n:p为1:3:2,答案选B。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关系的应用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N最外层5个电子,除了成键的3个以外还有1个孤对电子未画出,错误;B、Cl原子的最外层7个电子,有6个未成键电子未画出,错误;C、氮气分子中N与N之间以氮氮三键结合,正确;D、二氧化碳分子中C与O原子间以碳氧双键结合,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电子式的书写
。其原因是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②幕布的质量增加
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
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①幕布本身没变,所以着火点不变,错误;②幕布的质量也没变,错误;③氯化铵受热易分解,分解时吸收能量,使温度降低,正确;④氯化铵分解产生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二者都不是易燃气体,所以隔绝空气,使燃烧缺少了氧气的条件,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对反应事实的分析
高中化学试卷第12页,共12页
高中化学试卷第3页,共12页
,两个连通容器用活塞分开,左右两室各充入一定量NO和O2,且恰好使两
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打开活塞,使NO与O2充分反应,最终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比原来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打开活塞前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则气体质量是连通器的体积与密度的乘积;打开活塞,连通器的体积不变,连通器内的气体的质量不变,所以密度仍是反应前的密度,不变,答案选C。
考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78℃,沸点为59℃;若0.2molECln与足量的AgNO3溶液完全反应后可以得到57.4g的AgCl沉淀。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57.4g的AgCl的物质的量是0.4mol,0.2molECln与足量的AgNO3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0.4molAgCl,说明ECln中n=2。A、E可能为+2价金属,正确;B、ECln的熔点为-78℃,沸点为59℃比较低,根据晶体类型的熔沸点高低的判断,ECln应为分子晶体,E与Cl之间形成共价键,正确;C、元素周期表的IVA族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4价,短周期内只有CO中C为+2价,所以E不是IVA族元素,错误;D、E的化合价为+2,所以氧化物化学式为EO,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物质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具有超硬、耐磨、耐高温的特点。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与氮化硼熔化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都不相同的是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氮化硼具有超硬、耐磨、耐高温的特点,为原子晶体,熔化时克服共价键。A、金刚石是原子晶体,熔化时克服共价键,错误;B、晶体硅和二氧化硅都是原子晶体,熔化时克服共价键,错误;C、冰和干冰是分子晶体,熔化时克服分子间作用力,都不相同,正确;D、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熔化时克服共价键,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晶体类型的判断及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的判断
  
,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高中化学试卷第4页,共12页
高中化学试卷第11页,共12页
℃也不分解,是由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H键所要吸收的能量就等于H-H的键能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稀有气体的单质中不存在任何化学键,错误;B、共价化合物熔融时仍为分子或原子状态,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熔融时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正确;C、水难分解是因为水分子中的H-O键强度大,错误;D、成键时放出能量,断键时吸收能量,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化学键、化合物类型的判断,物质的稳定性与分子的稳定性的区别
,为减慢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A、加入氯化钠溶液,相当于稀释盐酸,只增加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增加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所以符合题意,正确;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与氢离子反应消耗氢离子,使氢气减少,错误;C、加入少量硫化铜溶液,会与锌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错误;D、加入硝酸钠溶液,则溶液中相当于有硝酸,锌与硝酸反应不产生氢气,氢气量减少,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对反应速率改变的措施的判断
,能说明甲的非金属性一定比乙强的是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的强弱、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单质之间的置换、得电子的难易等几个方面判断。所以答案选D。
考点:考查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①热稳定性:H2O>HF>H2S
②原子半径:Na>Mg>F
③酸性:H3PO4>H2SO4>HClO4
④结合质子能力:OH->CH3COO->Cl-
⑤晶体的熔点:SiO2>NaCl>CCl4>SO2
A.②④⑤   B.①②④   C.③⑤    
【答案】
高中化学试卷第12页,共12页
高中化学试卷第5页,共12页
A
【解析】
试题分析:①F的非金属性强于O,所以热稳定性:HF> H2O>H2S,错误;②原子半径:Na>Mg>F,符合原子半径的判断,正确;③P、S、Cl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酸性增强:H3PO42SO4 lO 4,错误;④水是中性,醋酸是弱酸,盐酸是强酸,酸性越强,结合质子的能力越弱,所以结合质子能力:OH->CH3COO->Cl-,正确;⑤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熔点最高,氯化钠是离子晶体,熔点其次,四氯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是分子晶体,但常温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二氧化硫是气态,前者熔点高,正确,所以答案选A。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熔点高低的比较,酸性的强弱
、Y、Z、Q、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在周期表中X原子半径最小;X和W同主族;Y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Q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Y<Q<W
­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Z、Q三种元素可组成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Y2X6两种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化学键种类都相同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在周期表中X原子半径最小,X是H元素;W的原子序数最大,所以W是Na元素;Q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O;Y是第二周期元素,所以次外层电子有2个,则Y是C元素;Z只能是N元素。A、C比O原子半径大,错误;B、氨气溶于水显碱性,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正确;C、X、Z、Q 三种元素可组成离子化合物硝酸铵或共价化合物硝酸,正确;D、过氧化氢与乙烷分子中都是18电子的共价化合物,正确,答案选A。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物质性质的应用,化合物类型、化学键的判断
(s)+H2O(g) CO(g)+ H2(g)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增大体系压强
,充入惰性气体使容器容积增大
,充入惰性气体使体系压强增大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压缩容器体积,增大体系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错误;B、加入适当的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错误;C、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惰性气体使容器容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错误;D、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使体系压强增大,但气体的浓度均未改变,所以反应速率不变,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高中化学试卷第6页,共12页
高中化学试卷第11页,共12页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铁比铜活泼,所以铁作负极,错误;B、石墨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有氯气生成,铁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有氢气生成,正确;C、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错误;D、不是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对电化学装置、原理的判断
(g)+2B(g) 3C(g)+D(g),以下不能说明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压强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恒温恒容容器中,随反应的进行,压强一直在变化,达平衡时,压强不再变化,正确;B、生成3nmolC的同时生成nmolA,是两个可逆的反应方向,且符合化学计量数之比,符合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正确;C、该反应的气体的物质的量在变化,质量不变,所以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变,达平衡时,不再变化,正确;D、恒容容器,体积不变,气体质量不变,所以密度始终不变,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对化学平衡的状态的判断
,下列有关该装置反应开始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溶液呈红色。
:2H2O+O2+4e=4OH-
高中化学试卷第12页,共12页
高中化学试卷第7页,共12页
-离子向铁极移动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锌比铁活泼,所以锌作负极,铁作正极。该原电池的反应相当于是吸氧腐蚀。A、锌极腐蚀氧化反应,锌失电子成为锌离子进入溶液,所以滴入酚酞,不变红色,错误;B、铁极的氧气发生还原反应,得电子成为氢氧根离子,正确;C、铁极是正极,不发生反应,被保护,错误;D、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所以OH-离子向锌极移动,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原电池装置的判断,反应原理的应用
:1体积比充满一干燥的真空烧瓶中,然后把烧瓶置于水中,瓶内液面会逐渐上升,则最终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①气体体积为标准状况下测定 ②烧瓶中溶液不向外扩散)
/L           .4mol/L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NO2和O2按4:1体积比充满一干燥的真空烧瓶中,然后把烧瓶置于水中,则会发生4NO2+ O2+H2O=4HNO3,水会充满整个烧瓶,设二氧化氮的体积是4VL,则烧瓶的体积也即溶液的体积是5VL,生成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等于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4V/22.4L/mol,所以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4V/22.4L/mol/5VL=1/28mol/L,答案选C。
考点:考查气体溶于水后溶液浓度的计算
,放出NO2气体,若参加反应的金属单质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a,则该金属元素在反应后生成的硝酸盐中的化合价是
A.+2a     B.+a     C.+a/2    D.+a/4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设该金属为M,硝酸盐中金属M的化合价为+n,根据金属单质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a,得硝酸盐中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nmol,生成的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是(a-n)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M失电子物质的量是nmol,生成二氧化氮硝酸得电子的物质的量是(a-n)mol,所以(a-n)mol=nmol,解得n=a/2,答案选C。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 3A(g)+B(g)xC(g)+2D(g),经4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c(A):c(B)=3:5,以C表示的平均速率v(C)=0.125mol·L-1·min-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v(B)=0.13mol·L-1·min-1  ,x=1
,A的物质的量为0.75mol  ,A的转化率为50%
高中化学试卷第8页,共12页
高中化学试卷第11页,共12页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得v(D)=0.5mol/L/4min=0.125mol·L-1·min-1,以C表示的平均速率v(C)=0.125mol·L-1·min-1,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的x=2,B错误;同理可计算出v(B)=1/2v(D)=0.0625mol·L-1·min-1,A错误;4min时,D的物质的量是0.5mol/L×2L=1mol,所以消耗A、B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5mol、0.5mol,设AB的起始物质的量均为ymol,则剩余A、B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1.5mol、y-0.5mol,根据c(A):c(B)=3:5,得(y-1.5)/(y-0.5)=3:5,解得y=3mol。所以4min时,A的物质的量为3-1.5=1.5mol,C错误;A的转化率为1.5mol/3mol×100%=50%,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
.3mol·L-1、0.16mol·L-1,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c2=2∶3
、Y的转化率不相等
,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4
<c1<0.28mol·L-1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平衡时X、Y的浓度比与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相同,消耗的浓度也符合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X、Y的起始浓度也符合2:3,正确;B、由A得X、Y的转化率相等,错误;C、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4,符合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的比例关系,正确;D、平衡时Z的浓度是0.16mol·L-1,则X最多消耗0.08mol·L-1,X的起始浓度最大是0.08+0.2=0.28mol·L-1,若反应从逆反应开始进行,则0<c1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中浓度、转化率、反应速率的判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①BaCl2②金刚石③金属铜④KOH ⑤干冰⑥纯硫酸⑦二氧化硅⑧白磷⑨K2O ⑩NH4Cl十种物质,按下列要求回答(填序号):
⑴熔化时需要破坏共价键的是            ;
⑵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
⑶固体不导电,常压下熔化时能导电的是            。
【答案】
(1)2、7     (2)5、6、8    (3)1、4、9
【解析】
试题分析:(1)熔化时破坏共价键的晶体应是原子晶体,金刚石、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所以答案选2、7;
(2)干冰、纯硫酸、白磷属于分子晶体,答案选5、6、8;
(3)固体不导电,熔化时能导电的晶体是离子晶体,氯化钡、氢氧化钾、氧化钾、氯化铵是离子晶体,但氯化铵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所以答案选1、4、9。
高中化学试卷第12页,共12页
高中化学试卷第9页,共12页
考点:考查晶体类型的判断
、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阳离子的原子核外没有电子,B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三倍;C与D可形成两种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工业上常用电解C与E的化合物来制备E单质。
(1)画出D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C、D、E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           (用离子符号表示)。
(2)写出元素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3)工业上常用A和B的单质合成一种常见气体,检验该气体的常用方法是           。
(4)D2C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D2C2与CuSO4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
(5)由元素A、B、C按原子个数比4:2:3形成的化合物,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
【答案】
(1) ,   Al3+ a +2-  
(2)第三周期,ⅢA族     
(3)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该气体,若试纸变红,证明氨气存在
(4)2Na2O2 + 2H2O =" 4NaOH" + O2↑  、 产生蓝色沉淀并有气泡放出
(5)NH4NO3=NH4+ + NO3-
【解析】
试题分析:A元素阳离子的原子核外没有电子,所以A是H元素;B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以B是N元素;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三倍,则C只能是2层电子,最外层6个电子,则C是O元素;C与D可形成两种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则D是Na元素;工业上常用电解C与E的化合物来制备E单质,工业常电解氧化铝来制备铝单质,所以E是Al元素。
(1)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氧离子、钠离子与铝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少,半径越大,所以C、D、E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l3+ a +2-
(2)Al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ⅢA族;
(3)A和B的单质合成一种常见气体,该气体是氨气,检验氨气的方法是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该气体,若试纸变红,证明氨气存在;
(4)过氧化钠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 + 2H2O =" 4NaOH" + O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产物又与CuSO4溶液反应,所以有气体放出,同时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5)由元素H、N、O按原子个数比4:2:3形成的化合物是硝酸铵,硝酸铵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H4NO3=NH4+ + NO3-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综合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检验
:
(A、B均为碳棒,两池中溶液均足量)
(1)甲装置是     池,乙装置是       池且Fe极为     极,A极为        极
(2)A极的电极反应                       
高中化学试卷第10页,共12页
高中化学试卷第11页,共12页
(3)若甲池中Fe溶解0.3mol,则乙池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为        L,
【答案】
(1)原电池;电解池;负极;阳极 (2)2Cl----2e-  == Cl2↑ (3)6.72
【解析】
试题分析:(1)原电池中一般存在2个活性不同的两极,所以该装置中甲池是原电池,乙是电解池;铁作负极,铜作正极,则A是阳极;
(2)A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离子放电,所以氯离子得电子生成氯气,电极反应式为2Cl----2e-  == Cl2↑;
(3)若甲池中Fe溶解0.3mol,则装置中转移0.6mol电子,乙池中只有A极产生0.3mol氯气,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0.3mol×22.4L/mol=6.72L。
考点:考查对电化学装置的判断,电化学原理的应用
,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NaNO2
能发生如下反应:
(1)配平上述反应方程式,将系数填入方框中。
(2)上述反应的氧化剂是           ,若反应中有5mol电子转移,则生成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L。
(3)根据上述反应,可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以鉴别NaNO2和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①水;②碘化钾淀粉试纸;③淀粉;④白酒;⑤食醋,进行实验,下列几组合适的是          。
A.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②③⑤
【答案】
(1)2NaNO2 + 4HI =2NO + I2 +2NaI +2H2O (2)NaNO2;112(3)C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法配平方程式,亚硝酸钠中N为+3价,反应后降为+2价;HI中I为-1价,反应后成为单质升高为0价,所以答案为2NaNO2 + 4HI =2NO + I2 +2NaI +2H2O;
(2)氧化剂是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所以氧化剂是NaNO2;每生成1molNO,则转移1mol电子,若反应中有5mol电子转移,则生成5molNO,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112L;
(3)根据(2)可知,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氧化碘离子为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色,所以选择的一组试剂是C。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计算,氧化剂的判断,物质的鉴别
,其主反应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
2SO2(g)+O2(g)2SO3(g) △H=-190kJ·mo1-1
(1)在一个固定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 SO2和0.10molO2,半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SO30.18mol,则v(O2)=______mol·L-1·min-1
(2)下列条件的改变能加快其反应速率的是          (选填序号)
①升高温度
②保持体积不变,只增加氧气的质量
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e使体系压强增大
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 
(3)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1)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选填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