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2015届湖北黄冈中学高三六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docx

格式:docx   大小:7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5届湖北黄冈中学高三六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docx

上传人:1905133**** 2025/5/25 文件大小:7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5届湖北黄冈中学高三六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15届湖北黄冈中学高三六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 】是由【190513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15届湖北黄冈中学高三六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中生物试卷第2页,共6页
高中生物试卷第1页,共6页
【全国名校】2015届湖北黄冈中学高三六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
(  )
      
 
【答案】
A
【解析】
​ 试题分析:核糖体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因此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没有体现生物膜的功能,故A不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借助于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故B正确;激素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完成信息传递,故C正确;记忆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与抗原识别,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故D正确。 ​
( )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故A错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都是绿色植物,如蓝藻,故B错误;组成淀粉的单体是葡萄糖,在排列顺序上没有多样性,故C错误;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借助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而精子进入卵细胞中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故D正确。
( )


,种群的基因频率仍然可能发生改变
D.“超级细菌”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会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A错误;人工诱变原理为基因突 变,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由于基因突变等发生改变,C正确;“超级细菌”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会对细菌起选择作用,D错误。 ​
(EB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出血热,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病毒的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增殖。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试卷第2页,共6页
高中生物试卷第5页,共6页
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
②需要的氨基酸和tRNA,
-RNA注入人体细胞一定会引起EBHF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过程③所需要的嘧啶与mRNA中嘌呤碱基之和相等,即过程①所需的嘌呤碱基,故A正确;过程②合成不同的蛋白质,因此需要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据图可知,埃博拉病毒进入细胞后,经过一系列反应才能出现病症,故C错误;据图可知,埃博拉病毒的繁殖过程是形成RNA,因此需要核糖核苷酸为原料,故D错误。 ​
,正确的是( )
(内有神经递质)存在于内环境中
,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并非必须从组织液中获取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突触小泡位于神经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故A错误;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废物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浓度增大,组织液量增加,而淋巴癌形成于组织液,因此组织液增加,淋巴量也增多,故B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在细胞内,而细胞内的环境不属于内环境,故C错误;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故D错误。 ​
,用正常的黄瓜雌花验证生长素的作用,设计的做法是:将用于实验的雌花在开花前套上纸袋,然后分别作如下处理,①1号花开花后给雌蕊柱头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并套袋,一段时间后移走纸袋;②2号花开花后人工授粉并套袋,一段时间后移走纸袋。此设计的缺陷是( )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设计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根据题干可知,该实验是验证生长素的作用,因此应该设计有生长素和没有生长素的实验,而①②中都能产生生长素,因此缺少没有生长素的对照组,故D正确。 ​
高中生物试卷第6页,共6页
高中生物试卷第3页,共6页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5小题,)
。请据图回答:
(1)在开花第10d,水稻种子的胚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稻种子呼吸速率最大的时间是_________,此时水稻呼吸速率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合速率。
(3)从开花后第45d起,自由水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脱落酸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
(4)水稻开花后一段时间,尤其是在10-20d,稻田需要定期排水,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2)开花后第20d   小于 (3)逐渐下降  逐渐增加(4)增加通气量,提高水稻的有氧呼吸速率,为有机物的运输等过程提供能量,有利于种子中干物质的快速积累​ ​
【解析】
试题分析:⑴据图可知,在第10d时,种子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合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⑵据图可知,种子呼吸速率最大的时刻是开花第20d,由于此时干物质的量增加,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 ⑶据图可知,开花45d时,呼吸速率较慢,说明代谢弱,自由水的含量降低;脱落酸具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因此在种子成熟的过程中,脱落酸的含量增加。 ⑷定期排水可以提高氧气含量,促进有氧呼吸。
~9月为某品种苹果果实的成熟期。研究人员在此期间,每隔10天,采摘果树外围的果实测定其中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见下图。请分析回答:
(1)苹果果实体积增大主要取决于果肉细胞       的增加和细胞        的增大。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
①在7月29日~9月27日期间,果实内         含量下降,可导致成熟期果肉细胞的        减弱。
②在9月7日~9月17日期间,果实内        和    的含量增加,同时测得果实中花青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不断增多,果实的颜色和口味(成熟度)也会发生变化。由此推测上述激素含量的增加,可能促进了        生成,促进果实的成熟。
高中生物试卷第4页,共6页
高中生物试卷第5页,共6页
(3)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苹果果实的成熟是        的结果。
【答案】
(1)数量 体积 (2)①细胞分裂素  分裂  ②脱落酸  生长素   乙烯  (3)多种激素共同调节(作用)
【解析】
试题分析:⑴生物的生长包括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过程。 ⑵据图可知,在7月29日—9月27日期间,细胞分裂素的含量降低,使细胞的分裂减弱;同时在9月7日—9月17日期间,生长素和脱落酸的含量增加;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功能。 ⑶据图可知,果实的成熟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图中o→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出生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              环境;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                  。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         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答案】
I、(1)神经和体液;作用时间较长(2)产热和散热;渗透压(3)大脑皮层 II、(1)样方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弱光;乔木(2)碳元素(CO2) ​
【解析】
对于第一小题中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的原因,一方面是神经系统直接作用于心脏本身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神经系统作用于肾上腺,促使肾上腺素分泌的结果,因此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运动员运动停止后心跳不能立即恢复是因为激素调节有着作用时间较长的特点;体温维持相对稳定这是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而人体大量出汗的时候会排出许多的水分从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因此血浆的渗透压会升高;而跑步疲劳了却还能坚持跑完全程是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控制的。 第二小题中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样方法。种群密度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上升;题目中的曲线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种群密度,可得知①在生长一段时间后很快消失了,所以物种①是一年生的草本,则②是多年生的草本③是灌木,当①消失后,②在与③共同生长时密度逐渐降低以趋稳定,即能在灌木丛中生活,所以②耐受弱光;在群落的演替中,在条件适宜时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是乔木;当扩大植被覆盖面积后,会增加植被对大气中碳元素(CO2)的固定,达到在经济收益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具有花药大小(正常、小)、瘦果形状(棱尖、棱圆)和花果落粒性(落粒、不落粒)等相对性状。某兴趣小组利用纯种甜荞麦进行杂交实验,获得了足量后代,F
高中生物试卷第6页,共6页
高中生物试卷第5页,共6页
2代性状统计结果如下。请回答:
(1)花药大小的遗传至少受___对等位基因控制,F2代花药小的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
(2)花果落粒(DD,♀)与不落粒(dd,♂)植株杂交,F1中出现了一植株具有花果不落粒性状,这可能由母本产生配子时_________或____________所致。
(3)为探究控制花药大小和瘦果形状两对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实验方案如下:
①选择纯合花药正常、瘦果棱尖和相关基因均为隐性纯合的花药小、瘦果棱圆植株作亲本杂交,获得F1;
②让F1植株测交获得F2;
③统计后代中花药大小和瘦果形状的性状比例。
结果分析(横线上填写表现型比例):
若后代中花药正常瘦果棱尖︰花药小瘦果棱尖︰花药小瘦果棱圆=_________,则控制花药大小和瘦果形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
若后代中花药正常瘦果棱尖︰花药正常瘦果棱圆︰花药小瘦果棱尖︰花药小瘦果棱圆=_____________,则控制花药大小和瘦果形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答案】
(1)二 3/7  (2)D突变为d   含D基因染色体缺失 ​ (3) 1︰1︰2      1︰1︰3︰3 ​
【解析】
试题分析: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花药正常:花药小=9:7,说明花药大小的遗传至少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F2中纯合花药小的概率为3/16,占花药小植株的概率为3/16÷7/16=3/7。 ⑵花果落粒(DD,♀)与不落粒(dd,♂)植株杂交,F1中出现了一植株具有花果不落粒性状,即隐性基因d控制的性状表现出来,可能是亲本雌性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基因突变,或与d精子结合的卵细胞中没有D基因,即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⑶本题的解题思路是利用假说演绎法的逆推。由于控制花药大小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控制瘦果形状与花药大小独立遗传,即他们之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F1三杂合个体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1:3)×(1:1);若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控制瘦果的基因与控制花药大小中的某一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计算时先分别写出F1配子种类及比例,然后计算即可。
11.【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我国科技人员历经多年,成功培育出一批人乳铁蛋白转基因奶牛,其牛奶中的重组人乳铁蛋白含量在国际上是最高的,转基因奶牛培育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转基因过程用到的工具酶有      ;含目的基因的载体除包括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      及标记基因等;方法C是     技术。
(2)精子体外获能通常采用培养法和      两种方法。
(3)图中的A和B分别表示      过程,A中的培养液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外,还需添加维生素、激素、         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
高中生物试卷第6页,共6页
高中生物试卷第5页,共6页
(4)如果想同时获得更多的相同子代,可采用                 技术,若对囊胚操作,应注意                  。
【答案】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启动子、终止子       显微注射(1分)(2)化学诱导法    (3)胚胎的早期培养和胚胎移植     氨基酸、核苷酸    (4)胚胎分割     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
【解析】
试题分析:(1)基因工程中用到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基因表达载体除包括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标志基因等;导目的基因入动物细胞的方法一般选用显微注射法。(2)精子体外获能通常采用培养法和化学诱导法。(3)图中A、B两个过程分别表示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的过程。培养动物早期胚胎的培养液成分有水、无机盐、有机盐、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以及血清等。(4))如果想同时获得更多的相同子代,可采用胚胎分割技术,对囊胚操作应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