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同名3959).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同名3959).docx

上传人:1905133**** 2025/5/25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同名3959).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同名3959) 】是由【190513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同名3959)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共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估量 (liàng)  携(xié)手    奚(xī)落    浅尝辄(zhé)止
B.束(shù)缚    端倪(ní)     诺(rùo)言   百折不挠(ráo)
C.模(mú)样    镣(liáo)铐    赎(shú)罪   梦寐(mèi)以求
D.气馁(něi)    迥(jiŏng)然   不惮(dàn)   卓(zhúo)有成效
                 (    )
A.污蔑      纷繁芜杂        安之若素         义愤填赝
B.蜿蜒      平心而论        至理名言         汹涌澎湃
C.谛造      骇人听闻        坚忍不拔         衷心喜悦
D.匿迹      民不聊生        永保生机         没精打彩
3.下列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袅娜(柔美的样子)      过犹不及(过头或不够都不好)
风致(美的姿态)     闻过则喜(听到以后就感到高兴)
B.遐(远)想            纤延顾步(眷顾多情的样子)
戮力(合力)同心     进退维谷(比喻困境)
C.眉黛(就是眉毛)      道听途说(在道路上听到并传说)
道歉(表示歉意)     能说会道(善于言辞、很会说话)
D.敛裾(提一提裙子)    剑拔弩张(拔出刀剑、把箭射出)
张榜(贴出文告)     虚张声势(假装、夸大自己的气势)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青年人风华正茂,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有着巨大的创造活力。
B.神舟5号宇宙飞船在完成飞行试验之后成功着陆了,广大科技人员无不欢欣鼓舞、弹冠相庆。   
C.奶奶虽年事已高,但仍精神饱满,坐在椅子上夸夸其谈。
D.在“美化环境有我一份”活动中,许多单位的干部都倾巢而出,参加卫生大扫除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_____。
②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_____的情况公诸于众。
③本世纪下半叶,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又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经过艰辛的探索,_____成功地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④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_____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A.摸索   骇人听闻   终于   即使   
B.探索   骇人听闻   最终   即使
C.摸索   耸人听闻   终于   倘若      
D.探索   耸人听闻   最终   倘若
6、找出破折号的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               (    )
A、让她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去的时候,便发现她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B、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可能还根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刚刚进门的
C、“今天好热啊!———广交会已开始三天了,你什么时候去广州?”张明华对刚刚进门的王强说。
D、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什么也没有做,也能够为这一成果自豪。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
B.她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C.这次老人节茶话会的地点是在老年活动中心举行的。
D.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都是具有刻苦勤奋的精神的。
8.能衔接上文使上下文文意相通的正确句子选项是:      (    )
海是动的;山是静的。海是活泼的,山是呆板的。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断,如同病牛般。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______
A.潮声先是有点含混,像孩子牙牙学语,待到清晰时,又可辨高与低,颤与滑,无一不清亮而和谐。
B.它呜哮着,猛列地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
C.月光下,海面织出了朵朵银色的浪花,美丽地跳动着。
D.从天边微微粼粼直卷到岸边,触着礁石,更欣然的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新诗是指“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后出现的诗歌。因此,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是属于新诗。
B.《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是中湾》《奶奶的星星》《插队的故事》等。
C.悼词是演说词的一种,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死者生平的评述和表示对死者的哀悼之情。
D.《战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触龙说赵太后》和《勾践灭吴》都出自该书。
10、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其它国家。
B、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译:甚至到赵国建立赵国(的时候),赵国君主的(被)封了侯的子孙,她们的继承人还有存在的吗?
C、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译:我不赞成个人逞能的匹夫之勇,只要你们同进同退。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译:根据自己的力量去算计别人,这是不仁道的。
二、(15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言语,完成11—15题。
(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之、逢孙、杨孙戍之,亦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B、以乱易整,不武。(改变)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C、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D、又欲肆其西封。(肆意) 
12.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夜缒而出,见秦伯
    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明日,徐公来。 
C、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D、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14.下面四个句子中,与所给句子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夫晋,何厌之有?
A.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C.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D.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B、烛之武虽然长期得不到重用,但她有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临危受命,最后,义无反顾地去说秦师。 
C、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终于说服了秦伯,表现了她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D、烛之武退秦师后,但子犯建议攻打郑国,顿时关系又紧张起来,晋文公讲了一番“仁”的大道理,最后才平息战争。 
第Ⅱ卷(共105分)
三、(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及其注释,完成17题。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因此反也。”
 
注释:本段出自《列子·说符》,竖:儿子。歧路:岔路。.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6.请翻译加了下划线的句子。
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1)                                             (2分)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因此反也。
(2)                                             (3分)
四、17.默写下列语句的上句或下句(每空一分,共10 分)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
②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          
                  。
③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④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
⑤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由是观之, 王之蔽甚矣。
⑥秦,晋围郑的理由是               ,                  。
五、(18分)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野菊花》,完成文后18-21题
    野菊花!满山遍野的野菊花!
    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的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了辽阔的绿色,只把灰脊背露在人间;紫燕和鸿雁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了牛儿和羊儿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唯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与进取,兴起了开放的拓宽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空就黄金甲”。
    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儿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肋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一齐把眼睛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她把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般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的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泼、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她不固守现成,匍匐的枝条看似柔弱,却从不攀援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的翼翮,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和金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挂到淮水河沿。当霜雪卷藏这幅宏篇巨构时,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而求索”的浩歌凝结在心,待时以串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要发展成族;今年篱前坎下的几丛,明年一定要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聚;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坡,在贫脊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这是怎样的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的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中,于生命的运动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教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故有久久地震颤回荡在心……
18.从全文看,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野菊花的野性?(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9.在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能从野菊花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泼、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这样的表示有什么好处?(4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感叹句:“野菊花!满山遍野的野菊花!”表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和对野菊花什么样的态度?(2)第二段和最后一段中作者写到人的心灵“久久地震颤”,
这两次“震颤”各是什么缘由?(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次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文章第二段用“密密匝匝”、“重重叠叠”,是为了写淮河堤畔、大别山麓由野菊花织造出的梦幻神奇的织锦,而这些又把第一段的“满山遍野”形象化了。
    B.第三段写到“几番秋风秋雨秋霜”之后的紫燕、鸿雁、松柏、檀竹等景物的变化,是用以反衬野菊花斗霜开放的特点。
    C.文章第四段描写了野菊花花朵的形态,文中用严挣”、“冒”、“睁”、“宣泄”、“毫无保留”等富有力度的词语,表现了野菊花团结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
    D.第五段描写了野菊花的枝条、叶片、宿根等的形态,表现了野菊花热情奔放、热爱生活的性格特征。
    E.本文以主要篇幅来表现和讴歌野菊花野性。她勇敢地开放,不懈地拓展,显示出强烈的进取精神,这便是它的野性美之所在。
六、(12分)
22.把下面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
(1)任凭夏季烈日曝晒,冬季寒风扫荡。
(2)水具有很高的热容量
(3)是孕育原始生命的温床
(4)海水的温度变化却比较小
(5)加之水体浩大
(6)因此,巨大的海浪就像天然的“温箱”
答:                                                                               
23、李小华正在阳台上浇花,忽然,住在楼下的刘阿姨大声说:“小华,你真爱美呀,我刚晾的被单你也帮着锦上添花了。”(4分)
①你能听出刘阿姨的言外之意是:                                       
②如果你是李小华,应该怎样回答刘阿姨?
答:                                                                                                                                     
           24.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提取两条最重要的信息。(4分)
               建设部有关专家预测,从 到 ,中国城镇住宅需求预
计将保持在年均5.5亿平方米以上
               据建设部高层人士介绍,这一预测是在对中国城市速度加快,城镇
居民对住宅的需求情况 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建设部副部长刘志
峰表示,中国住宅建设由于适应当前的经济发 展阶段居民的实际要求,
具有广阔的潜在需求。她说,住宅建设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
点。   
               据介绍,按照中国建设部前年确定的 的住宅建设发展纲要,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到那时,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将从:1999年的9.6平方米增加
到12.5平方米。
 答:(1)                                              
                
(2)                                                 
七、作文(60分)
三个旅行者早上一起外出,一个拿了根拐杖,一个带了把伞,,拿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带的却安然无恙.
  于是前两个旅行者就问第三个旅行者怎么回事.
  第三个旅行者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细心走,."……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以“优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1)不少于800字。(2)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