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写作从观察开始.docx

格式:docx   大小:41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写作从观察开始.docx

上传人:泰山小桥流水 2025/5/25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写作从观察开始.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写作从观察开始 】是由【泰山小桥流水】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写作从观察开始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写作从观察开始
写作从观察开始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小英雄雨来》。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雨来在抗日战争时期,智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学习他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学习他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 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战争的残酷,珍惜和平生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学习他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氛围,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回答问题。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
4.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细节,进一步体会雨来的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雨来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小英雄雨来
爱祖国、爱家乡
机智勇敢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雨来的故事。
2. 作业答案:
雨来的勇敢举动
故事内容: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雨来正在河边玩耍,突然,他看到了一个日本鬼子正准备抓走他的好朋友小明。雨来毫不犹豫地冲了过去,一把拉住小明,用力将他推向河对岸,自己则挡在了鬼子面前。鬼子被雨来的勇敢举动吓住了,只好放下小明,灰溜溜地走了。雨来的勇敢举动,让小明和他的家人感激不已,他们也更加坚定了对抗日本侵略者的决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讲述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学习了他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在课后作业中,学生能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关于雨来的故事,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更多的英雄人物,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善于发现,将观察到的现象融入到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写作:从观察开始》。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素材。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素材。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将观察到的素材运用到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美好瞬间,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2. 观察方法讲解(10分钟)
教师讲解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如:观察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要关注细节;要学会比较、分析和归纳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观察到的素材运用到写作中。
4. 随堂练习(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身边的人或事,运用观察方法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素材写成一段话。
5. 学生展示(5分钟)
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6. 板书设计(5分钟)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板书,突出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7. 作业设计(5分钟)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人”为主题,运用观察方法,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作文。
答案:略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
教师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然后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给出改进意见。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多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
写作:从观察开始
1. 观察方法:目的、重点、顺序
2. 关注细节
3. 比较、分析、归纳
4. 素材运用
七、作业设计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人”为主题,运用观察方法,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作文。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给出改进意见。同时,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多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写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观察方法讲解
1. 观察要有目的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明白观察目的的重要性。例如,观察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就要关注他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观察一幅画,就要关注画面的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
2. 观察要有重点
观察要有重点,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例如,在观察一个人时,可以重点关注他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在观察一幅画时,可以重点关注画面的主题、技法、风格等。
3. 观察要有顺序
观察要有顺序,这样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事物。教师可以教授学生观察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观察,以获得更丰富的素材。
4. 关注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例如,在观察一个人时,可以关注他的穿着、举止、言谈等细节;在观察一幅画时,可以关注画面的色彩搭配、线条勾勒、画面布局等细节。
5. 学会比较、分析和归纳
二、例题讲解
教师通过一个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观察到的素材运用到写作中。例题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件事、一个人、一幅画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细节,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巧妙地组合,形成一段生动、有趣的文字。
三、随堂练习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身边的人或事,运用观察方法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素材写成一段话。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能力。
四、学生展示
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作业设计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人”为主题,运用观察方法,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作文。这个作业可以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发现家人的优点、特点,并将观察到的素材运用到写作中。
六、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
写作:从观察开始
1. 观察方法:目的、重点、顺序
2. 关注细节
3. 比较、分析、归纳
4. 素材运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给出改进意见。同时,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多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写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重点解析
1. 课文情节:课文的重点情节是雨来与日本鬼子的智斗过程。雨来利用自己对家乡河流的熟悉,成功地将小明推向河对岸,保护了他的朋友。这个情节展示了雨来的勇敢和智慧。
2. 雨来的思想感情:课文中,雨来展现出了对祖国和家乡的深厚感情。他在面对危险时,毫不犹豫地保护了朋友,这体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祖国的责任感。
二、教学难点重点解析
1. 课文内容理解: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课文中雨来与日本鬼子的智斗过程以及雨来的思想感情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可能无法完全理解战争背景下的勇敢行为以及爱国情感。
2. 情感体验: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雨来对祖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残酷。
三、教具与学具重点解析
1. 课件:课件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生动地展示了雨来与日本鬼子的智斗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黑板和粉笔: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课文的重点内容,以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并记住关键信息。
四、教学过程重点解析
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
4.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细节,进一步体会雨来的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雨来的故事,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五、板书设计重点解析
板书设计清晰地展示了课文的、主要人物(小英雄雨来)、他的特点(爱祖国、爱家乡,机智勇敢)以及他的行动(智斗日本鬼子)。这样的板书设计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六、作业设计重点解析
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雨来的故事。
2. 作业答案:
雨来的勇敢举动
故事内容: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雨来正在河边玩耍,突然,他看到了一个日本鬼子正准备抓走他的好朋友小明。雨来毫不犹豫地冲了过去,一把拉住小明,用力将他推向河对岸,自己则挡在了鬼子面前。鬼子被雨来的勇敢举动吓住了,只好放下小明,灰溜溜地走了。雨来的勇敢举动,让小明和他的家人感激不已,他们也更加坚定了对抗日本侵略者的决心。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解析
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写作作业时的表现。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更多的英雄人物,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善于发现,将观察到的现象融入到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1. 语言语调:在讲解观察方法时,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教师要注意语调的变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时间分配:本节课的时间分配应合理,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例如,实践情景引入环节可以安排5分钟,观察方法讲解环节可以安排10分钟,随堂练习环节可以安排10分钟,学生展示环节可以安排5分钟,板书设计环节可以安排5分钟,作业设计环节可以安排5分钟,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环节可以安排5分钟。
3. 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观察方法时,可以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是如何观察一个人的?”、“你们觉得观察一幅画时,应该关注哪些方面?”等。
4. 情景导入: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或讲述一个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本节课可以展示一组关于家人的图片,让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人的了解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