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讨会精选.docx

格式:docx   大小:3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讨会精选.docx

上传人:泰山小桥流水 2025/5/25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讨会精选.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讨会精选 】是由【泰山小桥流水】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讨会精选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讨会精选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十章第二节《水的净化》。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水的净化原理及常用净化方法;2. 掌握活性炭、过滤、蒸馏等净水方法的实验操作技能;3. 能够设计简单的净水实验方案。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原理及常用净化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水的净化原理及常用净化方法,活性炭、过滤、蒸馏等净水方法的实验操作技能。
难点:活性炭吸附作用、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蒸馏操作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活性炭、过滤纸、蒸馏器、水杯、试管等。
学具:实验报告册、实验试剂、水杯、试管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用的净水设施和设备,思考水的净化过程。
2. 理论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水的净化原理及常用净化方法。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活性炭吸附实验、过滤实验和蒸馏实验,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4. 现象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各种净水方法的效果。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水的净化原理及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
水的净化原理及方法:
1. 活性炭吸附
2. 过滤
3. 蒸馏
七、作业设计
1. 描述活性炭吸附实验的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
2. 简述过滤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解释蒸馏实验的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
4. 根据实验报告册,完成实验数据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了水的净化原理及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掌握不够,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探讨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净水方法,如何评价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调查和研究。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活性炭吸附作用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度孔隙结构和特殊表面性质的吸附材料,其吸附作用主要依赖于孔隙结构对溶液中溶质的物理吸附。活性炭的孔隙大小、形状和分布对吸附能力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孔隙越小,吸附能力越强。活性炭的吸附能力还与其比表面积有关,比表面积越大,吸附能力越强。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活性炭对颜色、气味等有机物的吸附效果非常明显。例如,将活性炭放入一杯染色饮料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吸附,活性炭可以将饮料中的颜色吸附掉,使饮料变得清澈。这是因为活性炭的孔隙结构能够吸附饮料中的有机色素分子。
活性炭还可以吸附水中的异味物质,如氯、溴等。这是因为活性炭的表面含有大量的羟基、羧基等活性官能团,能够与异味物质发生化学吸附作用。
二、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1. 过滤纸的选择:过滤纸的孔隙大小应与所需拦截的颗粒物大小相匹配,以确保过滤效果。一般来说,过滤纸的孔隙大小应以200目左右为宜。
2. 过滤器的摆放:将过滤纸平铺在漏斗内壁上,确保过滤纸与漏斗内壁之间没有气泡,以免影响过滤效果。
3. 样品的倒入:将待过滤的样品沿着漏斗壁缓慢倒入,避免溅出和冲破过滤纸。
4. 过滤速度的控制:在过滤过程中,应控制好样品倒入的速度,避免过滤纸承受过大的压力而破损。
5. 过滤后的处理:过滤完成后,应将过滤纸连同其中的颗粒物一起取出,避免颗粒物再次进入水中。
三、蒸馏操作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蒸馏是利用溶液中各组分的沸点差异,通过加热使其中某一组分蒸发,再通过冷凝使其凝结回收,从而实现分离的方法。在水的净化过程中,蒸馏可以去除水中的溶解性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将混合液加热至沸腾,其中的一部分组分(如水)会蒸发,随后在冷凝器中凝结成液态,从而实现与另一部分组分的分离。
1. 蒸馏器的选择:应选择适合实验的蒸馏器,以确保蒸馏效果。
2. 加热温度的控制:不同组分的沸点不同,应根据所需分离的组分调整加热温度。
3. 冷凝器的处理:确保冷凝器内部光滑,避免气泡产生,以提高冷凝效果。
4. 蒸馏过程的观察:在蒸馏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蒸馏液的性质变化,以便在适当的时候停止加热和收集蒸馏液。
5. 蒸馏后的处理:蒸馏完成后,应对蒸馏器进行清洗,以去除残留的组分。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1. 语言语调:在讲解活性炭吸附作用、过滤操作注意事项和蒸馏操作原理时,教师应使用生动、简洁的语言,结合适当的语调变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时间分配: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详细讲解和实践操作。例如,可以分配10分钟讲解活性炭吸附作用,15分钟讲解过滤操作注意事项,20分钟讲解蒸馏操作原理及注意事项。
3. 课堂提问: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例如,在讲解过滤操作注意事项时,可以提问:“过滤纸的孔隙大小对过滤效果有什么影响?”
4. 情景导入: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净水情景,如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引发学生对水的净化原理和方法的兴趣。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本节课通过详细讲解活性炭吸附作用、过滤操作注意事项和蒸馏操作原理,使学生掌握了水的净化方法。但在讲解过程中,对于某些细节的补充和说明可能不够充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2. 教学过程: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对过滤操作和蒸馏操作的掌握程度较高,但在活性炭吸附实验中,部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够仔细。今后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提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提问、讨论等互动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但在时间分配上,对某些环节的讲解可能过于详细,导致时间不够充分。今后需要调整时间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4. 教学效果:总体来说,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较好,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注意事项的掌握不够。今后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5. 拓展延伸:在课后,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调查和研究,探讨更多常见的净水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