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大眼睛一年级学生收到的礼物.docx

格式:docx   大小:3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眼睛一年级学生收到的礼物.docx

上传人:春天阳光 2025/5/25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眼睛一年级学生收到的礼物.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大眼睛一年级学生收到的礼物 】是由【春天阳光】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大眼睛一年级学生收到的礼物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大眼睛一年级学生收到的礼物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五章《认识人民币》的第二节《大眼睛一年级学生收到的礼物》。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学会计算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总和,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及其对应的图案。
2. 培养学生学会计算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总和。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及其对应的图案,学会计算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总和。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人民币实物、课件、黑板
学具:人民币图片、计算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教师出示一张人民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人民币的面值和对应的图案。
2. 新课导入:
教师讲解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及其对应的图案,让学生认识并熟悉。
3. 例题讲解:
教师出示一道计算不同面值人民币总和的例题,如:“小明的妈妈给了他一张100元、两张50元和三张10元,请问小明一共收到了多少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4. 随堂练习:
教师出示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
6. 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一道实际问题作业,如:“妈妈给了你一张100元、一张50元和一张10元,你想要买一本35元的书,请问你还需要找回多少钱?”
六、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
人民币
面值: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
图案:毛泽东头像、国徽、菊花、中国人民银行等
计算方法: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总和 = 各面值人民币数值之和
七、作业设计
作业题目:
1. 小华的妈妈给了他一张100元、一张50元和一张10元,请问小华一共收到了多少钱?
答案:160元
2. 小明买了一支铅笔花了3元,他给了售货员一张10元,请问他需要找回多少钱?
答案:7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的引入,让学生掌握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及其对应的图案,学会了计算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总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人民币的认识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人民币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使用人民币,提高对人民币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
1. 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及其对应的图案:教师需要准备人民币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其对应的图案。
2. 计算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总和:教师需要讲解并示范如何计算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总和,例如,将一张100元、两张50元和三张10元的人民币相加,得到的总和为210元。
3. 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需要出示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计算购买商品所需支付的金额,找回多余的钱等。
二、教学目标细节解析
1. 掌握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及其对应的图案: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观察等方式,让学生熟悉并记住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及其对应的图案。
2. 计算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总和:教师需要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计算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总和。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需要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细节解析
1. 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及其对应的图案: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观察等方式,让学生熟悉并记住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及其对应的图案。
2. 计算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总和:教师需要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计算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总和。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需要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细节解析
1. 人民币实物:教师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实物,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2. 课件:教师需要制作课件,展示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及其对应的图案,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
3. 黑板:教师需要准备一块黑板,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板书设计。
4. 人民币图片:教师需要准备一些人民币的图片,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观察和分析。
5. 计算器:教师需要准备一些计算器,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计算。
6. 练习本:教师需要准备一些练录。
五、教学过程细节解析
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需要通过出示一张人民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人民币的面值和对应的图案。
2. 新课导入:教师需要讲解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及其对应的图案,让学生认识并熟悉。
3. 例题讲解:教师需要出示一道计算不同面值人民币总和的例题,如:“小明的妈妈给了他一张100元、两张50元和三张10元,请问小明一共收到了多少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4. 随堂练习:教师需要出示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教师需要布置一道实际问题作业,如:“妈妈给了你一张100元、一张50元和一张10元,你想要买一本35元的书,请问你还需要找回多少钱?”
六、板书设计细节解析
1. 板书内容:教师需要在黑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使用清晰、简洁、生动的语言,语调要适度,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可以适当提高语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夸张、幽默的语言和表情,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时间分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在实践情景引入、新课导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教师可以适当缩短时间,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在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环节,教师可以适当延长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课堂提问
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是激发学生思考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用过人民币?”,“你们认为人民币的作用是什么?”等。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四、情景导入
情景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人民币图片,或者讲述一个与人民币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
五、教案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案的实施情况,包括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难点与重点是否讲清楚,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等。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拓展延伸
在本节课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拓展延伸活动,如举办人民币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使用人民币,提高对人民币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