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奇偶性数学题这样做 】是由【泉水叮咚】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奇偶性数学题这样做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奇偶性数学题这样做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初中数学教材第二章“代数与方程”的第四节“奇偶性”。本节主要讲述奇数与偶数的性质,包括定义、分类、以及奇偶性的运算规律。具体内容包括:
1. 奇数与偶数的定义;
2. 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3. 奇偶性的运算规律;
4. 应用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奇数与偶数的定义,掌握它们的性质;
2. 学会运用奇偶性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奇数与偶数的定义,奇偶性的运算规律;
难点:运用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学具:笔记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教师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片,如男生、女生、开关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奇偶性。
2. 讲解奇数与偶数的定义:
教师利用教具,通过举例说明奇数与偶数的定义,强调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3. 讲解奇偶性的运算规律: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奇偶性在加减乘除运算中的规律,让学生随堂练习。
4. 应用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一个三位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让学生独立解决,并分享解题过程。
六、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
奇数与偶数的定义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整数
奇偶性的运算规律
加减乘除: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七、作业设计
(1)23;
(2)56;
(3)77;
(4)100。
答案:
(1)奇数;
(2)偶数;
(3)奇数;
(4)偶数。
(1)7 + 9;
(2)15 12;
(3)23 × 18;
(4)81 ÷ 9。
答案:
(1)16(偶数);
(2)3(奇数);
(3)414(偶数);
(4)9(奇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奇偶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奇数与偶数的定义及性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拓展延伸:
探讨奇偶性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判断日期是平年还是闰年。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1章第1节,主要内容包括奇数和偶数的定义,以及它们的性质。具体有:
1. 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2. 奇数和偶数的性质;
3. 奇数和偶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定义,掌握它们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奇数和偶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奇数和偶数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奇数和偶数的定义,以及它们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奇数和偶数,并引导学生思考奇数和偶数的特点;
2. 讲解奇数和偶数的定义,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讲解奇数和偶数的性质,并通过例题让学生巩固理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奇数和偶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6. 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奇数和偶数的性质
1.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
2.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整数
3. 性质:
a. 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
b. 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
c. 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
d. 奇数乘以奇数等于奇数;
e. 奇数乘以偶数等于偶数;
f. 偶数乘以偶数等于偶数。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3)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运用奇数和偶数的情况。
2. 作业答案:
(1)5(奇数), 4(偶数), 0(偶数), 35(奇数), 80(偶数);
(2)7 + 9 = 16(不成立), 13 × 15 = 195(成立);
(3)举例:买东西时,如果商品的价格是奇数元,那么找回的零钱一定是偶数元;如果商品的价格是偶数元,那么找回的零钱一定是奇数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奇数和偶数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复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奇数和偶数的其他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奇数和偶数的性质
1. 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奇数的例子有5 + 7 = 12,3 + (1) = 4等。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奇数相加的结果都是偶数,且这个偶数是两个奇数中间的数。
2. 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奇数加偶数的例子有5 + 2 = 7,3 + 4 = 1等。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的结果还是奇数,且这个奇数是奇数和偶数的差。
3. 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偶数加偶数的例子有2 + 4 = 6,2 + (6) = 8等。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偶数相加的结果仍然是偶数,且这个偶数是两个偶数相加的结果。
4. 奇数乘以奇数等于奇数:奇数乘以奇数的例子有3 × 5 = 15,1 × (3) = 3等。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奇数相乘的结果仍然是奇数,且这个奇数是两个奇数的乘积。
5. 奇数乘以偶数等于偶数:奇数乘以偶数的例子有3 × 4 = 12,1 × 6 = 6等。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个奇数乘以一个偶数的结果是偶数,且这个偶数是奇数和偶数的乘积。
6. 偶数乘以偶数等于偶数:偶数乘以偶数的例子有2 × 4 = 8,2 × (6) = 12等。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偶数相乘的结果仍然是偶数,且这个偶数是两个偶数的乘积。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
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初中数学教材第二章“代数与方程”的第四节“奇偶性”。这一节主要讲述了奇数与偶数的性质,包括定义、分类以及奇偶性的运算规律。具体内容包括:
1. 奇数与偶数的定义:奇数是指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而偶数是指能被2整除的整数。这是奇偶性的基础,理解这一点对于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
2. 奇数与偶数的性质:奇数与偶数有一些基本的性质,比如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这些性质在运算中经常会用到。
3. 奇偶性的运算规律:奇偶性在运算中有一些规律,比如奇数乘以奇数等于奇数,奇数乘以偶数等于偶数,偶数乘以偶数等于偶数。掌握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4. 应用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奇偶性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很大的作用,比如在判断一个数的奇偶性、解决购物找零等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奇偶性的知识来简化计算过程。
二、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奇数与偶数的定义和性质,学会运用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教学目标包括:
1. 理解奇数与偶数的定义,能够辨别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 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进行运算和解决问题。
3. 学会运用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重点是奇数与偶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奇偶性的运算规律。这些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对于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而难点则是运用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这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奇偶性的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具主要包括黑板、粉笔和投影仪,这些教具可以帮助教师清晰地展示和解释奇偶性的概念和运算规律。学具主要包括笔记本、练录和练习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重点和难点解析: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奇数与偶数的定义、奇数与偶数的性质以及奇偶性的运算规律。这些板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奇偶性的概念和运算规律。
七、作业设计
重点和难点解析:作业设计主要包括判断奇数与偶数以及计算奇偶性的运算。这些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1. 语言语调:在讲解奇数和偶数的性质时,语调要生动活泼,富有变化,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重要的性质,可以加强语气,让学生注意到。
2. 时间分配:合理安排时间,保证每个性质都有足够的讲解和练习时间。在讲解性质时,可以适当留出时间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
3. 课堂提问: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可以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性质的理解程度,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规律。
4. 情景导入:在引入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找零、人数的奇偶性等,让学生感受到奇数和偶数的存在和重要性。
教案反思:
1. 在讲解奇数和偶数的性质时,我注重了语言的生动和语调的变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加强语气,我成功地让学生注意到每个性质的重要性。
2. 在时间分配上,我合理地安排了每个性质的讲解和练习时间。我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跟随我的讲解,并通过练习巩固对性质的理解。
3. 在课堂提问环节,我适时提问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提问,我能够检查学生对性质的理解程度,并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4. 在情景导入方面,我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奇数和偶数的存在和重要性。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总的来说,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重了语言的表达和时间的管理,通过课堂提问和情景导入,促进了学生的参与和理解。然而,我也意识到在讲解过程中可能有些性质的说明不够详细,导致部分学生理解上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讲解方式,更加详细地解释每个性质,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1. 语言语调:在讲解奇数与偶数的定义和性质时,教师应该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语调要生动、有趣,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时间分配: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讲解奇数与偶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奇偶性的运算规律,同时也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提问。
3. 课堂提问: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例如:“你们认为什么样的数是奇数?什么样的数是偶数?”等。
4. 情景导入: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情景来引入奇偶性的概念,例如展示一些男生和女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发现其中的奇偶性。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在讲解奇数与偶数的定义和性质时,我是否清晰地解释了奇数与偶数的概念,以及奇偶性在运算中的规律?
2. 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和思考,是否给了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
3. 教学难点与重点:我是否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疑问,是否清晰地讲解了奇偶性的运算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