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教学设计刘胡兰八角楼教案 】是由【玉面小达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教学设计刘胡兰八角楼教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教学设计刘胡兰八角楼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子目“八角楼上的灯光”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八角楼的历史背景,以及毛泽东在八角楼上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著作,为中国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八角楼的历史背景,了解毛泽东在八角楼上写下的重要著作,以及这些著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指导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学生能够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不易,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坚定信念,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八角楼的历史背景,以及毛泽东在八角楼上写下的重要著作。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这些著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指导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献资料。
学具:笔记本、课本、相关书籍。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历史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八角楼。
2.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八角楼的历史背景,以及毛泽东在八角楼上写下的重要著作。
3. 合作探讨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著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指导意义。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4. 课堂讲解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详细解析八角楼的历史背景,以及毛泽东在八角楼上写下的重要著作。
5. 随堂练习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八角楼 历史背景 重要著作 革命道路的指导意义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内外资料,简述八角楼的历史背景,以及毛泽东在八角楼上写下的重要著作。
答案:
八角楼位于江西省宁冈县茅坪村,原为茅坪村的一个祠堂。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在这里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进行根据地建设,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开始了创建中央苏区的艰苦斗争。1930年10月,红四军再次回到井冈山。在这期间,毛泽东在八角楼上,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著作,为中国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
2.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内外资料,分析毛泽东在八角楼上写下的重要著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指导意义。
答案:
毛泽东在八角楼上写下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著作,深刻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道路、战略和策略。这些著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以农村为根据地,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人民政权,然后逐步发展壮大,最终夺取全国胜利。这些著作为中国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八角楼的历史背景和毛泽东在八角楼上写下的重要著作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通过合作探讨,学生能够分析这些著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指导意义。但在课堂讲解环节,部分学生对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的细节补充和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子目“八角楼上的灯光”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八角楼的历史背景,以及毛泽东在八角楼上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著作,为中国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
补充和说明:八角楼位于江西省宁冈县茅坪村,原为茅坪村的一个祠堂。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在这里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进行根据地建设,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开始了创建中央苏区的艰苦斗争。1930年10月,红四军再次回到井冈山。在这期间,毛泽东在八角楼上,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著作,为中国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
二、教学难点的细节补充和说明
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八角楼的历史背景,以及毛泽东在八角楼上写下的重要著作。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这些著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指导意义。
补充和说明:八角楼的历史背景和毛泽东在八角楼上写下的重要著作,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来深入了解。其中,《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著作,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道路、战略和策略,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这些理论性的内容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的细节补充和说明
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献资料。
学具:笔记本、课本、相关书籍。
补充和说明: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地展示八角楼的历史背景和毛泽东在八角楼上写下的重要著作;历史地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井冈山的地理位置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文献资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详细的历史信息;笔记本用于学生记录重点知识;课本和相关书籍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文本资料。
四、教学过程的细节补充和说明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历史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八角楼。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八角楼的历史背景,以及毛泽东在八角楼上写下的重要著作。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著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指导意义。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详细解析八角楼的历史背景,以及毛泽东在八角楼上写下的重要著作。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的细节补充和说明
板书设计如下:
八角楼 历史背景 重要著作 革命道路的指导意义
补充和说明: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列出八角楼、历史背景、重要著作和革命道路的指导意义,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板书设计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理解。
六、作业设计的细节补充和说明
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内外资料,简述八角楼的历史背景,以及毛泽东在八角楼上写下的重要著作。
答案:
八角楼位于江西省宁冈县茅坪村,原为茅坪村的一个祠堂。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在这里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进行根据地建设,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开始了创建中央苏区的艰苦斗争。1930年10月,红四军再次回到井冈山。在这期间,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1. 语言语调:在讲解八角楼的历史背景和毛泽东的著作时,教师应采用生动、激昂的语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讲述重要事件时,可以适当提高语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2. 时间分配: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例如,在自主学习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课文和了解八角楼的历史背景;在合作探讨环节,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 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讲解毛泽东的著作时,可以提问学生:“你们认为毛泽东的这些著作对中国革命道路有哪些指导意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4. 情景导入: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从而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八角楼。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的选择: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实际较为贴近的八角楼的历史背景和毛泽东的著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讲解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可以适当增加生动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教学过程的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了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但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应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高课堂的活跃度。
3. 教学难点的处理:在讲解毛泽东的著作时,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通过举例、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著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指导意义。同时,可以适当增加课后练习的难度,巩固学生的知识。